性别: 男
籍貫: 廣東澄海
民族: 漢族
黨派: 民進
職稱: 教授 博導
學曆: 研究生
學位: 碩士
1978.10-1982.7,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
1982.9-1985.7,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史碩士
1970.9-1971.5,廣東省201梅田地質勘探隊工人
1971.6-1978.9,廣東省梅田礦務局地質隊工人
1978.10-1985.7,中山大學讀書(本科4年,研究生3年)
1985-至今,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任教(1987年12月評講師,1993年5月評副教授,1998年12月評教授,2002年1月評博導)
漢語訓诂、漢語史
㈠代表性著作
⒈《古籍異文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⒉《曆代避諱字彙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中華書局2009年(增訂本)
⒊《文史文獻檢索教程》,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3年/商務印書館2010年(增訂本)
⒋《現代漢語三音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05年/初名《現代漢語三字詞典》,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
⒌《前四史生僻詞語考釋》,商務印書館2006年
⒍《學生古漢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與孫雍長合編)
㈡代表性論文
⒈潮州話動詞或處所名詞前面的“來”,《汕頭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⒉工具書及史書中不明避諱緻誤舉隅,《暨南學報》1992年第3期
⒊對《孔雀東南飛》一段文字的梳理,《暨南學報》1993年第3期
⒋古書異文解釋中的問題例說,《中國語文》1993年第4期
⒌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第一冊文選注釋之若幹疑難問題,《暨南學報》1995年第4期
⒍讀經志疑,《李新魁教授紀念文集》,中華書局1998年8月出版
⒎語文辭書利用訓诂材料應避免的問題,《中國語文》1999年第1期
⒏略論敬諱對漢語言文化的影響,《暨南學報》2001年第3期
⒐《漢書·晁錯傳》通假字四則,《古漢語研究》2003年第4期
⒑《史記》所見辭書未收詞語考釋,《中國語文》2005年第2期
⒒訓诂的方法,《暨南學報》2005年第6期
⒓析所謂表假設的否定副詞“微”,《學術研究》2006年第10期
⒔試談訓诂方法的發展,《語文研究》2006年第4期
⒕訓诂學史的概念與分期,《暨南學報》2007年第1期
⒖國學熱的持續升溫與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暨南學報》2009年第1期
⒗“潭漲”商榷,《古漢語研究》2010年第2期
“史書所見辭書未收詞語考釋”,廣東省教育廳“2001年度廣東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路史校注”,2004年度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
本科生課程:古代漢語
碩士生課程:訓诂學,文史文獻概述
博士生課程:訓诂學史,漢語史專題研究
中國訓诂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專著《古籍異文研究》獲廣州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0年6月)
論文《語文辭書利用訓诂材料應避免的問題》獲2002-2003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會獎)二等獎(2004年12月)
電子郵箱: twyk@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