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才俊 教授、主任

個人簡介



湖北松滋人,曆史學博士。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中國基督教史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訪問教授,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太阳集团app首页世界史專業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及澳門科技大學曆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太阳集团app首页英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文化交流史、基督宗教史、海外漢學、現代化。



學習經曆


1982.091986.06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學士

1997.092000.06,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導師:黃曼君教授)

2004.092008.06,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現代史博士(導師:章開沅教授)

2014.092015.09,美國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


學術交流


2024.0910美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亞洲和亞裔美國人研究系

2023.12日本福岡女子學院大學(Fukuoka Jo Gakuin University

2023.09波蘭·德盧戈斯大學(Jan Dlugosz University)曆史研究所

2019.0910,美國布裡奇沃特州立大學(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亞洲研究中心

2019.0708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tät München曆史系

2018.0910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東方學研究所

2018.02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所

2018.01香港樹仁大學曆史系

2017.0910波蘭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跨學科研究所·德盧戈斯大學(Jan Dlugosz University)外國語言研究所

2016.12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

2016.0103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2014.092015.09,美國布裡奇沃特州立大學(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亞洲研究中心家留學基金委選派

2013.0607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12.11波蘭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跨學科研究所

2012.07中國神學研究院信仰及公共價值研究中心

2011.06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11.0305台灣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

2010.0607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09.0607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2004.0708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發表主要論文



1.《美國傳教士、條約外交與望廈條約》,《澳門學》總第4輯(20242

2.容闳家國情懷的意蘊及實踐》,《唐廷樞研究》第4輯(2024年4月)

3.童幼教育與中歐教育會通的最初嘗試》,《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29(202312

4.澳門與中國早期現代化萌芽》,《澳門學2(2023年4月)

5.孫中山早期現代化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

6.香港求學與孫中山早期革新救國思想的形成》,《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27(202212

7.基督宗教與孫中山早期現代化思想溯源》,《中國基督教研究》第17(202112

8.《“耶稣會風格”教堂與澳門城市空間早期建構》,《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6

9.《燕京大學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基督教複興運動》,《文化雜志》中文版第111期,2021

10. Review on Daniel H. Bays A New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與張蕾合作, Sino-Christian Studies, No.31, June 2021

11.《福漢會的創建及其與太平天國的關系》與李芋敏合作),《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25(20213

12.容闳赴美留學與東學西傳》,《唐廷樞研究》1輯(20204月)

13.《巴克禮與台灣教會教育肇基》與楊迪合作),《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24(202012

14.《評趙曉陽域外資源與晚清語言運動:以聖經中譯本為中心與江亞柔合作《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28201912

15.《評柏理安東方之旅:1579—1724耶稣會傳教團在中國與王昊合作《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26201812

16.《晚清基督徒知識分子之信仰抉擇與愛國救國思想》,《宗教學研究》2017年第4

17.《劉廷芳與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之肇基與謀新》,《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

18.《評夏伯嘉天主教世界的複興運動:1540—1770與江逸涵合作《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22201612

19.《東西方文化對話與中華文化的抉擇——章開沅教授訪談錄》,《澳門研究》2016年第2

20.“福音奮興運動”與美國對華傳教事業的興起》,《宗教學研究》2015年第4

21.《郭實三次中國沿海航行及對中西關系之影響》與郭文婷合作,《澳門研究》2015年第4

22.《民國肇建時期美國傳教士對袁世凱之複雜情感》,《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2

23.基督新教傳教士與近代新疆的社會文化發展》,《暨南史學》第9201411

24.《馬禮遜教育會的創立及其主要活動》,《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19(201411

25.《價值體系的重建與人類文明的重構——關于“人類文明建構”的對話》,《南國學術》2014年第2

26.《構建基督宗教在華傳播史的學術地标——湯開建教授訪談錄》,《澳門研究》2014年第1

27.《從〈铎書〉看早期儒者天主教徒之以耶合儒》,《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4020141

28.《傳教士與台灣形象在美國之早期傳播與建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0

29.《陳垣與北京輔仁大學之大學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8

30.1911年後美國傳教士對孫中山之态度》,《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3

31.《基督宗教與孫中山之“自由、平等、博愛”觀》,《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2

32.《恒河外方傳教會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動》,《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17(201212

33.《英國傳教士對晚清鴉片貿易的态度與行動》,(芬蘭)《國學與西學》第220126

34.《伯駕鼓動美國占領中國台灣考述》,《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6

35.《中國基督徒與辛亥首義前的鄂湘革命活動》,《澳門研究》2011年第3

36.《早期美國來華傳教士與美國對華鴉片貿易政策》,《世界宗教研究》20111

37.《聖言會甘肅傳教史述論》,《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

38.《文化彙通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嘗試——以馬相伯教育哲學理念為中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

39.《伯駕1856年對華修約失敗及其原因》,《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

40.《〈天津條約〉前美國人關于台灣的幾種主張》,《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

41.《全球地域化:基督宗教在華傳播史的一種诠釋——對章開沅“傳播與植根”觀念的解讀》,《宗教學研究》2009年第1

42.《馬禮遜與早期中英外交關系考析》,《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5

43.《華人掌校與教會大學的“中國化”—— 以陳裕光執治金陵大學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8

44.《基督新教來華與中國學校英語教學的發端》,《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

45.《教會大學與中國近代建築形态的轉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

46.《史學的品格與曆史學家的使命——章開沅教授訪談錄》,《史學月刊》2007年第4

47.《挑戰、适應與融合: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國——章開沅先生中國基督宗教史研究述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

48.《跨文化對話:中國基督宗教史的現代化解讀——以章開沅的中國基督宗教史研究為例》,《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

49.《學術著作翻譯原則刍議》,《學術研究》2006年第9

50.《田中正俊與日本人的“戰争體驗”》,《讀書》2006年第7

51.《基督宗教在東南亞的傳播與現狀》,《東南亞縱橫》2005年第7

52.《漢族風俗史研究的創新之作——漢族風俗史五卷本)》,《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9

53.《香港西醫書院的創辦及其曆史意義》,《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8

54.《耶稣會士入華前歐洲人的中國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

55.《中國基督教大學曆史的理性重構——基督教與中國大學教育〉》,《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6

56.《餘光中的翻譯觀》,《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

57.《督撫制度與晚清政制變革研究範式的創新——評〈晚清督撫政治——中央與地方關系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

58.《台灣最早的報刊〈台灣府城教會報〉考述》,《新聞大學》2005年第4

59.《香港圖書出版業的曆史發展與現代啟示》,《學術研究》2004年第9

60.《李向玉與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澳門研究》2004年第3

61.《中國教會教育史研究的新突破——〈澳門聖堡祿學院研究〉評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

62.《再現中國近現代出版事業的光輝曆程——讀〈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2

63.《學術體系的全新構建——評〈中國宗教通史〉(修訂本)》,《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12

64.基督新教在南洋的對華拓教活動》,《東南亞縱橫》2003年第7

65.《對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實的全新闡釋——評〈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1815—1874)〉增訂版》,《中國圖書評論》2003年第7

66.《澳門聖保祿學院與中國西式高等教育的開端》,《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4

67.《餘光中語文研究初探》,《學術研究》2002年第8

68.20世紀的香港出版業》,《東南亞研究》2001年第1

69.CIS戰略與中國出版産業發展研究》,《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

70.中國出版産業化發展管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

71.填補先秦文學研究領域的空白——鄭凱著先秦幽默文學論評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

72.現代編輯意識略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3年第5

73.語言與文化透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1年第2

74.廣博精新  虛實相通——英語通評介》,《現代外語》1991年第2

75.試論美國英語的特色》,《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4

76.美國英語詞語來源淺說》,《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5




主持及重點參與課題



1.珠海留學文化研究“珠海曆史文化系列研究”子課題)來源:珠海市2024年度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批準号2024DX006-5批準日期:20248

2.“文明交流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路徑研究”來源:南方科技大學全球城市文明典範研究院2023年開放性課題;批準号IGUC23C012批準日期:20237

3.“中外現代化比較研究”;來源:太阳集团app首页甯靜緻遠工程卓越智庫項目批準号23JNZK11批準日期:20235

4.傳教士在基督教中國化進程中的整體作用研究”。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号:22BZJ036;批準日期:20229

5.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來源: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批準号JNXT2021006批準日期:20219

6.19世紀前期外僑基督教社團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來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批準号:21YJA730001;批準日期:20218

7.多元宗教信仰語境下港澳地區國家認同建構與愛國情懷培育研究來源:太阳集团app首页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批準号JDNJL202007批準号:批準日期:20206

8.鴉片戰争前後嶺南外僑社團組織研究。來源:《廣州大典》與廣州曆史文化研究專項課題;批準号:2019GZZ009;批準日期:20193

9.“中國民間信仰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歐洲的傳播圖譜與功能研究”(“中國民間信仰海外傳播圖譜與功能研究”子課題)。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批準号18ZDA228批準日期:201811

10.“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的知識轉型”。來源:2016廣東省普通高校省級重大項目(社會科學類);批準号:2016WZDXM009批準日期:20173

11.“北美粵僑基督教會史研究”。來源: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特别委托項目;批準号:GD16TW08-10批準日期:20171

12.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研究”。來源:太阳集团app首页甯靜緻遠工程暨南領航計劃批準号15JNLH002批準日期:20233

13.廣州基督教史研究(18071949。來源:《廣州大典》與廣州曆史文化研究專項課題;批準号:2014GZZ001;批準日期:20142

14.“基督教與近代中美關系研究”。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号:12BZJ020;批準日期:20125

15.“信仰自覺與民族自覺——基督徒與晚清革命研究”。來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批準号:12YJA770002;批準日期:20122

16.楊廷筠集輯校。來源: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批準号:0923;批準日期:200910


主要學術著作


《會通與流變:明清以降中國的知識、文化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


科研獲獎


1.晚清基督徒知識分子之信仰抉擇與愛國救國思想》,第九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類)

2.《早期美國來華傳教士與美國對華鴉片貿易政策》,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類)。


聯系方式


聯系地址: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号  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郵編:510632  

Email:tchcj@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