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揚志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龍揚志,本名龍楊志,湖南漣源人,文學博士/博士後,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台港澳文學、世界華文文學、比較文學研究。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共建)副主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世界華文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當代詩學論壇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首屆廣東省作家協會簽約評論家,太阳集团app首页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澳門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網絡文學評論》顧問。
2004年-2007年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攻讀碩士學位。
2007年-2010年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
2010年-2012年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1、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生課程、本科生課程)
2、新詩專題研究(研究生課程)
3、中國現代文學史(本科生課程)
4、中國當代文學思潮(本科生課程)
5、中國當代文學史(本科生課程)
6、新詩鑒賞(本科生課程)
7、文學批評(本科生課程)
8、台港澳文學作品選讀(本科生課程)
1.“新詩現代化”的想象與焦慮,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7FZW051),主持
2.澳門文學期刊研究,澳門特區文化局委托項目,主持
3.廣東2015年網絡文藝研究,廣東省委宣傳部委托項目,主持
4.第三世界詩歌譯介與20世紀中國新詩關系研究,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課題,主持
5.東南亞華僑華人與百年中國文學海外傳播,2014年度廣東省學科共建規劃項目,主持
6.北美新移民詩歌研究,太阳集团app首页海外華語傳媒與華文文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3),主持
7.百年中國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1),參與
8. 華僑華人與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3),第3位
9. “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粵軍·廣東省優長學科特色學科”建設資助項目(2013年,第2位)
10. 首都師範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優秀博士論文資助項目(2009年)
《文學及其場域:澳門文學與中文報紙副刊(1999-2009)》(王列耀、龍揚志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4年10月版。
《生命行旅與曆史叙述:世界華文文學評論》(副主編,執行),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5年第1輯
《世界華文文學評論》(副主編,執行),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6年第2輯
《語言尋根 文化鑄魂: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論文集》(副主編,執行),花城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廖志理詩歌研究論集》(主編),現代出版社,2017年版。
《黃遵憲集》(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文學評論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生成》(蔣述卓、龍揚志主編),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8年版。
《珠江文海:粵籍海外華文作家作品選》(主編),廣東旅遊出版社,2018年8月版。
《放眼未來 豐富“粵派批評”内涵》,《南方日報》2019年3月3日。
《歸來的獨語者》,《特區文學》,2018年第4期。
《語言的身份——粵籍華人作家的方言書寫與文化内涵》,《廣州文藝》,2018年第9期。
《加強港澳研究學術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10月20日。
《文學的政治性書寫及其評價》,《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25輯),2018年8月。
《華文文學的文化視野與學科建設》,《文藝研究》,2018年第3期。
《海外華文女作家主體彰顯》,《羊城晚報》,2017年1月1日。
《黃遵憲與粵派批評》,《粵海風》,2017年第1期。
《梁啟超與粵派學術的近代轉型》,《粵海風》,2017年第2期。
《廣東省2015年網絡文學産業調查》,《作品》(下半月刊),2017年第3期。
《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批評》,《粵海風》,2017年第3期。
《革命認同與黃藥眠的批評話語》,《粵海風》,2017年第4期。
《世界行旅與南洋經驗——馬華作家黎紫書訪談》,《廣州文藝》,2017年第10期。
《譯介實踐與陳獨秀文學現代觀念之建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2期。
《語言改造與早期新詩的歐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5期。
《讓文學進入大灣區時代》,《羊城晚報》2017年6月18日。
《刀筆轉換的生命美學——論畫家張宗俊的藝術實踐》,《廣州文藝》2017年第4期
《網絡文學呼喚新的美學原則》,《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8月30日。
《尋找詩歌寫作的方向感》,《詩刊》2017年第8期。
《現代化詩學的可能與限度》,《北方論叢》2017年第4期。
《呈現民族精神與時代命題的密切關聯-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的文化内涵》,《南方日報》,2017年9月15日。
《立足本土與時代的話語建構——2016廣東文藝批評觀察》(與唐詩人合作),《2015-2016廣東文藝觀察》,花城出版社,2017年9月版。
《談雅麗:水邊的抒情詩人》,《詩探索》(理論卷),2017年第4輯。
《去歐化及希臘性的重塑——論埃利蒂斯的詩學追求》(龍揚志,何珊),《星星詩刊》(理論版),2016年第6期。
《馬華新生代詩人的中國性問題》,《中國詩歌研究》第13輯。
《<人民>:“經驗之詩”的命名可能》,《詩探索》,2016年第2輯
黃子平演講,龍揚志(整理):《沈從文後半生的幾個瞬間》,《廣州文藝》,2016年第9期
《華文媒體與當代馬華文學場域之建構》,《暨南學報》2016年第6期,“中國高校專業學術期刊”《文學學報》2017年第1期轉載。
《文學評論與文學史研究的廣東力量》,《羊城晚報》,2016年6月12日
《香港當代中文詩歌的代際經驗與身份建構》,《南方文壇》2016年第4期
《作為文化鏡像的海外中文—馬華文學及其學術價值》,《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6年第1期。
《悼念曾敏之先生》,《世界華文文學評論》第2輯,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6年。
《中華文化的木铎傳薪與華文文學的代際經驗》,《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月4日。
《新詩現代化想象與重構》,《南京師範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學報》,2015年第4期。(入選第9屆全國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論文集《當代文藝評論的理論建構和主體重塑》,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12月)
《1940年代新詩現代化思想研究》(碩士論文),《文藝學與文化研究工作坊》(2013),陶東風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卑微的贊美注定無聲》,《詩刊》(下半月),2015年第9期。
《澳門文學批評的場域—在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港澳文學論壇的發言》,《澳門日報》“鏡海”,2015年8月5日。
《穿梭于多重空間的探尋與迷失—論朱天心古都的空間記憶書寫》(龍揚志,肖婉琦),《華文文學》2015年第3期。
《文學場與澳門文學批評話語之建立》,《南方文壇》,2015年第2期
《澳門文學批評場域及其建構》,《中外論壇》,2015年第2期
《“澳門回歸”與澳門文學語境轉換》,《澳門研究》,2015年第1期
《遊牧者的書寫與困境—東蕩子論》,《詩探索》,2015年第1期
《源于未來的算法與壓力--夢亦非訪談》,《新文學評論》,2015年第1期
《澳門文學批評的邊緣視角—以饒芃子為例》,《中外論壇》2014年第6期。
《生命行旅與南洋經驗—馬華作家黎紫書訪談》,載《生命行旅與曆史叙述》(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系列·2014年卷),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一個未完成的現代化方案—論袁可嘉40年代新詩理論》,收入《斯人可嘉—袁可嘉紀念文集》,浙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9月版。
《純詩與新詩形式的現代性想象》,《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第3期。
《論澳門文學批評學院化轉型》,《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4年第1期。
《建構海外華文文學詩學批評體系》,《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8期。
《成長曆程與文學創作—黎紫書講演》,《花城》,2014年第3期。
《“崇高的惡”:曆史責任的個體承擔——以何其芳批判胡風為例》,《粵海風》,2014年第2期。
《黃铖作品點評》,《作品》,2014年第6期
《置之死地而後生》(三位詩人的作品評論),《星星》詩刊,2014年第6期
《寂寥時光詩相守-容浩詩歌閱讀劄記》,載《從木頭到火焰》(容浩詩集),北京:線裝書局,2014年版。
《時代精神與未來的詩歌美學》,《中外論壇》(美國),2013年第3期。
《“女性詩歌”:性别概念與書寫可能》,《遼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馬華文學知識譜系及其跨界建構》,《學術研究》,2013年第8期。
《先生之愛》,《中國詩歌研究動态》第10輯,2012年版(收入《詩壇的引渡者—吳思敬詩學研究論集》,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2年)。
《身份的焦慮:論90年代馬華文學論争》,《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悖論的力量:人生底色與理想聳拔——論小牛<割愛>的理想叙述》,《創作與評論》,2012年第1期。
《新詩史的書寫與差異——以20世紀30年代草川未雨和徐芳的新詩史為中心》,《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新文學進步觀念發生考察》,《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澳門文學”:概念及其表述意義》,《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本土立場與世界視野: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反思——楊匡漢研究員訪談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2年第5期。
《新詩“進步”的文學史呈現》,《長沙理工大學學報》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1期轉載)
《追尋生命與符号之間的關系——從沈浩波<她叫左慧>說開去》,詩探索,2011年第1期。
《微觀史:曆史記憶與文本重建—評<曾敏之評傳>》,《香港文學》,2011年第9期。
《文學史的難度》,《文藝評論》,2011年第9期。
《“非古”思想與白話詩呈現》,《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3期。
《梁宗岱20世紀30年代離婚案始末《粵海風》,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