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振謙 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振謙,男,1979年12月生,河南許昌人,文學博士、博士後,2012年10月晉升副教授, 2013年4月遴選為碩士生導師,2019年10月晉升教授,2021年4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省國學學會理事、廣東省蘇東坡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武漢大學中國宗教與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入選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人才培養對象、“暨南傑出青年學者”、“暨南雙百英才計劃”。
1999.09-2003.07 河南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3.09-2006.07 太阳集团1088vip,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6.09-2009.07 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9.09-2011.08 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專職研究工作。
唐宋詩詞、道教文學、古代詩文批評。
1、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文學部分),本科專業必修課,每周4學時
2、中國古代文學,本科專業必修課,每周3學時
3、解讀蘇東坡,本科專業選修課,每周2學時
4、唐宋文學與宗教文化,本科專業選修課,每周2學時
5、中國古代韻文史,研究生專業必修課,每周3學時
6、詩詞經典導讀,研究生專業選修課,每周2學時
7、唐宋文學研究專題,研究生專業選修課,每周2學時
8、文學理論基礎,研究生專業基礎課,每周3學時
1、專著《道教文化與宋代詩歌》(60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
2、專著《隋唐五代道教文學史》(30萬字),北方文藝出版社2021年版。
3、編著《經典詩文三百篇》(趙維江、邵宜、蘇桂甯主編,本人承擔5萬字),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2年版。
4、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鄧喬彬、何志軍主編,本人承擔20萬字),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沈松勤主編,本人承擔5萬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A類論文:
1、《北宋文人士大夫穿道服現象論析》,《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
2、《唐宋青詞的文體形态與文學性》,《文學遺産》2009年第2期。
3、《論宋代以唐人小說入詞》,《文藝理論研究》2020年第4期。
4、《唐宋時期民族語入詩現象論析》,《民族文學研究》2017年第4期。
5、《呂洞賓度沈東老傳說考論》,《宗教學研究》2020年第4期。
6、《蘇轼與〈黃庭經〉》,《宗教學研究》2010年第1期。
7、《八仙早期成員徐神翁信仰考述》,《宗教學研究》2011年第3期。
B類論文:
1、《移文流變考述——兼及〈北山移文〉在唐宋時期的文學接受》,《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3期。
2、《唐宋文人對〈黃庭經〉的接受》,《暨南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3期。
3、《論唐宋哲理詞》,《暨南學報(哲社版)》2017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8期轉載)
4、《論宋代“以詞為詩”現象及其詩學意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社版)》2017年第6期。
5、《唐宋文人士大夫與〈周易參同契〉》,《海南大學學報(人社版)》2018年第3期。
6、《道教内丹養生與北宋詩人心态》,《雲南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7、《〈全宋詩〉補遺90首》,《中國詩學》第16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6月。
8、《〈全宋詩〉續補80首》,《中國詩學》第18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9、《〈全宋詩〉再補104首》,《中國詩學》第20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6月。
10、《〈全宋詩〉四補92首》,《中國詩學》第22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4月。
11、《唐宋詩論中的以“健”論詩》,《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社版)》2012年第4期。
12、《論唐宋遊仙詞》,《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3期。
13、《宋代詩學視阈内的“健”範疇》,《雲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
14、《宋代文人對〈抱樸子内篇〉的接受》,《蘭州學刊》2016年第3期。
15、《宋代古文批評中的以“簡”論文》,《海南大學學報(人社版)》2015年第5期。
16、《歐陽修“簡而有法”說探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2期。
17、《“奪胎換骨”詩法的道教術語淵源》,《雲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又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2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8、《宋代文人“谪仙”稱謂及其内涵論析》,《甯夏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19、《宋代文人遊覽洞霄宮詩歌透視》,《蘭州學刊》2015年第5期。
20、《論〈黃庭經〉對陸遊的影響》,《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第1期。
21、《古典詩學視阈内的“野”範疇》,《北方論叢》2011年第1期。
22、《陳師道“換骨”說發微》,《海南大學學報(人社版)》2010年第5期。
23、《宋代鬼詩論析》,《蘭州學刊》2014年第3期。
24、《北宋宮觀官制度流變考述》,《北方論叢》2010年第4期。
25、《蘇轍“奇氣”說的内涵及其影響》,《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社版)》2010年第2期。
26、《〈全宋詩〉輯佚77首》,《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十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27、《道教對中唐“怪奇”詩風的影響》,《雲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28、《宋代詩論中的“鬼詩”與“鬼語”》,《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3期。
29、《曹唐遊仙詩戀情傾向探析》,《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6期。
30、《豪愁國愁和己愁,詩仙詩聖與詩囚——比較李白、杜甫和孟郊詩中的“愁”》,《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C類論文:
1、《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載體與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2月18日。
2、《蘇轼與道教内丹養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3、《道教宮觀與宋詩傳播》,《文藝評論》2014年第2期。
4、《試論“學道如學仙,時至骨自換”之内涵》,《内蒙古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
5、《唐代三部類書對唐詩的影響》,《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第2期。
6、《<太平經><真诰>對李賀、李商隐愛情詩語言的影響》,《蘭州學刊》2008年第6期。
7、《道教對唐代三大女冠愛情詩歌的影響》,《貴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8、《也論道教文化對杜甫的影響》,《湖北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1、主持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代宮觀官制度與文學研究”(編号:17BZW097),在研。
2、主持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宋代道教與詩歌”(編号:12FZW036),已結項。
3、主持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宗教文學史”(編号:15ZDB069)子項目“隋唐五代道教文學史”,已結項。
4、主持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道教八經與唐宋文學”(15YJA751037),已結項。
5、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道教文化與宋詩研究”(編号:10YJC751127)。已結項。
6、主持2010年度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道教與宋詩關系研究”(編号:20100470944),已結項。
7、主持2010年度廣東省哲社規劃基金青年項目“道教與宋詩研究”(編号:GD10YZW03),已結項。
8、主持2015年度廣東省高校重大科研項目“唐宋文人及其文學創作與道經關系研究”(編号:2015WTSCX006),已結項。
9、主持2017年度廣州市社科聯“羊城青年學人”項目“唐宋時期嶺南道教與文學研究”(編号:17QNXR37),在研。
10、主持2015年度廣州市哲社“十二五”規劃項目“嶺南道教與文學——以唐宋時期為中心”(編号:15G19),已結項。
11、主持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暨南啟明星)“道家道教與宋金元詩學思想研究”(編号:15JNQM004),已結項。
12、主持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唐宋文人與道教六經”(編号:13JNQN014),已結項。
13、參與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曆代道經集部集成、編纂與研究”(編号:17ZDA248),負責撰寫“《茅山志》《茅山全志》整理與點校”(約30萬字),在研。
14、參與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宋金元文藝思想史”(編号:11JJD750009),負責撰寫“道教與宋金元文藝思想”一編(約11萬字),已結項。
1、2008年,論文《唐宋青詞的文體形态與文學性》榮獲中山大學研究生學術研讨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2012年,主持的廣東省哲社規劃基金青年項目“道教與宋詩研究”,結項“優秀”等級。
3、2013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道教文化與宋詩研究”,結項“優秀”等級。
4、2016年,榮獲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七屆本科教學競賽決賽“優秀”獎。
5、2018年,論文《論宋代以唐人小說入詞》榮獲第八屆中國詞學國際學術研讨會(江南大學舉辦)優秀論文二等獎。
6、2020年,榮獲太阳集团1088vip第二屆本科教學院長獎二等獎、校級及院級優秀黨支部書記。
1、2014年,南國書香節講座“少兒國學閱讀 傳承中華文化”,南方日報社;
2、2017年,城市國學講壇“李白與道教文化”,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3、2018年,粵港澳台暨海外華裔青少年中華詩詞大會,擔任評委和點評嘉賓,江門電視台;
4、2018年,城市國學講壇“道教與人生”,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5、2017、2018、2019、2021年,太阳集团app首页中華文化知識競賽系列活動之詩詞大賽擔任點評嘉賓,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生處。
6、2019年,暨南書香節講座“品讀《道德經》”,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
7、2020年,線上講座“蘇東坡的抗疫智慧”,廣東省蘇東坡研究會;
8、2020年,文化培訓講座“詩歌的‘健’美”,中山完美(中國)有限公司;
9、2020年,四川政協國學培訓講座“宋詞賞析”,四川省政協;
10、2020年,順德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座“詩歌的‘健’美”,佛山市順德區大良文化中心;
11、2021年,廣大附中閱讀馬拉松講座“如何讀《蘇東坡傳》”,廣州大學附中。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西601号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郵編:510632)
電子信箱:tzhzhq2009@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