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春早(二)|張振金:春色滿園譜芳華(下)

發布時間:2022-12-30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太阳集团app首页在重建之初,就彙聚了各個領域的文學精英,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學術風格,煥發出朝氣蓬勃的校園景象,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是與我們中文系的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規劃密不可分的。

大學中文系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開設什麼樣的課程,學生畢業後出路又怎樣?這是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引起過熱烈的争論。那時,中文系隻重于對史料的整理研究,“可以說是與文學創作毫不相幹的”。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特别是經過院校調整,中文系隻傳授基礎知識,不涉及文學創作,“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楊晦教授,還有語言學大師王力教授,他們都是這樣說的。

但肖蕭殷主任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許多學生是懷着當作家的想法入讀中文系的,這樣說會給他們潑冷水,損害他們讀書的積極性和進取心。蕭殷主任想到他在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時就招收一批業餘作者,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代作家,為什麼在大學中文系反而與文學創作無關呢?他又想到魯迅先生曾這樣叙述自己寫小說的發端;“但我的做起小說來,也并非自以為有做小說的才能,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部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此外的準備,一點也沒有。”這說明文學寫作能力是可以通過大學的讀書和訓練提高的。蕭殷主任在與老師們的交談中,又聽說中文系錄取的學生素養都是比較高的,有的還出版過小說、散文,他們應該在大學裡得到更好的培養。他進一步明确,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不僅應懂得一般的基礎知識,而且應該有相當的寫作能力。

人們常引用古代典籍《大學》作為大學的定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裡包括了品格、知識和價值的追求。蕭殷主任明确宣布,我們中文系培養的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健全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他特别強調,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對人才有多種多樣的需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有深厚文學素養,又掌握較強的寫作技能。畢業之後,能夠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記者、編輯、秘書和各種行政工作。那些對寫作有興趣、有能力的,也可以當作家,讓他們以寫作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提高寫作能力,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人都當作家。應該說,寫作能力是人的一種素養。寫作訓練就是為了培育這種素養。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當你拿起筆來,無論是叙事或是議論,是虛構或是寫實,是調查報告或是工作總結,都充分考驗你有沒有這種素養。因此,寫作能力是中文系畢業生的一項基本功。從這個意義上,不僅是中文系,而且是全體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學生都應該接受寫作訓練。

當時全國大學中文系的教學,普遍與文學寫作脫節,蕭殷主任從這種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加強寫作訓練,這是一個創造性的構想。

因此,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開設的課程,一方面有縱的繼承,如《中國文學史》、《古代漢語》、《文學理論》、《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另一方面又有橫的開拓,如《習作分析》《寫作研究》、《創作方法論》、《文藝批評》、《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等。這些課程都是因材施教的,是綻放在暨南園第一朵春天的花朵。他的特色是與社會實際結合,與文學創作結合,在教學方法上也打破了從概念到概念的封閉的教育模式,具有現實性和開創性。師長盡情揮灑自己的學識智慧,學生自由地追求自我的學術個性,師生關系親密融洽,學習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種蓬勃的青春朝氣,那種濃郁的讀書氛圍,令人陶醉,終生難忘。

中文系不但勇于開設這些新的課程,而且努力辦好這些新的課程。以文學創作課程為例,就采取了下面的措施:

一是由著名作家講授。曾敏之有記者的敏銳、作家的文筆和學者的睿智;學識廣博,視野開闊,又滿腔熱情,善于言辭,他的講授極受學生歡迎。他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習作,他逐篇細讀,堂上點評,發現優秀的介紹給報刊發表;曾老師又是高瞻遠矚的,他說,寫什麼,怎麼寫,完全是作者自己的事, 我對你們沒有任何框框套套,但你們必須從生活出發,有自己堅定的價值追求,沒有這兩條,你們寫不出好文章,也當不了作家。

二是邀請全國著名作家、學者來校講座。給我們講過課的有張天翼、沙汀、艾蕪、歐陽山、康濯、吳組湘、周鋼鳴、陳殘雲、劉白羽、秦牧、張光年、林默涵、李健吾、杜埃、韓北屏等,他們都是活躍在文學一線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講寫作不是泛泛而談,常常是通過自己的創作經驗,講述如何以生動的情節和細節去描寫人物或創造意境,如何體驗生活,捕捉形象,對我們初學者極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三是與各種形式組織我們體驗生活。蕭殷主任說,中文系的學生應該走出去,了解社會,反映社會。于是,1960年初,他利用寒假時間,将全系學生組成十個采訪隊,奔赴全省重點地區采訪,人人動手寫作,編成一本散文報告文學集《嶺南春色》,并推薦部分稿子給報刊發表。肖殷主任把這種采寫活動稱為“戰場練兵”。

四是組織文學社團,編印刊物,鼓勵創作。我們組織的有“南風文學社”、“暨南詩社”等,編印了《紅旗飄》、《南風》、《戰鼓》等油印刊物。蕭殷主任為《戰鼓》題詞:“用飽滿的熱情,歌唱人們在勞動創造中豪邁的氣概和沖天的幹勁。”《戰鼓》在煉焦工地一個多月就編印了13期,刊登了300多首短詩。“北江一片大平原,爐群千裡望無邊;爐火燒紅滿江水,濃煙沖開九重天”。“煉焦工地歡樂多,邊挑焦炭邊編歌;去時挑走焦一擔,歸來裝滿兩籮歌”。這些短詩,不免粗淺,但蕭殷主任鼓勵說:“即使偉大作家也經曆過這樣的階段。”

我留意到近些年來,不少全國著名的大學中文系,都很重視文學寫作的訓練。有記者問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北大中文系有不培養作家的傳統,你當系主任有改變嗎?”陳曉明教授回答說:“是否能改變,我沒有多少企圖,但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我不太認同過去中文系一直秉持的這個理念。”如今的北大中文系,不但有文學寫作的課程,而且有駐校作家,還創建了文學講習所。北師大也有國際寫作中心,有一批著名作家駐校,并邀請國内外著名作家來校講課。他們都做得很出色,但不能說是他們最早舉辦文學寫作課,因為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在蕭殷主任的倡導下,早在1958級就開設了文學寫作課程,并以一系列措施,辦得有活力,有成效,為中文系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開辟了新的道路。我們從中受到了系統的訓練,提高了寫作能力。“走上台能講課,坐下來會寫作”。這是社會對我們的評價。後來,重視寫作教學與實踐,成了暨大中文系的傳統。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全級學生又分為文學班和語言班。文學班以文學評論和文學創作為重點,語言班以語言學研究和語言學師資培訓為重點,以此構成中文系的兩翼。這是在繼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進一步突出重點,以适應當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語言班,請來中山大學語言學大師高華年、潘允中、趙仲邑,華南師院(現師大)的邏輯學教授李匡武等授課,雖然我們畢業時語言學專業人才未能大展宏圖,但中文系1978年複辦後卻開花結果。今日暨大中文系的方言學、修辭學在全國揚名,與曆史傳承不無關系。更重要的是,曆屆作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以緻所有的學生,都從語言學中吸取了營養,增添了辭彩,更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每個人所受到的教育,都會烙下時代的印記。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新中國建設困難重重、艱苦奮鬥的年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精神昂揚的年代。大躍進、大煉鋼鐵、辦農場、挖明湖、反右傾、大批判、三年經濟困難……我們都經曆過了,從中培養了我們奮發向上的理想主義和愛國精神。畢業後,我們又聽從時代的召喚,到艱苦的地方去,到邊遠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廣東、海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等地基層單位,我們都經曆了數不清的艱難和困苦,但我們自信,我們樂觀,我們頑強,我們茁壯成長。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我們都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這部回憶錄中,我們可以看到,各人都成為所在領域的優秀人才,或語文教師,或領導幹部,或各類報刊傳媒的記者、編輯,或學者、作家、詩人、書法家……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踏着時代的春光走進暨南園,師生之間團結友好,一起分享荔枝滿山一片紅,一起采撷嶺南春色,情深義重,如沐春風。畢業後,我們各自走向勞動與創造的漫漫征程,雖然不是一帆風順,卻也一路春色。當你翻閱這部回憶錄,就會清晰地看到:蓬萊文章建安骨,春色滿園譜芳華。


 2022413





文字 | 《暨南春早》張振金

圖片 | 英靖文 網絡

排版 | 施雅琳 楊佩

初審 | 王沅怡 張睿然

複審 |《暨南春早》宣傳小組

終審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