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暨南振翅 于華教星空中翺翔
任京生,太阳集团1088vip1980級校友。現任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副會長、國際漢學會理事、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永久會員。先後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人民大學、美國富蘭克林大學和西東大學。曾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加西校友會會長。
1977年恢複高考後的幾年間,積壓了十年的學子迫切地想要完成自己的大學夢。少年時代,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青年之期,他們見證着改革開放的時代風雲;成年之後,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做出了自己傑出的貢獻。任京生正是其中的一員,前半生由暨南啟航,在大洋彼岸的華教事業中展翅翺翔,後半生凝聚新生代校友,打造加西交流新平台。他像一隻不願停歇的飛雁,因為情深,所以追逐。
01
雛雁初飛:
腳踏實地,路始暨南
面對 20 世紀 80 年代僅僅 4% 的錄取比例,任京生并未膽怯,順利考入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成為人們口中的“天之驕子”。
回想當年,任京生對自由活躍的校園氛圍記憶猶新。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相對于其他大學保守且嚴格的校園管理,暨大的政策相對寬松。“學生多當過兵、下過鄉、進過工廠,社會活動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都很強,很多方面能獨當一面。”學生幹部候選人年齡差距之大也極為罕見,“最大的有40多歲,最小的應屆畢業生才16歲”。
寬松的校園氛圍給予了任京生莫大的發揮空間。在這片沃土上,他不斷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和号召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領頭雁”。在校期間,任京生是校學生會主席兼廣東省學聯副主席,同時兼任諸多社團顧問。剛複辦不久的暨大,學生機構還不健全,他便和同學一起創辦起藝術團、通訊社等學生組織,舉辦異彩紛呈的文體及學術活動:聯合文沖造船廠、南方大廈、戰士話劇團、藝術院校等多個部門數百人乘船去虎門參觀,并與數千名海軍戰士聯歡;邀請廣州地區9所高校的學生會來暨大舉行工作座談;在暨南園組織舞會,周圍高校的學生也來參加………
任京生
談及為何熱衷于學生工作,任京生笑言:“這沒有什麼原因,是一種熱情,也可能是一種遺傳。我母親就特别熱衷社會活動,常常組織或參加文藝演出等,哪裡有公益活動就去哪裡幫忙。”高強度的學生工作勢必會擠壓學習的時間,任京生卻看得很長遠, “搞社會工作也是一種學習,是向社會學習,能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如何協調學習和工作的關系沒有别的辦法,就是要比别人刻苦,比别人減少更多的娛樂休閑時間”。
四年的校園生活轉瞬即逝,任京生對于離别的細節仍曆曆在目。“離開母校之前很多同學要為我送行,我并未告訴他們準确的時間,但他們還是知道了。如今還清晰地記得,離開學校那天,整輛公交車上幾乎都是為我送行的同學。一站又一站,眼看着公交車離火車站越來越近,大家都沉默不語。”
在任京生心中,暨南情是這樣一段段并肩前行的經曆、一個個感恩的故事累計疊加。回首 40 年,青澀而朝氣蓬勃的相遇延伸出跪乳之恩的校友情、舐犢情深的師恩情、執子之手的同學情,無限感慨,盡藏心中。
02
雁起汀洲:
迎華文教育春風,闖蕩海外
畢業後,任京生被分配到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下屬的防水材料公司。過人的工作能力讓他先後擔任經理辦公室主任、技貿公司的經理與法人代表。轉眼到了千禧之年,出國熱潮席卷中華大地,許多人期盼帶着夢想走出國門,奮鬥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任京生也是如此,他在短暫準備過後很快被俄亥俄州立大學錄取,簽證也一次性順利通過。
年近 40 的任京生遠涉重洋,孤身一人先到俄亥俄州立大學。既沒有朋友,又對英語幾乎一竅不通,短暫的孤獨曾包圍着他。慶幸的是,任京生從小走南闖北,适應能力很強,很快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且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是全美中文教學實力最強的科系之一,全美東亞語言中心和美國國家漢語旗艦項目都挂靠在該系,任京生可以隻用中文在該系進行訪問學者工作。
任京生課堂
對于這位漂洋過海的特殊來賓,俄亥俄州立大學也交給他一個重要的任務——教授中美關系學課程。其實這門課已開設多年,但以往都是從各類報紙雜志上剪裁一堆小文章供學生閱讀。眼見配套教材不成熟,任京生在執教之餘便擠出時間為該課撰寫了一部十幾萬字的教材,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的人際關系,也傳遞了中國人際關系的正能量。2003年,任京生的這部修改後的教材《從東到西看關系——我在美國教授關系學》在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後被美國數所大學用作教材。
2009年,任京生移居加拿大。加拿大教育界紛紛向他抛出“橄榄枝”:溫哥華戴維斯學院力邀其籌辦學院下屬的漢語學院;加拿大哥倫比亞教育集團(下屬有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加拿大皇家藝術中學等)聘請其開發發明創造等課程,而他最感興趣的、最期盼能深入推進的仍是海外漢語教學研究,“我想用畢生精力創造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漢語教學系統,突破海外漢語教學難的問題”。
任京生《加拿大華人群英譜》新書發布會
任京生著《全腦開發學中文》等教材
其實早在美國訪學時,任京生就發現外國學生對傳統的教育方式并不感冒。機緣巧合之下,他在教授發明創造課時領悟到“形象教學”的奇效,于是潛心研究,獨創出一套中文形象教學法,先後出版《輕輕松松教中文——海外中文教學手冊》《全腦開發學中文——漢語形象教學寶典》等書,被北美、澳洲多地的中文學校用作教師培訓教材。除了著書傳學,向國外民衆普及中國文化也是任京生的一大心願。2015年9月,任京生與好友一起在溫哥華創辦了“菲莎文化講壇”,每周舉辦一場線下義務文化講座,不收取任何費用。講題涉及《論語》《易經》等古籍,以及音樂、書法、曆史、科學、美學、文學、中西文化、發明創造、華文教育等。四年半的時間,講壇邀請過100 多名講師,舉辦過200多場講座,聽衆不計其數。
任京生課堂
路始暨南園,闖蕩新世界。任京生用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語言、專業的理論将外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憧憬與向往轉變為真實的了解和學習,他正在成為海外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話筒”。
03
鴻雁成行:
凝聚加西校友,校友會煥發新生機
孤雁伶仃,鴻雁成行。在校時從事學生工作的經驗,讓任京生深谙找到校友組織、團結校友的重要性。1984年畢業後,任京生回到北京加入北京校友會。“據說各地很多校友會都是新、老分家,但當時的北京校友會新、老團結得非常好,各種活動都是新、老校友齊聚一堂。”這種團結友好的氛圍堅定了他服務校友的決心,一路從校友做到副秘書長、秘書長,2000年更被聘為“永久名譽秘書長”。
2009年,任京生從美國移民加拿大。在參加校慶時,他得到一本校友錄,上面載有溫哥華十幾位校友的聯絡方式。任京生如獲至寶,隻可惜一一打去電話時,多半打不通,僅有幾個打通的都是其子女接的電話,多告知他們的父母已去世。
這段小插曲并沒有澆滅任京生聯絡加西校友的熱情,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一次邀請會上,任京生與曆史系1982級校友、《環球華報》總編黃運榮交換名片時相認。任京生當即詢問他溫哥華是否有校友會和其他暨南校友,黃運榮答道,校友是有的,但他來了十幾年了還沒聽說過校友組織。任京生一聽立馬來了精神,主動聯系起美國南加州校友會會長梅凡、太阳集团app首页時任副校長賈益民及校友總會相關人員,并聯同黃運榮分别利用自己的報紙發出征詢校友消息。在陸續收到20多個校友的回應後,2010年9月17日,太阳集团app首页加西校友會在任京生家中舉行了簡單的成立儀式。
“能夠如此順利地成立有賴于母校、校友總會及海外校友會的大力支持。”每每談起加西校友會的創立,任京生都說,是因為有南加州校友會梅凡會長、香港校友會張麗卿慷慨捐助的啟動資金,是因為有校友總會将創立消息及時發布給了世界各地的校友會,創立之路才顯得這麼“一帆風順”。在海外闖蕩多年,任京生越發覺得校友間的互助,就像躊躇的孤雁重遇前行的雁群,在同一片星空下契闊談䜩,共叙前事,在伶仃的大洋彼岸也足以撫慰人心。
2018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加西校友會在西溫哥華
舉行新春聚會
在暨大校友總會成立25周年之際,任京生曾說,我希望母校像“一艘航空母艦”,把各地校友會“一艘艘小船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平台,收集各地校友的資源,建立資料庫和信息平台,讓校友們彼此找到交流的地方。這也被許多校友稱贊為校友會運作之“箴言”。
目前,加西校友會已由當初成立時的十幾人發展到一百多人。2019年6月8日,加西校友會舉行換屆大會。會上,連任九年的任京生表示不再參加下屆理事會選舉,但今後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新一屆理事會的工作。從“一線掌舵”到“幕後護航”,加西校友會是其一生不變的牽挂。
文章來源 © 陳聯 梁燕 著《三十年三十人》
采訪及撰稿 © 陳聯 李嘉怡 韓霜
編輯 © 蔡荠萱 鄭帆 嚴軍
責編 © 陳聯
審核 ©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