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軍 教授、博導

個人簡介


史小軍,文學博士,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19967月從陝西師範大學博士畢業後即到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任教至今,導師為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霍松林教授。曾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總編輯、圖書館館長等職。社會兼職有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金瓶梅》研究會副會長。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編輯出版與圖書管理等幾方面。曾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被《新華文摘》《文摘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摘或全文複印。出版《明代文人心态史》《金瓶梅版本知見錄》等著作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及省部級項目4項,策劃或主編《嶺南文化書系》《少兒國學讀本》《人文學叢書》《暨南中文新知叢書》《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卷》(38卷)《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藏珍貴古籍圖錄》《第十二屆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讨會論文集》等書籍百餘種


開設課程及學術活動


多年來擔任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史·元明清文學》主講教師,開設《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金瓶梅詞話導讀》本科生選修課。講授《中國古代散文史》《明清詩文流派研究》《明清詩學》《明清詩文專題》《出版史研究》等研究生課程,已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60餘名。在教學科研之餘也緻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嶺南文化和華僑曆史文化的普及工作,曾舉辦相關講座或報告50餘場,倡導成立“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受到海内外媒體廣泛關注。


主要論文


【詩文研究】

1.    論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文學評論》20063期。

2.    論明代前七子的關學品性,《文藝研究》2005年第6期。

3.    論王世貞對宋明理學的批評與反思,《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4.    試論明代中期士人的标榜習氣及其影響——對儒林與文苑的雙向考察,《學術研究》2003年第4期。

5.    複古思潮與文體意識——唐代古文運動與明代七子派文學複古運動的文體學省察,《人文雜志》2002年第3期。

6.    論複古者的文體意識及其影響,《學術研究》2001年第4期。

7.    明代七子派文學複古運動與儒學複興,《人文雜志》2001年第3期。

8.    文學複古與儒學複興──中國文學複古現象論略,《人文雜志》1999年第2期。

9.    試論明代七子派的詩歌格調理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10.  論“末五子”對“前後七子”格調理論的發展與突破,《學術研究》1998年第11期。

11.  明代七子派與中國文藝複興,《人文雜志》19946期。

12.  明代七子派複古運動新探,《陝西師大學報》1993年第4期。

13.  神韻論視阈下的明代七子派——以朱彜尊《靜志居詩話》為中心,《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

14.  試論李夢陽評點《石淙詩稿》的詩學價值,《暨南學報》2008年第5期。

15.  祝枝山論李、杜,《人文雜志》20062期。

16.  “偏狹”:明代七子派文學複古運動的緻命傷,《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1年第2期。

17.20世紀以來文學批評史對明代七子派的接受述評,《昆明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18.  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中的明代七子派研究述評,《昆明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19.  《四庫全書總目》别集類對朱彜尊學術成果的借鑒——以明代詩文集的考訂問題為例,《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年第10期。

20.從《目錄學發微》看鄭樵對餘嘉錫目錄學思想的影響,《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年第12期。

21.四庫全書總目》對台閣體的文學批評特色,《南昌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22 論中晚明士商關系的轉變及士對商的人文關懷,《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2期。

23.  古代書信體文論發展階段初探,《學術論壇》2005年第7期。


【小說研究】

1.論《金瓶梅詞話》對《西廂記》的襲用——以第八十二、八十三兩回為例,《文藝研究》2006年第6期。

2.《金瓶梅詞話》的叙述風格變異及作者問題——以潘金蓮與陳經濟的偷情故事為例,《文藝研究》20087期。

3.論《金瓶梅詞話》的藥物叙事,《學術研究》2021年第3期。

4.《金瓶梅》與《紅樓夢》窺聽叙事比較論,《暨南學報》2019年第11期。

5.“祭七”源流考探,《文化遺産》2019年第2期。

6.論《金瓶梅》中的命案,《暨南學報》2018年第8期。

7.《金瓶梅》三大版本環境意象詩詞比較,《明清小說研究》2017年第2期。

8.第十二屆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讨會綜述,《暨南學報》2017年第1期。

9.《聊齋志異》中的死而複生現象解析,《蒲松齡研究》2013年第3期。

10.金瓶梅中的偷窺與竊聽,《2012台灣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台北裡仁書局2013年。

11.論《金瓶梅》偷情故事的時空叙事,《第十屆(蘭陵)國際金瓶梅學術讨論會專輯》,載《金瓶梅研究》(第11輯),複旦大學出版社20157月。

12.論潘金蓮形象的悲劇意蘊,《第七屆全國金瓶梅學術讨論會文集》,載《金瓶梅文化研究》(第5輯),群言出版社20075月。

13.《金瓶梅》姓“金”不姓“黃”,《廣州日報》2007430B10版。

14.西門慶、潘金蓮形象的悲劇性解讀,《中國文化報》2007424日第6版。


【教學研究及圖書出版與管理】

1.    唐詩的魅力,《中學語文教學》2019年第7期。

2.    學語文,識文體,《中學語文教學》2016年第6期。

3.    《古代文學史》教學中的“自主性學習”理念探索,《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教學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4.    論高校古代文學史教學中的現代性意識,《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5.   立足僑字特色,踐行僑校使命,《南方日報》2018年11月10日第2版。

6.    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學科建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以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為例,《圖書館界》2018年第1期。

7.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轉型思考與實踐—以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為例,《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年第11期。

8.     書香飄暨南聲教訖四海,《e線圖情》201721日。

9.     數據庫供應商應合理定價,控制漲幅,《圖書館報》2016527A15版。

10.   新技術的發展與資源建設、服務提升密不可分,《圖書館報》20151211A10

11.   人文社科類圖書的大衆化閱讀策略,《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第9期)201514日。


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txjshi@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