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俊軍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範俊軍Fan unjun (1963—),中國語言文學系,研究員(Prof. Fan unjun),博士生導師。
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副會長(2013-)。太阳集团app首页城鎮民族社區語言服務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非上課辦公時間: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
辦公地點: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一文科樓125室。
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999年太阳集团app首页文學博士學位。
1992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中國南方(五嶺)漢語方言;南方少數民族語言;漢藏語言比較;南方跨境民族語言;瀕危語言記錄和保護;生态語言學;現代語言技術;多媒體語料庫;詞彙數據庫;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教學。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南方漢語方言(五嶺土話)、瑤族勉方言調查研究,完成國内首篇關于南方五嶺土話的博士學位論文《郴州土話語音詞彙研究》,首部土話詞典《桂陽方言詞典》。
新世紀初以來一直關注瀕危語言問題,尤其是瀕危語言調查記錄的理論以及搶救保護實踐、瀕危語言保護技術等方面。首次提出“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學術觀點。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語委項目、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英國倫敦大學委托項目等多項,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譯著)和教材8部。
在國内較早引進生态語言學理論并開展本土化研究,尤其是語言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相關關系以及我國的語言生态問題,創立了“語言生态監測”理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四項。發表論文10篇和著作(含譯著)2部。
關注數字多媒體、移動通訊技術下的語言生态監測、瀕危語言搶救和保護、語言資源的技術開發和利用。提出“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數字遺産”學說,建立瀕危語言記錄的數據規則,并緻力于跨學科合作,研發語言技術工具。主持設計并與技術專家合作研發軟件工具Fieldsoud、Sonicfield、Sonifbook、Sonifdictionary系列軟件,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開展語言資源建設和語言服務,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完成廣東省文化産業基金項目“廣東方言文化多态傳播教育工程”(2015);“海上絲綢之路語言服務工程”(2016)。主編《廣東方言大衆學習叢書》10種;主編《少數民族語言大衆學習叢書》(10種);主編《一帶一路大衆語言學習叢書》12種多媒體課程。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瀕危語言數字博物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14—)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12—2018)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語言生态監測的理論研究及信息平台建設》(2012—2018)
國家語委項目《瀕危語言記錄(畲語)》(2015—2016)
國家語委項目《瀕危語言記錄(仙島語)》(2015—2016)
倫敦大學瀕危語言記錄項目《Documentation of two dialects of She Language in China》。
《少數民族語言數字遺産的保護》,西北民族大學,2018年第4期
《仙島話的語言系屬和地位問題》,中國語文,2015年第3期
《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初探》,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基于調查字表詞表注音的漢藏語言音系處理系統》,語言文字應用,2012年第2期
《語言資源論綱》,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生态語言學研究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
《生态語言學文選》,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
《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中國田野語言學概要》,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文件彙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
2018年2月印度中央語言研究院(邁索爾)
2016年7月美國舊金山大學
2015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
2013年10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2012年8月英國倫敦大學
2011年6月美國聖路易斯大學、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
本科課程:語言學史;編輯學概論
研究生課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調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概論;漢藏語言專題。
Email:tfanj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