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利 教授
趙春利,男,1972年生于山東德州,哲學碩士,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高等院校現代漢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太阳集团app首页“十佳教學名師”。1999年晉升助教,2000年晉升講師,2005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晉升教授。2006年、2010年、2012年、2019年先後獲得對外漢語教學專業、漢語言文字學專業、高級秘書與行政助理專業、出版編輯專業碩士生導師資格,2015年獲批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導師。2012年3月-2016年1月擔任語言學教研室主任,2016年1月-2020年11月任中文系副系主任,2012年11月起擔任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組碩士導師組的組長,“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讨會、現代漢語教學研讨會”主要組織者之一,日本《中國語文法研究》編委。《外國語》《當代語言學》《語言科學》《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言學論叢》《漢語學報》《語文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中國語文通訊》《海外華文教育》《對外漢語學刊》《世界華文教學》《國際漢語學報》《華僑大學學報》《集美大學學報》《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等雜志審稿專家,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現代漢語形名組合研究》《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語感培養研究》,譯著《英語分類形容詞研究》,并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語學》(日本)、《中語中文學》(韓國)等國内外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多篇,參加國内的北京、武漢、西甯、廣州、上海、徐州、桂林、南京、貴陽、長沙、廈門、湛江、肇慶、惠州、哈爾濱、錦州、青島、開封、金華、杭州、溫州、深圳、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國外的新加坡、韓國、日本、英國、法國、荷蘭、瑞士等國家地區舉辦的學術會議80多次。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1項。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
(1)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後合作導師、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2)高級秘書與行政助理學(科碩)碩士生導師
(3)出版編輯專業(專碩)碩士生導師
(1)語義語法理論:包括語義範疇、語義特征、語義關系、語義地圖、話語關聯、情态結構等等。
(2)現代漢語語法:特别是形容詞與名詞的組合、短語的分布規律、話語标記、句末助詞、副詞、介詞、港式中文、方言語法、語氣情态等;
(3)對外漢語教學:特别是偏誤分析、中介語研究、遷移理論、信息轉換教學法、語感培養等;
(4)哲學與邏輯學:特别是西方古典哲學中的康德哲學,此外還研究語言哲學、邏輯學、邏輯語義學等;
(5)秘書學與公文:特别是基于功能文體學、語言學、叙事學和秘書學的請示、通報、通告、通知、報告、政務信息等各類公文研究。
(1)1995年畢業于聊城師範學院中文系,并獲得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學士學位。
(1)1998.6-2008.8,中國海洋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漢學,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還承擔了部分哲學美學課程以及班主任工作。
(2)2002.5-2002.9,澳大利亞西澳大學人太阳集团1088vip,主要從事與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交流合作研究,并調研了西澳大利亞的漢語教學情況。
(3)2006.7-2006.8,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主要從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項目Resolution ambiguity in Chinese。
(4)2006.8-2007.8,韓國檀國大學人太阳集团1088vip,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漢語語法研究。
(5)2007.9-2008.8,韓國漢拿大學觀光中國語系,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漢語語法研究,還參與了韓國KCTV的“你好!濟州”漢語電視節目的錄制工作。
(6)2008.9-2010.8,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主要從事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後研究項目The adjective-noun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G-YX0J)。
(7)2011.3-2011.8,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主要從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項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
(8)2010.9-至今 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特别是漢語語法學研究,并教學語言學、語法學史、邏輯學、詞彙學、應用語言學、口語表達學、普通話測試、漢語教學等本碩課程。
(9)2015.7-2015.8赴英國卡迪夫大學訪學,主要考察英國學者對漢語語法的研究曆史和現狀。
【1】主要科研論文
(01)趙春利《老莊美學思想比較》《武漢大學研究生學報》1997年第2期。
(02)趙春利《存在·藝術·真理》《德州師專學報》1997年增刊。
(03)趙春利《論康德審美判斷中自由的本質》《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04)趙春利《親代文明中河文明與海文明的生存環境差異及其影響》《中國海洋文化研究》1999/1。
(05)趙春利《論康德的主體性美學思想及其影響》《理論學刊》1999年第1期。
(06)趙春利《談文化心理與視覺傳達》《展望論壇》2002年第6期。
(07)趙春利《談SD句式及其有關問題》《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增刊。
(08)趙春利、楊才英《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語感培養的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1。【收錄于《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李曉琪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09)趙春利《論信息轉換教學法的言語轉化率問題》《語言研究》2002年增刊。
(10)趙春利、楊才英《言語行為中語感的邏輯界定》《長江學術》2002/1。
(11)趙春利、楊才英《語感問題與第二語言信息轉換教學法》《現代中國語研究》2002/4。
(12)趙春利《談對外漢語語氣教學》《太阳集团app首页華太阳集团1088vip學報》2003/1。
(13)趙春利《論康德理性自由的本質》《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3/3。
(14)楊才英、趙春利《王力與韓禮德漢語語氣觀比較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3/3。
(15)趙春利《談現代漢語語氣範疇》《長江學術》2003/5。
(16)趙春利《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憶讀”的方法與功能》《太阳集团app首页華太阳集团1088vip學報》 2004/2。
(17)邵敬敏、趙春利《“語言理解論”刍議》《修辭學習》2004/1。
(18)趙春利《從教學法角度談“讀”的性質、作用及意義》《對外漢語閱讀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9)趙春利《對外漢語偏誤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顧》《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2。
(20)趙春利《關于目的範疇在句法、延展及其篩選上的理論思考》《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5/2。
(21)Zhao Chunli/ Yang Caiying Teaching writing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Mainland China Teaching Writing in Chinese Speaking Areas, Mark Shiu-Kee Shum,張德祿主編,USA,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Inc. 2005/12.
(22)邵敬敏、趙春利《“緻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語用解釋》《漢語學習》 2005/4。
(23)趙春利《初級階段留學生偏誤的規律性及成因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3。
(24)邵敬敏、趙春利《關于語義範疇的理論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06/1。
(25)趙春利《“連”字把字功能的理論推延與認知解釋》《中國語文研究》2006/2。
(26)趙春利、裴銀漢《康德目的概念與漢語目的範疇研究的理論接口》《中語中文學》 2006/39。
(27)趙春利、張皓得《狀态形容詞不可直接否定的認知解釋》《中國言語研究》2007/24。
(28)趙春利、梁萬基《具有“把”字句功能的“連”字句考辨》《中語中文學》2007/41。
(29)趙春利、邵敬敏《“NP1有NP2很AP”歧義格式的分化規則》《語言研究》2007/2。
(30)趙春利《情感形容詞與名詞同現的原則》《中國語文》2007/2。
(31)趙春利、梁萬基《談韓國團隊教學中口語課的教學方案》《中國人文科學》2008/39。
(32)趙春利、金恩柱《“為了、為着”句法語義演變軌迹考察》《中國言語研究》2008/26。
(33)趙春利、石定栩《“N1+A+D+N2”的分類與解釋》《語言科學》2009/3。
(34)趙春利、張皓得《基于新言文觀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孟華主編《三重證據法:語言•文字•圖像》 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35)趙春利、石定栩《形容詞與名詞的語義組合模型研究》《中文信息學報》2009/5。
(36)趙春利、石定栩《現代漢語基于形名組合的容貌形容詞研究》《華西語文學刊》2010/2。
(37)楊才英、趙春利《狀位形名組合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學習》2010/01。
(38)趙春利、石定栩《主謂間“有+NP/VP”的句法語義研究》《語言學論叢》2011/44。
(39)趙春利、楊才英《關于言語行為的現象學思考》《外語學刊》2011/6。
(40)趙春利、石定栩《語氣、情态與句子功能類型》《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4。
(41)趙春利、石定栩《狀位名形組合中名詞的語義特征及其受限機制》《語言研究》2011/3。
(42)趙春利、石定栩《狀位情感形容詞與述位動詞結構同現的原則》《漢語學習》2011/1。
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五)北京大學出版社,邵敬敏、石定栩主編2011/1。
(43)趙春利、石定栩《港式中文差比句的類型與特點》《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6。
(44)趙春利、石定栩《“NP1+在NP2+V+NP3”歧義解析》《語文研究》2012/4。
(45)楊才英、趙春利《基于形名組合的漢語态度形容詞研究》《中國言語研究》2012/38。
(46)趙春利《情感形容詞與“得”字補語同現的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4。
(47)趙春利、楊澤銘《事體形容詞與事體名詞的提取方法研究》《南方語言學》2012/4。
(48)趙春利《狀位述賓短語的句法語義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2012/1。
(49)楊才英、趙春利《話語情态與人物性格塑造》《當代修辭學》2013/3。
(50)楊才英、趙春利《言說類話語标記的句法語義研究》《漢語學報》2013/3。
(51)楊才英、梁萬基、趙春利《雙向語法的方法論與語義語法的本體論》《中國文化研究》2014/25。
(52)趙春利、石定栩《兩岸四地漢語“有信心”句式的異同》《漢語學報》2014/2。
(53)楊才英、趙春利《焦點性話語标記的話語關聯及其語義類型》《世界漢語教學》2014/2。
(54)趙春利《關于語義語法的邏輯界定》《外國語》2014/2。
(55)趙春利、石定栩《論“呗”的态度取向及其語義基礎》《語言教學與研究》2015/4。
(56)趙春利、石定栩《港澳中文與标準中文“經”字句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5/1。
(57)趙春利、孫 麗《句末助詞“吧”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中國語文》2015/2。
(58)楊澤銘、趙春利《潮陽話預設标記“喏”的句法功能研究》《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2016/18。
(59)趙春利、楊才英《句末助詞“嘛”的認知與情感的關聯性研究》《外國語》2016/5。
(60)趙春利、陳 玲《句末助詞“算了”的分布驗證及其心理取向》《中國語文法研究》(日本)2016/5。
(61)趙春利、朱妙芬《介詞“通過”與“經過”的句法語義》《學術交流》2016/4。
(62)趙春利、楊澤銘《廣東潮陽方言“哩”字句的句法功能研究》《方言》2016/1。
(63)趙春利、唐娜、程曉麗《對外漢語非言語交際要素教學》《海外華文教育》2016/1。
(64)趙春利《融彙中西語法理論,貫通句法語義語用——石定栩教授30年學術成就述評》《文化學刊》2017/9。
(65)邵敬敏、趙春利《關注境外漢語語法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5月31日第3版。
(66)趙春利、方甲珂《“喽”的功能、意向、态度和情感研究》《語言科學》2017/4。
(67)吳婷燕、趙春利《情态副詞“怪不得”的話語關聯與語義情态》《世界漢語教學》2018年第3期。
(68)趙春利《“嗎”的分布驗證、焦點排序及其疑問性質》《中國語學》(日本)2018年。
(69)趙春利、錢 坤《副詞“幾乎”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3。
(70)趙春利、方甲珂《語義語法對句末助詞研究的理論價值》《華文教學與研究》2019年第1期。
(71)趙春利《語教句群巾帼志,社區港普家國情——為田小琳先生八秩壽辰而作》《博學近思,知行兼舉——田小琳先生八秩榮慶文集》2021和平圖書有限公司,馬毛朋、李斐主編。
(72)錢 坤、趙春利《介詞“憑借”的語義選擇和和形式驗證》,《語文研究》2020年第1期。
(73)趙春利《漢語句末助詞研究的方法論思考》《漢語學報》2020年第2期。
(74)趙春利、何 凡《副詞“索性”的話語關聯與情态驗證》《世界漢語教學》2020年第3期。
(75)趙春利、阮秀娟《估危副詞“險些”的話語關聯與語義情态》《漢語學習》2020年第6期。
(76)錢坤、趙春利《介詞“按照”的分布驗證和語義提取》《漢語學習》2021年第2期。
(77)王忠慧、趙春利《“眼看”話語标記的性質界定與話語關聯》《華文教學與研究》2021年第2期。
(78)趙春利、楊娟《遂願副詞“總算”的話語關聯與情态結構》《當代修辭學》2021年第5期。
(79)山雨禾、趙春利《句末助詞“得了”的分布驗證與态度取向》《漢語語言學》2021年第2輯。
(80)何凡、趙春利《轉折敏感狀語“好心”對事件類型的選擇及其話語關聯》《漢語學習》2022年第3期。
(81)楊才英、趙春利《句末助詞“喲”的分布規律與語義地圖》《當代語言學》2022年第1期。
(82)趙春利《溯因副詞“畢竟”的話語關聯與語義提取》《中國語文》2022年第3期。
(83)趙春利、陳澤群《證信副詞“确實”的句法分布與語義提取》《語言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3期。
(84)陳星朝、趙春利《輕蔑副詞“無非”的分布驗證和語義情态》《世界華文教學》2022年第10輯。
(85)趙春利、範洪彬《估論副詞“想必”的話語關聯與句法語義》《中國語文法研究》2022年第11期。
(86)阮秀娟、趙春利《極值消竭義“V盡”的組配規律與語義驗證》《南開語言學刊》2022年第1期。
【2】編著學術著作與論文集
(1)【專著】趙春利《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研究》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
(2)【專著】趙春利《對外漢語教學語感培養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
(3)【專著】趙春利《現代漢語形名組合研究》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8年版。
(4)【譯著】趙春利、楊才英《英語分類形容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5)【參著】《全球華語語法考察報告(香港卷)》商務印書館,2021年版。
(6)【參著】《港式中文語法研究》中華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7)【主編】《方光焘集》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8)【副編】《語言多維研究新視角》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9)【副編】《漢語語法研究的新拓展(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10)【副編】《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讨會30周年紀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3】參編教材與主編作品集
(1)參編《現代漢語通論》第三版(負責第三章《詞彙》),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參編《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第三版(負責第三章《詞彙》),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
(3)參編《現代漢語通論精編》第二版(負責第三章《詞彙》),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
(4)主編《暨南中文本科文學作品精選》(第一輯)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5)主編《暨南中文本科文學作品精選》(第二輯)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
(6)主編《中國語文》高三(上下冊),廣東教育出版社/澳門啟元出版社,2022年版。
(7)參編《中國語文》高一(上下冊)、二(上下冊),廣東教育出版社/澳門啟元出版社,2022年版。
(1)2001-2001,承擔了山東省教育廳課題“多媒體在中文教學中的運用”科研項目的子課題“美學概論”部分;
(2)2003-2004,主持了中國海洋大學文科人才工程項目“留學生語感形成的内在轉換機制”(HO310RC14)。
(3)2005-2006,參與了孟華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中國海洋大學文科發展基金創新團隊項目——漢字符号學(H05TD01)”的子項目“基于新言文觀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4)2006.7-8,主持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項目Resolution ambiguity in Chinese(G-U167)。
(5)2008.9-2010.8,主持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後研究項目The adjective-noun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G-YX0J)。
(6)2010,參加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角色關系及其語言體現GD10CWW05”,第一參與者。
(7)2010.10,參與了2010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漢語被字句式的多視角研究10C021”,第二參與者。
(8)2010.12,主持了太阳集团app首页人才引進項目“狀位述賓短語的句法語義研究(50624044)”。
(9)2011.3-2011.8,主持了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項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G-U927)。
(10)2011.6,主持了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漢語狀位各類短語的系統性研究”(11JYB2030)。
(11)2011.6,參與了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系統功能語言學對漢語的适用性研究11JYB2028”。
(12)2012.2,主持了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于語言類型學的形名組合研究”(12YJA740114)。
(13)2012.5,參與承擔了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新及其實踐”(12BYY101)。
(13)2013年,主持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語義地圖的句末助詞多功能研究”(13BYY117)。
(14)2013年,主持2013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現代漢語語法學”立項資助(51001071)。
(15)2013年,主持2013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第十五批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口語表達學’多模态案例庫建設與應用”(JG2013009)。
(16)2013年,主持2013年度省級“質量工程”立項建設項目 “現代漢語”精品開放課程。
(17)2014年,主辦了2014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首屆)中國語言文學分論壇(學術論壇)。
(18)參與完成了邢福義先生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球華語語法研究”(項目編号:11&ZD128)香港卷的研究。
(19)2015年,主持了2015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項目“亞太漢語語法學史研究”。
(20)主持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境外漢語語法學史及數據庫建設》(16ZDA209)子課題“日本和韓國組”。
(21)2016年,主辦了2016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第二屆全國語言學分論壇(學術論壇)。
(22)2017年,主持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漢語情态副詞的語義提取與分類驗證研究”(17BYY026)。
(23)2018年,主辦了2018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第三屆全國語言學分論壇(學術論壇)。
(24)2018年,主持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十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綜合類項目)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25)2019年,主辦了2019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第四屆全國語言學分論壇(學術論壇)。
(26)2019年,主持2019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領航計劃“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語義語法理論創新”。
(27)2019年,主持2019年度滾動資助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口語表達學”多模态案例庫建設與應用。
(28)2019年,主持太阳集团app首页2019年校級教學團隊“現代漢語”教學創新團隊。
(29)2020年,主辦了2020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第五屆全國語言學分論壇(學術論壇)。
(30)2020年,主持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現代漢語”。
(31)2022年,主持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現代漢語方式副詞的句法語義與分類排序研究”(22BYY135)。
(1)1991,被山東省平原師範學校評為“優秀畢業生”,1988-1991連續三年獲一等獎學金,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2)1994,被山東省聊城師範學院評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并榮獲二等獎學金。
(3)1997,榮獲武漢大學1996-1997學年安泰研究生獎學金。
(4)1997,論文《論康德審美判斷中自由的本質》榮獲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
(5)1999,論文《視覺傳達與文化心理探微》獲《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社三等獎。
(6)2000,論文《論康德審美判斷中自由的本質》榮獲第十三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7)2000,被青島海洋大學以及中國語言文化學院評為一九九九年度校級和院級優秀班主任。
(8)2000,承擔的山東省課題“多媒體在中文教學中的運用”這個項目的子課題,已獲青島海洋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9)2001,被青島海洋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評為2000年度優秀教師。
(10)2002,被青島海洋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評為2001年度優秀教師。
(11)2003,論文《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語感培養的原則》榮獲第十七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2)2003,《談現代漢語語氣範疇》榮獲新世紀第二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讨會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13)2004,博士論文《現代漢語形名組合研究》獲得“2004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學位論文創新基金”。
(14)2005,所教的留學生課程《漢語精讀》被中國海洋大學評為良好。
(15)2008,榮獲韓國漢拿大學頒發的漢語教學優秀獎。
(16)2012年,被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評為太阳集团1088vip“優秀共産黨員”。
(17)2014年,被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評為太阳集团1088vip“優秀共産黨員”。
(18)2015年,學術專著《現代漢語形名組合研究》榮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19)2017年,《句末助詞“吧”的分布驗證與語義提取》(《中國語文》)榮獲廣東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
(20)2017年,榮獲第四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本科教學校長獎”教學貢獻獎的教學改革專項獎。
(21)2019年,榮獲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教學院長獎一等獎。
自1998年起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現代漢語教學與研究,開設博士生課程:《語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漢語專題研究》《漢語語法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方法》;開設碩士生課程:《修辭理論與語法研究》《漢語語法學》《漢語語法學史》《公務/商務交際語言學》《中國語言文學方法》等;開設本科生課程:《現代漢語》《邏輯學》《普通邏輯》《口語表達學》《詞彙語義學》《普通話水平測試概論》《應用語言學》《中西哲學》《美學概論》等等;為外國留學生主講的課程有:《漢語精讀》《漢語聽力》《漢語口語》《漢語閱讀》《漢語寫作》《視聽漢語》等等。
電子郵箱:
追夢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