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貴 教授

個人簡介


性别:男

職稱:教授


學曆


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學士,1996.9-2000.7

中山大學,曆史學碩士,2000.9-2003.7

中山大學,曆史學博士,2003.9-2006.7


經曆


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系講師,2006.7-2009.10

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系副教授,2009.10-2015.10

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系教授,2015.10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學者,2010.9-2011.8

德國圖賓根大學(Tübingen University)訪問學者,2018.8-2019.8


學術兼職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2015—)。

▲《唐研究》編委(2018—)。

▲《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2018—)。

▲《歐亞學刊》編委(2018—)。


獲獎情況


◆2007年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唐宋祆教的華化形态》)
◆2006-2007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祆教内婚及其在唐宋社會的遺痕》)


專長


古代外來宗教文化史、中外關系史


著作論文目錄


1、學術專著

《中古華化祆教考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3月。

《祆教史考論與述評》,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5月。

(主編)《三夷教研究——林悟殊先生古稀紀念論文集》,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12月。


2、期刊、論文集論文


《書評:榮新江<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7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2月,頁373—380


米羅:貴霜錢币所見的密特拉》,(與毛寶豔合撰,第一作者),《絲綢之路研究集刊》第二輯,商務印書館,20185月,頁173—188


《古波斯近親婚小考》,江滢河主編《廣州與海洋文明II》,上海:中西書局,20185月,頁15—28


古伊朗文獻所見伐迦Baga考釋》,李軍主編《中國中古史集刊》第五輯,商務印書館,20187月,頁323—338


《穆格山粟特文婚約譯注》,作者:張小貴、龐曉林,包偉民、劉後濱主編《唐宋曆史評論》第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6月,頁107125


《宗教與王權—<坦薩爾書信>初探》,作者:張小貴、李曉嘉,徐松岩主編《古典學評論》第3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4月,頁3548


《莫高窟第158窟圖像與祆教關系辨析》,(與李清波合撰,第一作者),餘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學刊》新4輯,商務印書館,201610月。

  

“Why did Chinese Nestorians Name Their Religion Jingjiao?”, 4th Salzbur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urch of the East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Salzburg, Austria, June 7-12, 2013in Li Tang and Dietmar W. Winkler (Eds.), Winds of Jingjiao. Studies on Syriac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Zürich: Lit Verlag GmbH & Co. KG Wien, 2016, pp.283-309.


祆教“萬靈節”的沿革與禮儀》,齊東方、沈睿文主編《兩個世界的徘徊——中古時期喪葬觀念風俗與禮儀制度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6月,頁385-398


祆教“蘇魯支”語源考》,榮新江、羅豐主編《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6月,下冊,頁653-660


《中古祆教半人半鳥形象考源》,《世界曆史》2016年第1期,頁131-14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16年第4期全文轉載,頁39-48.


霞浦抄本所見“蘇魯支”史事考釋》,《文史》2016年第1輯,頁235-250

  

“The Sinicization of Zoroastrian Animal Sacrifice in the Tang and Song Periods”, Eurasian Studies IV (ISSN 2202-0578),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6, pp.395-420.


《唐肅宗年間“大食波斯同寇廣州”考》,紀宗安、馬建春主編《暨南史學》第十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0-70頁。(與劉寶合著,第二作者)


《近年來霞浦文書研究概述》,特力更、李錦繡主編《内陸歐亞曆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年,頁205-212


《敦煌文書<兒郎偉>與祆教關系辨析》,《西域研究》2014年第3期,頁86-94


Studies on the Zoroastrian Muhu (magus) and Chinese Muhu-geEurasian Studies II(ISSN 2202-0578),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4, pp.166-188.


《金庸筆下的袁崇煥》,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系編《袁崇煥曆史評價與精神文化研究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頁150-155


《“穆護”與〈穆護歌〉考辨》,《文史》2013年第2輯,頁53-72


《從波斯經教到景教——唐代基督教華名辨析》,陳春聲主編《海陸交通與世界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3月,頁154-176


《敦煌文書所記“祆寺燃燈”考》,中央文史研究館、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編《慶賀饒宗頤先生九十五華誕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12月,頁566-583


《從血祭看唐宋祆教的華化》,《唐研究》第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月,頁357-374


異界と常世論文,日本千葉,201291-2日。篠條知和基編《異界と常世》,千葉文化センタ—,2012年,頁129

  

《近年の福建省霞浦縣マニ教文書研究の概述と再考》,提交國際比較神話學シンポジウム


《摩醯首羅與唐宋祆神》,單周堯主編《東西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月,頁60-67


《祆神密特拉形象及其源流考》,羅豐主編《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與曆史》,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8月,頁244-260


《清代“摩盧”人考》,《韋卓民與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二屆珠澳文化論壇”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7


《古波斯“燒鐵灼舌”考》,《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頁108-115144


《宋代米芾族源及其信仰》,《中華文史論叢》2010年第3期,頁371-393401-402


《澳門巴斯墓葬俗略考》,《珠海、澳門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屆珠澳文化論壇”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泰華愛國僑領陳景川先生史事述略》,(泰國)《泰中學刊》,泰中學會,2009年。(與王僑生合撰,第一作者)


《虞弘墓祭火圖像宗教屬性辨析》, 《歐亞學刊》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200912月,頁266-278


《胡裔墓葬與入華祆教葬俗》,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編《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1月,頁173-186


《中古粟特祆神崇拜及其源流考辨》,《歐亞學刊》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12月,頁117-128


《祆教釋名》,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九、十輯(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月,頁677-692


《唐伊吾祆廟“素書”非塑像辨》,《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頁321-338


《唐宋祆祠分布輯錄》,紀宗安、湯開建主編《暨南史學》第五輯,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712月,頁184-195


《瑪麗·博伊斯教授與伊朗學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月,頁383-395


《康國别院“令狗食人肉”辨》,《西域研究》2007年第3期,頁77-85


《談祆說化一家言——蔡鴻生教授祆教研究的思路》,陳春聲主編《學理與方法——蔡鴻生教授中山大學執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7年,頁246-258


《祆教内婚及其在唐宋社會的遺痕》,刊餘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學刊》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頁113-129


《“派提達那”非“屏息”辨》,刊餘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學刊》第五輯,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頁49-62


《唐宋祆祠廟祝的漢化—以史世爽家族為中心的考察》,《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72-76


《唐代九姓胡奉火祆教“詣波斯受法”考》,刊林中澤主編《華夏文明與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頁63-74


《古波斯“不淨人”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頁68-75

《陳垣摩尼教研究探析》,載龔書铎主編《勵耘學術承習錄-紀念陳垣先生誕辰120周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1月,頁268-285



3、譯著

[]瑪麗·博伊斯原著,張小貴、殷小平譯:《伊朗瑣羅亞斯德教村落》,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大衛·尼科爾著,曾玲玲、殷小平、張小貴譯:《中世紀生活》,太原:希望出版社,2007年。

[]伊凡著,張小貴、楊向豔譯:《廣州城内——法國公使随員1840年代廣州見聞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9月。


4、近年參加學術會議

1《近年の福建省霞浦縣マニ教文書研究の概述と再考》,提交國際比較神話學シンポジウム異界と常世論文,日本千葉,201291-2日。篠條知和基編《異界と常世》,千葉文化センタ—,2012年,頁129

2)《曹國得悉神考》,提交中國中古北方民族、宗教、藝術高層國際學術論壇論文,澳門,2012115-6日。

3“Why did Chinese “Nestorians” Name Their Religion Jingjiao?”, 4thSalzbur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urch of the East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SalzburgAustria, June 7-12, 2013.

4)《兒郎偉與祆教關系辨析》,提交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北京,2013817-21

5)《胡裔墓葬人首鳥身形象考》,提交内陸歐亞曆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内蒙古錫林浩特,2013920-24

6)《霞浦文書所見蘇魯支史事考釋》,提交第二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論文,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4811-12日。

7)《祆教蘇魯支語源考》,提交第二屆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讨會——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會議論文,甯夏,2014813-14日。

8)《中古祆教半人半鳥形象考源》,提交跨文化視野下的物質及文本研究:中國史及其超越國際學術研讨會,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廣州口岸史重點研究基地,20141216-19日。

9)《祆教萬靈節的沿革與禮儀》,提交中古時期喪葬的觀念風俗與禮儀制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536-8日。

10“Studies on‘Jing Jiao of the Great Ming Kingdo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Jing Jiao (Nestorianism)June 10-12, 2015Hong Kong.

11)《莫高窟第158窟圖像與祆教關系辨析》,(與李清波合撰)提交“2015敦煌論壇:敦煌與中外關系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代表大會論文,中國敦煌,2015814-16日。

12《大明國景教考》,提交“饒宗頤教授百歲華誕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香港大學,2015125-7日。

13《古波斯祆教婚俗再考》,提交“首屆全國古典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重慶西南大學,2016423-24日。

14古波斯祆教内婚再考》,提交“考古與藝術文本與曆史——絲綢之路研究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陝西師範大學,2016721-22日。

15)《米羅:貴霜錢币所見的密特拉提交》,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會暨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山東濟南,20161029-30日。(與毛寶豔合撰)

16)《穆格山出土粟特文婚約譯釋與研究(一)》,提交“邊疆民族與中外關系論壇”論文,太阳集团app首页,20161111-13日。

17)《古波斯近親婚初探》,提交“紀念岑仲勉先生誕辰130周年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中山大學,20161126-27日。

18)《古伊朗文獻所見伐迦Baga考釋》,“絲綢之路上的敦煌與長安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7年度理事會”,陝西師範大學,201771316日。

19)《達克瑪:瑣羅亞斯德教葬俗的傳播與演變》,“第五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西北大學,201772427日。

20“Variations of Chinese Zoroastrianism in Mediaeval Period”『ゾロアスタ教』と奈良の文化:歐亞研究forum日本奈良縣立大學,20171014日。

 (21) Moors and Parsis, contributors to commercial exchange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SEMAINE DE L’HISTOIRE DE l’INDIANOCEANIE: Routes, flux, réseaux, en Indianocéanie du VIIIe siècle à nos jours, Ancien hôtel de ville de Saint-Denis, Réunion Island, 13-14, November 2017.

 (22)《中古波斯文<千條律例書>述略》,寫本學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2018年理事會論文,南充西華師範大學,201871415



5、學位論文

1)《粟特祆教初探》,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36月。 導師:林悟殊教授。

2)《唐宋祆教的華化形态》,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66月。導師:林悟殊教授。


科研項目


 新疆古代“三夷教”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礎研究項目(XJTSB059,2008年12月—,6萬元)。獨立主持

中古祆教的華化形态,太阳集团app首页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基金項目(006JSYJO17200742萬元)。獨立主持

内陸歐亞祆教史研究, 太阳集团app首页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項目(12610340201012萬元)。獨立主持

内陸歐亞祆教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10YJCZH229,2010-7萬元)。獨立主持

中亞祆教及其入華史研究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2CZS0722012-15萬元)。獨立主持

《薩珊法典》與祆教史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太阳集团app首页啟明星項目)(2012-20萬元)。獨立主持

“兩宋時期掌控東西海道的大食商人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海上絲綢之路”古代中東商旅群體研究,16ZDA118,2016—20萬元)。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