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正剛 二級教授、博導
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長,教授,曆史學博士,中國古代史、曆史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經濟史、女性史、海洋史、民間文獻等。出版的著作有《閩粵客家人在四川》、《廣東會館論稿》、《與正統同行:明清順德婦女研究》、《東渡西進:清代閩粵移民台灣與四川的比較》、《話說粵商》和《廣東舊志疫情史料輯錄與研究》等。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承擔并完成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
1.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獲曆史學學士學位。
2.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畢業于中山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
3. 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畢業于廈門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
1. 1993年7月至1994年10月,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工作。
2. 1994年11月,在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系工作。1997年破格晉升教授。2003年底遴選為曆史學博士生導師,2004年招收首屆博士生。
3. 2010年9月進入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工作,中國古代史學科帶頭人,2011年12月,任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長。
1.曾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首批培養對象;太阳集团app首页“園丁獎”、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号。
2. 2000年被聘為四川客家研究中心顧問。
3. 2003年、2008年被聘為廣東省政協學習與文史資料委員會特邀委員。
4. 2006年被中山大學發展研究院聘為研究員;是年,被嘉應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5. 2007年5月,受聘為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6. 2012年12月被聘為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學專業學術顧問。
著作
1.《閩粵客家人在四川》(專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宋元明清社會經濟史》(合著),香港公開進修大學1996年版。
3.《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清代部分)(專著),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年。
4.《東渡西進:清代閩粵移民台灣和四川的比較》(專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5.《廣東舊志疫情史料輯錄與研究》(整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二十世紀廣東婚俗大觀》(編纂),廣東旅遊出版社2005年版。
7.《剛正不屈的清官——海瑞》(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廣東會館論稿》(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9.《話說粵商》(專著),中國工商聯合出版社2008年版(2009年獲“廣東百種優秀社科理論普及讀物”。)
10.《海瑞在淳安》,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11.《行業組織與社會資本——廣東的曆史與現狀》(合著),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12.《與正統同行:明清順德婦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3.《廣東客家》(合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4.《明清僑鄉農田水利研究》(整理鮑彥邦教授遺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5.《佛教與佛山文化》,齊魯書社2014年版。
16.《徐聞古港:海上絲綢之路第一港》,廣東經濟出版社2015年版。
17.《圖說南粵曆史》,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15年版。
18.《區大相詩三百首賞析》,齊魯書社2015年版。
19.《清官正氣:海瑞的為官之道》,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0.《李菉猗女史全書》,齊魯書社2014年版。
論文
1.《清代井田制初探》,《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4期。又見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1989年第9期。
2.《清代廣東移民在四川分布考》,《暨南學報》1996年第1期。又見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6年第4期。
3.《清前期四川和台灣移民政策之比較》,《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又見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1996年第3期。
4.《清代四川閩粵移民的農業生産》,《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4期。
5.《清代四川南華宮的社會活動》,《暨南學報》1997年第4期。又見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1998年第1期。又見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8年第1期。
6.《中國傳統社會經濟啟示》,《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1期。又見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5期。
7.《明清澳門女性研究》,《曆史檔案》2001年2期。
8.《明清南方沿海地區虎患考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年第2期。
9.《明清安徽與廣東的貿易往來》,《安徽史學》2001年第4期。
10.《明末清初西部虎患考述》,《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4期。
11.《清代移民與川西藏區開發》,《西藏研究》2002年第1期。
12.《清代廣東婦女的社會角色》,《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3.《清代台灣與四川移民家族發展比較》,《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14.《清代廣東人在天津的經濟活動》,《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年第4期。
15.《清代移民與台灣食鹽貿易制度化》,《暨南學報》2002年第6期。
16.《清代移民與漢彜交流探讨》,《貴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17.《鄭觀應關注弱勢群體言行探析》,《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3期。
18.《清代廣東鄉村女性在社會經濟中的角色》,《學術研究》2003年第6期。
19.《試析牛對清代台灣鄉村社會的貢獻》,《中國農史》2003年第4期。
20.《試論唐宋嶺南少數民族手工業》,《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21.《明末清初戰争中女性遭受性暴力探析》,《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第1期。
22.《清代以來廣東文化向内地傳播探析》,《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23.《清代廣東商人在山東的經濟活動》,《齊魯學刊》2004年第5期。
24.《從清代方志看河南人與台灣開發的關系》,《中國地方志》2004年第11期。
25.《清前期藏區駐軍屯田與地方經濟的發展》,《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
26.《明清女性職業的商業化傾向》,《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第3期。
27.《粵商與清代泛珠三角經濟交流》,《學術論壇》2005年第2期。
28.《乾嘉時期澳門房屋修建與租賃之考察》,《澳門文化雜志》2005年第2期。
29.《晚清廣州火災及防禦機制探讨》,《安徽史學》2005年第3期。
30.《清前期台灣學宮建設探析》,《中華文化論壇》2005年第3期。
31.《近代粵人對上海文化的發展》,《史林》2005年第4期。
32.《清代移民開發邊疆與少數民族關系:以台灣為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33.《清代藏族婦女研究》,《中國藏學》2005年第4期。
34.《略論明清台灣漢番嚼食槟榔之習俗》,《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35.《經濟行為與環境變化:清前期台灣野生鹿消失探析》,《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1期。
36.《廣東對大小金川叛亂的财政支持》,《西藏研究》2006年第1期。
37.《明清冼夫人崇拜與區域經濟發展》,《海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38.《康熙時期台灣學宮建設經費探析》,《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第3期。
39.《清代“粵人好蓄妾”現象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7年第1期。
40.《黃道婆問題再研究》,《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版)2007年第5期。又見《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1期。
41.《老鼠與貓:1780年廣東盜案研究》,《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又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7年第8期。
42.《曆史時期嶺南經濟發展與野生獸類動物的消長》,《人類社會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與作用》,商務印書館2007年4月版。
43.《明清邊疆社會的習俗互化:以海南女性生活為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4期。
44.《清代廣東會館意蘊發微》,《中華文化論壇》2008年第4期。
45.《曆史上的零丁洋及其海域範圍》,《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8年第2期。
46.《明清海南刻書藏書初探》,《圖書館論壇》2008年第2期。
47.《明清時期廬山開發及其生态環境的變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9年第2期。
48.《明代地方醫學的教育功能》,《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年第9期。
49.《清代移民後裔的曆史記憶——對成都東山地區的田野考察》,《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2009年第1期。
50.《明清時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選擇》,《安徽史學》2009年第3期。又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09年第6期。
51.《在清與明之間徘徊:順治時期廣東社會考察》,《暨南史學》,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9年版。
52.《明代家族建構中的性别位移:以增城女官為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年第3期。
53.《解放乳房的艱難:民國時期“天乳運動”探析》,《婦女研究論叢》2010年第3期。
54.《海洋貿易與清代粵北經濟的變化》,《學術研究》2010年第6期。又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明清史》2010年第9期。
55.《宋明仕宦對嶺南文化的建構:以張九齡祭拜為中心》,《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第3期。
56.《貞女遺芳與明清廣東仕宦塑造的女性形象》,《史學月刊》2010年第3期。
57.《清代台灣土著婦女的日常生活》,《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2期.
58.《從化外到化内:清代台灣土著軍事化探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1期。
59.《嘉慶廿二年中葡關于澳門地權争議之研究》,《文化雜志》(澳門)2010年秋季卷。
60.《新修村志的文獻價值》,《圖書館論壇》2010年第2期。
61.《清前期廣東才女李晚芳探析》,《暨南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2期。
62.《學者與草根互動中的社會史研究》,《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第3期。
63.《清代廣東志書編纂經費來源研究》,《中國地方志》2011年第9期。
64.《傳統海洋開發的曆程:以渤海灣與北部灣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1期。
65.《明代溫州士人追尋祖籍地探析》,《明人明事:浙南明代區域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6.《明代“合力”開發西樵山與理學聖地之形成》,《中華文明視野下的西樵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67.《民間信仰的正統化取向——明清廣東金花夫人形象的演變》,《安徽史學》2012年第5期。
68.《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2012年第4期。
69.《乾嘉時期澳門房屋拆遷研究》,《文化雜志》(澳門)2012年秋季卷。
70.《明清廣東城鄉婦女生活考察》,《澳門研究》(澳門)2012年第3期。
71.《明清客家地區商業研究》,《客家商人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2000年5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批準号00CZS003),項目名稱:《清代台灣與四川移民社會形态變遷研究》。
2.2008年5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批準号:08BZS012),項目名稱:《明清地域社會變遷中的廣東鄉村婦女研究》。
2003年12月,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編号0355),項目名稱:《嶺南舊志中的瘟疫史料彙編與研究》。
4.2004年12月,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項目編号:200410120303004),項目名稱:《傳記•道光朝》。
5.2007年10月,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批準号07JJD840199),項目名稱:《明清南方鄉村地區人口與移民的曆史人類學考察》。本人主持子課題“明清時期四川成都地區鄉村人口、移民與社會”。
6.2010年1月,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海洋文明史研究》(批準号09JZD0015)的子課題“中國海洋物質文明研究”。
7.廣東省高教廳“九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廣東會館與粵人社會活動研究1368-1956》(批準号99SJC77001)。
8.2010年3月,主持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項目《李菉猗女史全書點校》(批準号1023)。
9.2013年5月,主持廣州市社科規劃項目《廣州何仙姑信仰習俗的曆史考察》(批準号13G68)。
10.2014年9月,主持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項目《區太史詩文集》點校與研究(批準号1418)。
11.2016年4月,主持廣州市委宣傳部重點項目《清代廣州府處置突發事件研究及其資料輯錄》(批準号2016GZZ05)。
12. 2016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孤本法律典籍整理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