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燦鵬 教授、曆史學博士、哲學博士

個人簡介


趙燦鵬  雲南洱源人,1973年生。曆史學博士、哲學博士。現為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曆史文獻學、中國思想文化史、魏晉南北朝史與宋史研究。先後承擔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多項,出版學術專著及古籍整理著作多部,在《文史》、《文獻》、《中華文史論叢》、《讀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及随筆劄記40餘篇。


學習經曆


1. 19891993年就讀于四川大學曆史系,獲曆史學學士學位。
2. 1993
1996年就讀于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嚴佐之教授研習版本目錄學,獲文學碩士學位。
3. 1996
1999年就讀于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曆史系,師從謝維揚教授研習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獲曆史學博士學位。
4. 2002
2005年就讀于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師從黃慧英博士、鄭宇健博士研習儒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曆


1. 19992002年在上海圖書館曆史文獻中心工作,曾任研究部主任,受聘為新加坡華人尋根網站特邀專家、族譜咨詢頻道主持(19992001年),并獲選為中國圖書館學會第六屆學術研究委員會古籍整理與文獻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20012004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家譜與地方史專業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20012003年)。

2. 2006年至今任教于太阳集团app首页。


科研成果


  作:

1.《梁書諸夷傳異文比勘》,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版。

2.《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合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古籍整理:

1.《皇清經解提要》(清沈豫撰,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年版。

2.《苦榴花館雜記》(汪恸塵撰,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

3.《汪同塵文集》(汪同塵撰,編校),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

4.《五代兩宋監本考》(王國維撰,點校),《王國維全集》(第七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文:

1.《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成書問題辨析》,《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第4期。
2.
《中國現代華僑研究的發端:何海鳴〈僑務旬刊〉述略》,《華僑華人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3.
《周舍卒年問題及〈梁書〉〈南史〉三傳勘誤》,《文史》2015年第1期。
4.
《南北朝交聘使節史事系年彙證(宋齊之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二十輯),廣州: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5年版。
5.
《南北朝交聘使節史事系年彙證(蕭梁之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九輯),廣州: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4年版。
6.
《論清代四川的學風》,劉正剛主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八輯),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版。
7.
《呂鹹熙與〈洞冥寶記〉補記》,劉正剛主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八輯),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版。
8.
《論宋儒楊慈湖與道家思想之關系》,《暨南學報》2014年第6期。
9.
《漢代經學師法與家法問題探微》,《暨南史學》(第九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0.
《宋李公麟《萬國職貢圖》僞作辨證》,《暨南史學》(第八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11.
《徐中舒與太阳集团app首页———由其佚著〈尚書講義〉的新發現說起》,《暨南學報》2013年第10期。
12.
《“心之精神是謂聖”:楊慈湖心學宗旨疏解》,《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
13.
《“古今勸善第一奇書”的産生:呂鹹熙與〈洞冥寶記〉》,劉正剛主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七輯),廣州: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2年版。
14.
《“吳六奇書劄”正名:清初名臣傅弘烈書劄的新發現》,《文獻》2012年第2期。
15.
《南朝梁元帝《職貢圖》題記佚文的新發現》,《文史》2011年第1期。
16.
《南朝梁元帝《職貢圖》題記佚文續拾》,《文史》2011年第4期。
17.
《南朝梁大僧正無慧念》,《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2期。
18.
《陳寅恪佚詩一首》,《讀書》2011年第2期。
19.
《〈北堂書鈔〉征引〈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條目訂補》,安平秋、張玉春主編:《古文獻與嶺南文化研究:古文獻與嶺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年版。
20.
《崔與之與麥積山石窟》,朱澤君主編:《崔與之與嶺南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1.
《錢穆早年的幾篇佚文》,《讀書》2010年第3期。
22.
《道教傳說中的宋代嶺南大儒崔與之》,《張其凡教授六秩榮慶紀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收入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主編:《曆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六輯),廣州: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2年版。
23.
《楊慈湖與南宋後期的儒學格局》,《湖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24.
《以新出古文字資料再論漢代經書今古文本的區分問題》,張玉春主編:《古文獻與傳統文化》(第十四集),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
25.
《譚慕愚:顧颉剛的“一生之痛”》,《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081期;收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編輯部編:《遲來的封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
26.
《黃侃年譜缺失的一頁》,《讀書》2008年第6期。
27.
《蒙文通先生佚文〈西洋近世史〉序書後》,《四川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28.
《“目光向外”:中國現代華僑研究的一個傾向,以及“僑鄉”稱謂的考察》,《華僑華人曆史研究》2008年第1期。
29.
《宋人曹彥約〈昌谷集〉中楊簡詩作的羼入問題辨析――兼論〈永樂大典〉征引佚書的誤輯問題》,《書目季刊》(台北)2007年第41卷第3期。
30.
《太阳集团app首页南洋文化事業部的曆史沿革》,《東南亞研究》2007年第6期。
31.
《譚其骧的小說》,《讀書》2007年第9期。
32.
《江應梁先生早期佚文一束――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史文獻披覽所見》,林超民主編:《西南古籍研究(2006年)》,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3.
《南海孔氏嶽雪樓抄本四海遺珍錄》,《廣東史志 視窗》2007年第4期。
34.
《“中華眼鏡鼻祖”吳良材家譜的新發現》,《圖書館雜志理論學術年刊2006》,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35.
《宋儒楊慈湖著述考錄》,《書目季刊》(台北),2006年第39卷第4期。
36.
《蒙文通先生〈書目答問補正〉案語拾遺》,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編:《蒙文通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5年版。
37.
《論民國初年遺老曆史處境的特殊性——以鄭孝胥為例》,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編:《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台北:政治大學,香港:珠海書院2005年版。
38. Jiang Qin: Political Confucianism
(書評:蔣慶《政治儒學》),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3, No. 1, Winter 2003.
39.
《王國維〈五代兩宋監本考〉校讀》,《書目季刊》(台北)2000年第34卷第3期。
40.
《美國所藏明代尺牍舊主方用彬家世表微》,王鶴鳴主編:《中華譜牒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41.
《朱熹校書考》,《安徽史學》2000年第1期。
42.
《漢代古文考略》,《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43.
《八關齋釋義及年代溯考》,《四川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科研項目:
1.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南齊書》、《梁書》、《陳書》修訂項目,20082012年,《梁書》修訂者。
2. 
南朝石刻總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20112014年,項目主持人。
3. 
南朝職官通表,太阳集团app首页科研培育與創新基金項目,20122014年,項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