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煥钊 副教授
鄭煥钊,男,1984年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副教授,文藝學教研室主任,文藝學/文化創意與文化産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網絡文藝和文化産業、海外漢學、梁啟超與啟蒙文學思想的教學和研究。有個人專著《詩教傳統的曆史中介:梁啟超與中國現代文學啟蒙話語的發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主編《文化視野中的文藝研究與邊界拓展》等。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當代電影》《暨南學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光明網、《文藝報》《文彙報》《中國藝術報》《南方月刊》等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文藝評論和産業評論近50篇。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華人學者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學科建構與海外傳播”、廣東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廣州市社科基金各一項,并參與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多項。關于網絡文化方面的研究報告得到相關部門的采納。
系統講授過本科生課程《文學概論》《文化産業與管理》《藝術概論》《視聽語言》《馬列文論》5門和研究生課程《文化産業概論》《大衆文化的生成與消費》《項目策劃與管理》《文化研究理論導讀》《文化産業前沿》等。
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第八批“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13年入選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青年教師支持計劃。曾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論文 《國産動畫價值取向和表述的誤區及其突破》獲得中國文聯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啄木鳥杯”文藝評論年度優秀論文獎;太阳集团app首页首屆新任教師教學比賽優秀獎;太阳集团app首页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的“愛家鄉 查鄉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優秀指導員稱号。
社會兼職有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文藝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東省作協刊物《網絡文學評論》專家顧問、《羊城晚報》“粵派批評工作室”特約評論家、廣州動漫協會顧問、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藝評論基地電影評論委員會副主任等。
1.網絡文藝、影視文化與文化産業
《底層網絡文藝:興起邏輯及其文化出路》,載西湖論壇編委會編:《新時代文藝的中國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
《神異傳統與網文重構——廣東網絡小說的創造性表達》,載《粵派網絡文學評論》,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戀與制作人>:遊戲仿真類網文的創意與誤區》,《網絡文學評論》2018年第2期;
《2017網絡綜藝:走向全面規範的拐點》,《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第2期;
《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的價值原則及其誤區 》,《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反思網絡綜藝内容生産的三個維度》,《中國文藝評論》2017年第8期;
《網絡文藝的形态及其評論介入》,《中國文藝評論》2017年第2期;
《國産公路喜劇電影的文化特征與精神取向》,《當代電影》2016年第6期;
《從文化産業到創意社會:廣東文化産業發展對策研究》,《探求》2016年第3期;
《國産動畫價值取向和表述的誤區及其突破》,《民族藝術研究》2015年第5期;
《新嶺南文化與廣東文化産業的内涵建設》《探求》2014年第1期;
《比較文學視野下的華語電影詩學的整體建構》,《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民族文化,個人視野,多地記憶:當代中國電影的真實風景》(譯文),《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3期;
《“世界華語電影:詩學·文化·産業”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文藝研究》2010年第9期;
2. 海外漢學與文藝學相關問題:
《“重寫文學史”的海外經驗》,《廣州文藝》2019年第1期;
《文明質變時代的價值建構——劉斯奮文藝文化思想淺析》,載《詩文書畫說蝠堂——劉斯奮作品評論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版;
《作為文化研究本土化實踐的“再解讀”思潮》,《江蘇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
《文化政治與中國現代文學的主體性》,《探求》2017年第5期。
《第七屆全國文藝學及相關學科發展學術研讨會綜述》《暨南學報》2016年第12期;
《梁啟超與“中國文學”概念的現代發生》,《暨南學報》2015年第11期;
《“啟蒙”概念的本源與中國現代的誤讀》《華夏文化論壇》第11輯2014年1月;
《藝道合一:宗白華比較詩學的探源之路》,《美與時代(下)》,2013年第7期;
《文化觀照與現實關懷——蔣述卓文藝思想述評》,《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論馬克思主義的審美現代性内涵——兼對現實主義美學的新解讀》,《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主體的召喚與實現——梁啟超啟蒙小說理論新探》,《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啟蒙視野中的梁啟超情感詩學》,《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4期;
《群體心理與梁啟超啟蒙小說理論的形态》《文藝研究》2009年第8期;
《接續曆史的整體之思——淺析葉維廉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反思》,《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巅峰理性的“薩德風格”》,《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9年第11期。
3.批評短文:
《經典的魅力:存在及其發現》,《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8年08月30日;
《中國電影存量時代的審美與需求》,《瞭望東方周刊》2018年第11期(2018-03-22);
《從<演員的誕生>看演技的回歸》,“光明網”光明文藝評論頻道2018年1月26日;
《這個時代的文化,并非精緻與粗鄙的二元對立》,《瞭望東方周刊》2017年第35期;
《陳崇正:“半步村”書寫的文學标識》,《羊城晚報》2017年9月10日;
《互聯網時代的喜劇創作,周星馳是靈感也是套路》《文彙報》2017年8月10日;
《從電影《閃光少女》看——青春片主流化的突圍與困境》《文藝報》2017年8月9日;
《曆史文化資源的流行轉碼,能否告别簡單粗暴?》《文彙報》2017年7月5日;
《從“小清新”到“污文化”,不是蛻變是退化》《中國藝術報》2017年7月3日;
《網絡綜藝節目的三個問題:内容創意 價值尺度 明星消費》《文藝報》2017年6月14日;
《國産動畫需要更有創意的表述》《浙江日報》2017年2月3日;
《請别再用情懷賺票房》《浙江日報》2016年8月15日;
《<湄公河行動>創新主旋律》《浙江日報》2016年10月19日;
《城市文學:打破“他者化”思維慣性》,《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6年8月31日第4版;
《創造性轉化:網絡文學批評新範式》,《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文嶺南》2014年10月31日第4版。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号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510632
E-mail:(科研事務);
tzhz2012@jnu.edu.cn(教學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