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霞豔 博士,教授

個人簡介


申霞豔:女,湖南人,文學博士,教授。1992-1999年就讀中山大學,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2007年獲中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長期緻力于當代文學研究,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讀書》等刊物發表論文六十多篇,多篇被轉載,曾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獎項。曾任職《花城》雜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太阳集团1088vip。兼任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


學習工作經曆


1992919967,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6919997,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9. 820006,就職于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市分行辦公室

2000720024,就職于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從事研究工作

2003920076,就讀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2520081,就職于廣東省花城出版社

200822018.7,就職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太阳集团1088vip

2018.7—今,就職于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


學術成果


著作

《消費、記憶與叙事——新世紀文學研究》,中國社科出版社,20117月出版。

《第二現實》,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6月出版。

  

  

論文

  

一類期刊(3篇)

1.《“白鹿原”的社會變遷與身份認同》,《文學評論》2017年第1期。

2.《後先鋒時代的小說生長——畢飛宇論》,《文藝研究》2017年第2期。

3.《新移民小說“曆史化”的諸種方法》,《文藝研究》2014年第10期。

  

二類期刊(29篇)

1.《歐陽海之歌是被寫成這樣的》,金敬邁口述、申霞豔采訪整理,《文藝争鳴》,2019年第4

2.《立體橋式寫作——從會飲記說起》,《當代作家評論》2019年第1期。

3.《誘惑的天賦——盛可以論》,《文藝争鳴》,2018年第6

4.《為更高序列的價值開辟空間》,《中國現代文學叢刊》2016年第12期。

5.《口述史:抵抗平庸之惡》,《文藝争鳴》2016年第8

6.《沈從文文集出版的前前後後》,《文藝争鳴》2016年第4期。

7.《如何書寫現代城市——以鄧一光的深圳書寫為例》,《當代作家評論》2016年第4期。

8.《“時代三部曲”的誕生始末》,申霞豔、鐘潔玲對話,《文藝争鳴》2016年第2期。

9.《走出自我中心的鐵屋》,《讀書》2015年第9期。

10.《心靈史誕生始末》,《文藝争鳴》2015年第6期。

11.《蕭紅與亡國悲歌文學傳統》,《文藝争鳴》2014年第4期。

12.《當我們談論自殺,我們還談論什麼》,《當代作家評論》(ISSN 1002-18092014年第4期。

13.《“梁莊”與中國想象》, 《文藝争鳴》2013年第7期。

14.《為天地立心之一種——李娟論》,《文藝争鳴》2012年第11期。

15.《新移民小說中的民族想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5期。

16.《當神性遇到現代性——遲子建論》,《文藝争鳴》2011年第8期。

17.《新世紀文學與全球化想象》,《當代作家評論》(ISSN 1002-18092011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3期轉載,廣東省文藝批評論文集 轉載2013年)。

18.《激情,發現與介入——在紅塵滾滾中遊牧的老孟》,《文藝争鳴》201011期。

19.《秋水共長天一色——新世紀女性寫作考察》,《文藝争鳴》20108期。

20.《血-身體的隐喻》,《文藝争鳴》2009年第8期。

21.《北京的欲望叙事》,《當代作家評論》(ISSN 1002-1809),2009年第6期。

22.《消費社會的文學生産》,《文藝争鳴》2009年第2期“新生代批評家欄目”。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8期轉載。

23.《狂想帶我們飛翔》,《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8期轉載。

24.《閑書·閑人·閑心——沈宏非及其專欄體》,《文藝争鳴》2008年第2期。

25.《罪、真相及救贖》,《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7年第7期轉載。郜元寶主編《2007-2008評論雙年選》轉載,花城出版社20091月版。

26.《回到事物,回到此時》,《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第2期。

27.《黑暗中的舞者》,《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3期。

28《消費時代的文學焦慮》,《文藝争鳴》2005年第1期。

29.《摘到籃裡的都是好果子嗎》,《文藝争鳴》2003年第5

  

三類刊物(26篇)

1.《傳世之心與傳世之文——追求精品的創作取向》,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月。

2.《一個人的聲音》,《當代文壇》2016年第3期。

3.《女性主義、文體意識、先鋒精神》,申霞豔、項靜對話,《南方文壇》2016年第1期。

4.《論陳希我的疾病詩學》(申霞豔、張瑩瑩合寫),《揚子江評論》2015年第1期。

5.《“他者”眼中的當代中國》,《南方文壇》2015年第1期。

6.《城市美學站立起來——談談“80後”的女性寫作》,《光明日報》20141222日。

7.《劉再複的人生與文學》,《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學報),2014年第8月号。

8.《方方的兩翼》,《揚子江評論》2014年第4期。

9.《門羅獲諾獎的啟示》,《外國文學動态》2013年第6期。

10.《鄉土中國與現代性——重讀<白鹿原>》,《南方文壇》201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5期轉載)。

11.《鄉土中國的權力結構及其變遷——〈羊的門〉與〈生命冊〉的對照閱讀》,《揚子江評論》2013年第2期。

12.《卡達萊:天堂的召喚與集權的恐怖》,《外國文學動态》2013年第1期。

13.《文學2012,諾獎、西方與中國》,原載《北京日報》2013110日,《新華文摘》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14.《南京安魂曲的啟示》,《揚子江評論》,2012年第3期。

15.《網絡文學:作為新世紀文學的資源》,《南方文壇》(ISSN 1003-77722011年第3期。

16.《寓言叙事及其民族國家想象》,《揚子江評論》(ISSN 1009-542X2011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8期轉載)。

17.《消費時代的革命叙事》,《南方文壇》20103

18.《林賢治:編輯家的癡與痛》,《編輯之友》2009年第6期。

19.《批評是對另一種生活的思念》;《消費社會,為大地歌唱的人——石舒清論》,《南方文壇》2009年第4期“今日批評家”欄目

20.《身體裡的春天——走進2008文學現場》,《揚子江評論》200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6期轉載。

21.《寫作十年——擺脫“70後”的70年代出生的寫作群體》,《南方文壇》20091期。

22.《超越肉體超越經驗——2007年的欲望現場》,《揚子江評論》2008年第1期。

23.《中篇的衰落與文學的境遇》,《當代文壇》2007年第4期。

24.《消費社會的叙事面孔》,《揚子江評論》2007年第1期。

25.《穿越迷霧——2005年長篇小說閱讀劄記》,《南方文壇》2006年第2期。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現當代文學文摘卡》2006年第2期(季刊)轉載;《文藝報》轉載。

26.2003文學期刊盤點》,《南方文壇》2004年第1期。

  

   

科研課題

1.2016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家族叙事中的自我意識與國族想象研究”(16BZW142)。

22015年,主持廣東省第二批宣傳思想文化人才專項資金項目 “當代廣東文學研究” (粵财教〔2015465号)。

32012年,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文化消費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轉型研究(1992-2011)”(12YJC751065),2015年結項。

42010年,主持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廣東文學生産”(GD10YZW10),2014年結項。

  

獲獎情況

1.《“梁莊”與中國想象》201411月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文章類二等獎;

2.《消費、記憶與叙事——新世紀文學研究》20131月獲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藝術類文藝批評類);

3.《消費社會的文學生産》20116月獲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南方評論”學術獎一等獎。


教學情況


1.本科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新世紀文學》、《中國現當代小說流派研究》、《基礎寫作》、《小說寫作》等

2.研究生課程:《西方文論選讀》、《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與實踐》、《女性文學研究》、《新世紀文學研究》

  

在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之餘堅持散文随筆創作,踴躍參加學術會議,參與當代文學生産現場,擔任廣東省魯迅文學獎、羊城晚報花地文學榜、南方都市報華語傳媒文學大獎等獎項的評委,參與“悅讀經典”項目,以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


聯系方式


郵箱:17530717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