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邵敬敏:學無止境 問在途中——序《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研究》

發布時間:2020-03-20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果把做學問比作登山,那麼在我看來,能夠登上高峰一覽衆山小的人,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要有遠大的目标。不要爬上一個小山坡,看到山腳下的房屋樹木什麼的都曆曆在目,盡收眼底,就沾沾自喜起來,就覺得不虛此行,見好就收。記得1994年我在華東師大剛剛評上教授,就有個朋友推心置腹地對我說;老兄,現在你可以天天玩兒,都沒問題了。他當然是一片好心,但是對我而言,教授隻不過是登上一個台階而已,我覺得今後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正因為如此,我2002年在58歲之際,并即将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前夕,毅然決然負笈南下廣州,開辟學術第二春。

第二,要有足夠的毅力。換言之,必須付出超越常人的代價,可能要舍棄許多愛好,割斷許多興趣,要有充分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奉獻給你鐘愛的事業。1978年改革開放吹起進軍号角時,我有幸考取了新時期第一屆碩士研究生。踏進杭州大學校門第一天起,我就下定了決心,這幾年我再也不打牌,不下棋,再也不能浪費寶貴的時間了,我要把損失了幾乎12年的歲月補回來。這個我當然做到了,而且近40年來,我幾乎就沒有正經八兒的打過牌下過棋,要知道當年我在縣城文化館工作的時候,經常是打牌打通宵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起碼的毅力,即使你的目标多麼遠大,也可能一事無成。

第三,要有充沛的後勁。我在農村學到過一句農諺:出水才看兩腿泥。換句話說,看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笑得最好。我們常常看到有的人,開始時表現确實讓人刮目相待,一時間也碩果累累。但是沒幾年就刀槍入庫,甚至于銷聲匿迹,好像是自以為功成名就,可以躺在那裡悠然見南山了。當然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說沒有他的道理。但是對有事業心的人來說,永遠也不會船到碼頭車到站,而應該是永遠在途中。因此,活到老,不僅要學到老,還要做到老。這也就是我經常宣揚的四個人生中的充實人生(完整的四個人生應該是:健康人生、樂觀人生、充實人生、富裕人生)。

 

趙春利,2012年就晉升為教授,2015年評上博導,還擔任了一定的行政職務。按照有些人的看法,可謂名成功就了。但是,可喜的是他沒有停住腳步,沒有馬放南山,而是邁出了新的步伐,開始了新的征途。他前些年出版了《現代漢語形名組合研究》(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2年),那是他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彼時論文題目确有難度,但是春利完成得相當不錯,做了開創性的研究。

2008年,我推薦他到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主任石定栩教授那裡做博士後。石定栩教授在美國學的是形式語法,不過他的研究理念相當通達開放,非常關注漢語的事實與特點。在他的指導和熏陶下,春利開始了句末語氣助詞(我們統稱語氣詞)的研究,并且初見成效。有意思的是,2010年春利作為境外學者被我們太阳集团app首页引進,2012年我們研究團隊拿到了我的第三個國家社科一般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新及其實踐

正是這一課題的研究,使得我們整個研究團隊對漢語虛詞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即認識到,如果說印歐語等的語法意義主要是由形态變化來承擔的,那麼,漢語的語法意義主要就是由虛詞來承擔的。換言之,漢語虛詞的重要性是極為重要的,相當于印歐語裡的形态變化,形态和虛詞,兩者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在不同語言裡分别是語法意義的主要承擔者。由于印歐語的形态變化相對比較簡明,客觀性比較突出;而漢語的虛詞豐富多彩,主觀性更加鮮明、細膩、多彩。從而形成了兩類語言不同的趨勢:一個是客觀性強勢語言(主觀性弱勢),一個是主觀性強勢語言(客觀性弱勢)。可見,印歐語屬于形态内變型的語言,而漢語則是詞彙附加型的語言。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提出了廣義虛詞的新構想。即在典型實詞(主體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包括區别詞)與典型虛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之間,實際上存在着一個中間過渡地帶,這是一個連續統,即從最實到最虛。如果說印歐語的形态變化是其語法表現的主要手段,虛詞隻是其輔助手段,那麼廣義虛詞就是顯示漢語語法意義的最重要的載體。

春利的句末助詞的研究,理所當然的融進了我們的虛詞研究。這些年來,他一篇一篇很有分量的專題論文先後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等優秀雜志上發表,引起了同行們的關注和贊賞。

《現代漢語句末助詞研究》是趙春利教授繼之後最新推出的力作,該書對現代漢語句末助詞從理論方法與個案分析兩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細緻而富有創見的探讨,是近年來比較成功的研究範例之一。句末助詞,由于它在現代漢語的詞類系統中地位特殊,功能重要,其語法意義相當靈活,往往感覺得到,卻說不清道不明,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成為漢語語法研究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春利見難而上,勇于開拓,在理論方法、語義驗證、情态分析等方面具有創新意義。

首先,在理論方法上,該研究從認識論、本體論、目的論以及方法論等多角度對語義語法進行了邏輯界定和概念辨析,并從曆時角度重新梳理、解析與句末助詞語法意義有關的語氣、情态、句子功能類型等基礎概念,尤其重要的是,從研究方法高度,專門針對現代漢語句末助詞歸納出精确定位、語義提取、正反驗證、系統解釋四條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在語義驗證上,該書開創性地通過同現副詞、主句主謂類型、話語标記等正反驗證句末助詞的語義。作者尖銳地指出:句末助詞是虛詞,但不是主要與實詞及其短語組合的一般虛詞,而是必須與句子(sentence)或小句(clause)組合且置于末尾的虛詞,因此,其功能性語法意義融入了認知、情感、意向、态度等主觀性話語因素。這就揭示了句末助詞的本質要素,為有關研究指出了可行的方向。而要想準确定位句末助詞的分布範圍及其規律就不能單純根據其所組合的句子或小句,還必須把考查範圍擴大到帶句末助詞的句子所處的複句關系、話語結構,同時,還必須弄清該句末助詞不能分布于哪些句子、複句、話語,這樣才可以為提取并驗證句末助詞的語法意義提供可靠的描寫數據,并借鑒語義地圖的方法描繪出句末助詞的語義分布圖。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比較正确而且可行的研究思路。其中有幾點是特别可取的:對語法意義采取正反驗證的方法,從而得以精确定位;從呈現的多種功能中提取核心語法意義,采用語義地圖進行語義分布解釋;更為可喜的是作者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理論密切聯系實踐,對現代漢語若幹最重要的句末助詞的模态極性問、的意向待定、的應而不願等分别進行了全方位的探析。

第三,在情态分析上,該書以知、情、意為邏輯線索和因果關聯創新性地把句末助詞的認知語義與情感、态度、意向等結合起來,深入系統地進行情态分析。包括:的勉強義和放任義;的不在乎、無奈何、不耐煩、不滿意四類情感及其放任不管、欲管不能、想而易解、做而易成等态度類型;的傳我所知的提醒、求證和警告的意向類型及其輕松心态;的親和提醒;的執意應然性及其氣憤、急躁、撒嬌和無謂四種情感類型;算了的無奈情感與暴棄意向。總之,作者是有意識地在挖掘句末助詞的最重要的核心意義,并且進行了科學的論證。

坦率地說,句末助詞在虛詞中屬于最難研究的詞類之一(所有的助詞其實都很難研究,包括結構助詞的、地、得),句末助詞能夠做到這個份上,真是不簡單了,可以說我們以前還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分析和結論。但是我還是希望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看看在情态方面是否還可以繼續挖掘?情态到底包括哪些内涵?是怎麼在漢語的虛詞,尤其在句末助詞裡體現的?此外,驗證的方法還有沒有可能進一步開拓,特别是能不能借助于大數據的統計來加以佐證?

我今年虛歲77了。真的沒想到,當年一直被稱之為青年教師的代表(從1981年開始一直到1994年,幾乎每次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言,我都被稱為青年代表,直到1996年我到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商務印書館工作幾年後回到内地(2000年前後),才猛然驚醒,原來我都56歲了,似乎沒有經曆中年,一下子從青年跳到了老年,突然,發現自己老之将至,嗚呼!其實,不僅是我個人,許多朋友都如此,臨到老了才驚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梯隊建設!後繼必須有人!坦率地說,許多著名的大學,當年語言學團隊是何等強盛,方方面面人才雲集,結果沒有幾年,老的老,死的死,走的走,退的退,沒經風雨,說垮就垮。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這方面,人文學科尤為明顯,起碼語言學科就是這樣。我們南粵地區很慶幸,不敢說人才濟濟,也許可以說,後繼還有些人。廣州的語言學團隊這些年來,還比較團結、比較和諧,比較開放。趙春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輩老矣,時不我待。我當然還要前行,完成《漢語虛詞框架詞典》,完成國家重大課題《境外漢語語法學史及數據庫建設》,完成我寫五味雜陳回憶錄的心願。但是,我更寄希望于中年的和年輕的一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與春利等共勉。

(作者:邵敬敏,系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特聘一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