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增珑 研究館員
姓名:熊增珑
籍貫:青海省樂都縣
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曆史學系
入職時間:2020年5月
職稱:研究館員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1998-2002,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2002-2005,在吉林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學習,獲碩士學位。
2012-2020,在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攻讀博士,師從陳國慶教授,研究方向新石器時代考古。
2002—2007年,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
2007—2012年,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
2012—2017年,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
2017—2020年4月,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
2020.5月-現在,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學系,綠色通道聘正高。
新石器時代考古
1、著作
《遼甯明長城資源調查報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任總撰稿)
《遼海記憶-遼甯考古六十年重要發現(1954-2014)》,遼甯人民出版社,2014年。(撰寫第四卷明代遼甯部分)
《遼甯文化記憶-物質文化遺産卷(四)》,遼甯人民出版社,2014年。(撰寫明清部分)
《遼甯燕秦漢長城資源調查報告》,文物出版社,2017年。(任副主編)
2、論文
*熊增珑、葉曉紅、樊聖英,《遼甯朝陽半拉山墓地出土玉璧研究》,《文物》,2020年第3期;
*熊增珑:《尋覓紅山人的生活足迹——大淩河中上遊紅山文化考古調查》,《中國國家地理》,2020年第2期;
*曹建恩、熊增珑,《近十年來紅山文化考古新發現綜述》,《又見紅山》,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
*王飛峰、熊增珑等,《遼甯蓋州青石嶺山城的調查與發掘》,《考古》,2017年第12期;
*熊增珑、樊聖英等《遼甯朝陽市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考古》,2017年第7期;
*熊增珑、樊聖英等,《遼甯朝陽市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的發掘》,《考古》,2017年第2期;
*熊增珑、樊聖英,《遼甯半拉山墓地》,《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2016年;
*呂學明、熊增珑,《2014年牛河梁遺址系統性區域考古調查研究》,《華夏考古》2015年第3期;
*成璟瑭、熊增珑,《内蒙古赤峰魏家窩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和認識》,《文物》,2014年第11期;
*王綿厚、熊增珑,《關于明遼東鎮長城防禦體系的再探索》,《文化學刊》2011年第1期;
*熊增珑,《大西溝門遺址發掘簡報》,《遼甯考古文集》(二),科學出版社,2010年;
*熊增珑、李海波等,《興隆窪文化白音長汗類型聚落分析》,《遼甯省博物館館刊》,2010年;
*熊增珑,《紅山文化墓葬埋葬特點及相關問題研究》,《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熊增珑,《試論大小淩河流域商周之際窯藏青銅器的歸屬》,《文物春秋》,2008年第6期;
*熊增珑,《撫順河夾心墓地發掘簡報》,《遼甯省博物館館刊》第3輯,2008年;
*熊增珑,《試論國外考古資料在中西方文化研究中的利用問題》,《文物春秋》,2006年第5期;
*孫建軍、熊增珑,《遼甯建昌于道溝戰國墓地調查發掘簡報》,《遼甯省博物館館刊》第1輯;2006年;
*熊增珑,《趙家墳石棚發掘簡報》,《北方文物》,2004年第2期。
主持:《遼甯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20-2023;
主持:《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聚落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3-2019;
主持:半拉山墓地考古發掘,國家文物局發掘項目,2014-2016;
主持:南梁垭口遺址考古發掘,國家文物局發掘項目,2017-2018;
主持:大淩河中上遊地區紅山文化遺存考古調查,國家文物局調查項目,2016-2019。
*半拉山墓地發掘榮獲“2016年度全國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