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年歲将半,五月的風吹來了六月的燦爛。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
相信很多同學都會懷有即将步入社會的忐忑與迷茫。
今天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女神作家——邱少梅師姐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前輩如何化解你内心的困擾吧!
校友風采
邱少梅,女,中共黨員,廣東新會人,1999年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在校時多次獲得獎學金,曾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理事、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獲“廣東省海員藝術家”稱号。出版文學作品4部,作品散見于《文藝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人民文學》《湖南文學》《散文百家》等。任職于廣州市某大型國有企業,是企業的中堅力量。
關于職業:無心插柳
Q1:我之前在網上了解到您的一些資料,您在暨大畢業後并不是直接從事文學創作工作,而是後來慢慢走上這條道路,那麼一路走來,您覺得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談起現在的工作,師姐說:“從事文學是機緣巧合吧!畢業後,也沒想過搞文學。我一直在國企工作,主業是國企的行政管理人員,寫作是副業,可以說花在寫作上的時間确實非常有限。我花了八年時間才把我的兒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當初将心路曆程記錄下來,也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于是本着幫助有需要的人的目的,我花了兩年時間着手寫《好想有個孩子》,後來這本書在文學的小圈子裡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于是,我就誤打誤撞進入文學圈。”
回顧這段人生經曆,師姐總結了她的經驗,“我認為我的成功之處在于:把副業做專業,非專職但專業,開拓了人生的另一條緯線。”
母校教育
Q2:回首母校的教育,您覺得哪些是至關重要的呢,對您的生活工作有哪些幫助呢?
A:“母校的教育給予我的教育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講完的。這些教育在我畢業至今的工作生活中一直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是讓我的文學鑒賞能力處于較高的水平,眼界高了,起步也比一般的作家高。我2013年出版處女作(正式步入文壇),到2017年加入中國作協,短短四五年取得這個成績,在全國文壇是很少見的。
二是培養了我的獨立思考能力。決定作家作品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思想。暨大的教育兼容并蓄,中西結合,我們在這裡可以了解儒家、佛教、聖經等多元化的思想,當年我就曾選修了《聖經文學》《禅學與詩學》等課程,這對我影響是深遠的。
三是接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思想火花時有碰撞,這讓我開拓了思維,開闊了眼界,一個問題會從多方面思考、分析,而不是人雲亦雲。”
有人說,教育就是把從老師那裡學到的專業知識忘光之後,仍然留在你記憶裡的東西,我想關于母校給予的教育,不僅沒有随着時間流逝逐漸淡化,反而随着人生閱曆的增長變得更加牢固深刻。
恩師如燈
Q3:可否請師姐分享一些關于母校或者老師的珍貴記憶呢?
回憶起授業恩師,師姐的言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念和感恩的情懷。
一是史小軍老師,他教了我們兩個學期,分别講授先秦文學和元明清文學。我們是他從教的第一屆學生,他特别認真、投入。我還記得他講授《離騷》時,把文章讀得聲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後來他當了暨大出版社的主編,我的處女作的出版他給予了很大的指導和幫助。
二是蔣述卓書記。一年級第一個學期,他教我們《文學概論》。他站在講台上一手拿紙扇、一手拿毛巾,邊講邊搖扇邊抹汗,氣定神閑,大汗淋漓,他講課的知識量就如他的汗水一樣多。記得他給我們講生殖崇拜、講‘詩言志’,可以說文學的大門是他給我打開的,把枯燥乏味的文學理論講得妙趣橫生,讓我上學十年來第一次感歎上課的時間太短了。
三是張世君老師。她一站在講台上,就滔滔不絕地講起課來,不用看教案,信手拈來。我從她身上發現一位知識女性的自立自強自尊自信,很有人格魅力。這讓我以後遇到挫折時,都會不自覺地以她為榜樣,激勵自己繼續前行。
四是藍媛慧老師。她隻比我年長三歲,亦師亦友,在校時對我的成長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還有,黃漢平老師、龍吟老師,對我的新書推介不遺餘力,我都是心存感恩的。回想各位老師,學術上各有所長,風格各異,教學上循循善誘,妙趣橫生,對學生敦厚仁愛,溫文爾雅,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以往點滴回憶不能一一詳述,各位恩師不能一一列舉,但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對我的幫助與肯定,至今受益匪淺。
回首讀書時
Q4:作為前輩,您認為文學類專業的學生應該如何規劃四年大學生活呢?
回憶起求學時光,師姐感觸良多:“大學四年太寶貴了!我的文學基礎是這四年奠定的。我讀大學時沒有談戀愛,可以說當年泡圖書館的中文系學生中我排在前幾位了。我們上文學史時,基本上老師講到哪位作家,我都會争取把他的代表作讀完,幾乎每周都到圖書館借還書。這些經曆都為我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專業基礎。出來工作後,是非常難得有如此完整的時間來系統學習的,所以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勸同學們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不斷學習,不停地充實自己,是師姐一路走來的真實寫照。
師姐說:“學習是貫穿終生的事情,畢業後我雖然沒有從事文學,但我一直沒有停止學習。我很喜歡讀書,經常利用瑣碎的時間來看書,并且涉獵比較廣泛。打個比方,我當年生孩子時,經常跑醫院,花在等候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我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時看,就不會浪費時間了。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是工作後大家的必修課。如果有師弟師妹以後有意從事文學創作,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一是較好的文字功底和較高的文學鑒賞能力;二是持之以恒的毅力;三是不時給自己定個小目标,并為之努力。”
就業建議
Q5: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新冠疫情給畢業班同學找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對此,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針對這個問題,師姐提出了切實的建議:“就業途徑有很多,例如繼續升學、報考公務員和老師,入職媒體、國企行政、文化産業等。無論選擇哪一種職業,一定要給自己定好位,找準目标,并為之努力。我建議選擇的職業,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夠有所作為。在應聘時或入職後,必須了解這個單位的文化,如果跟自己的理念格格不入,要及早調整,以免浪費時間。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每個工作都有它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或壞,我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會産生心理落差。但是,一旦選擇了這項工作,就必須腳踏實地,把最簡單的工作做好也是一種能力。”
Q6:因為很多學生一直在學校學習,社會經驗不足,您認為,在工作過程中應該有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呢?
“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幾點:
不懂的事情一定要虛心向前輩、領導請教;善于觀察别人是怎麼做的;要善于總結積累經驗,犯過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積極參與單位的活動,熱心助人,别怕吃虧;
現在的社會競争是很激烈的,必須做好加班的準備,可以說沒有不加班的工作;
更重要的一點,即使工作、生活再忙碌,也得留出時間、空間來提升自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意義的事情上。”
Q7:關于校友導師制,您是怎樣理解的呢?如果您擔任導師,具體會采用怎樣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呢?
“我所的理解校友導師制,不是指單純的為學生找工作,而是根據自身經驗給予校友一些就業和人生的指導建議。具體來說,可以與校友多溝通交流聊天,深入了解他的想法、愛好、性格等,建議他的求職方面偏向哪方面,幫助他認清适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他如果找到一個工作,也可以跟我探讨一下遇到的問題和疑惑,這是很有意義的。”
暖心寄語
Q8:您對暨大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展望呢?
“暨大這幾年的發展腳步似乎有點慢,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客觀因素。希望母校更好地發揮“中國第一僑校”的優勢,辦出自己的特色并發揚光大。暨大校園裡各種思想交融并融彙貫通,繼續秉承開放包容的辦學傳統,我認為很适合暨大。”
Q9:在最後,您有什麼話想送給母院的師弟師妹們呢?
“我們要相信,上天是公平的,隻有努力了,肯定有收獲,失之東隅可以收之桑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失意或成功,不代表永恒,任何時候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立德是第一要務,任何事情拼到最後拼的就是人品。”
采訪感悟
回看前輩的大學選擇和職業發展,我們發現她在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規劃并付諸實踐,并且終身不斷學習,每一步都走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從不辜負好時光。很多大學生為什麼越臨近畢業越焦慮,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把應該奮鬥的歲月用來蹉跎。或許成功看起來遙不可及,但正是每一階段的人生履曆的堆砌,最終築成一座美麗的房子。優秀的簡曆始于行動,讓人羨慕的工作始于當下每一步看似平凡的努力。
最後我們祝願師姐在文學創作道路上筆耕不辍,創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力量的文學作品!希望每一位文院學子,在自己的築夢路上,腳踏實地,永不放棄,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文字|李暢
圖片|邱少梅
責編|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