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熟了
立秋過後,康保的天氣愈發涼爽起來。從夏至到出伏,實習已有兩月有餘。兩個月,對于時間來說不過是幾個時節的變換,而對于暨大的考古隊員來說,都是沉甸甸的收獲。
近年來,考古、文物行業越來越多地走進公衆生活當中,但美輪美奂的文物、圖片能夠呈現在公衆面前,背後都有一群不為人知的考古人在努力着。而近期考上北大的鐘芳蓉同學因選擇考古專業,更是引發了熱議。兩個月期間,小編也常常被問道:“怎麼現在學考古的全是女孩子?”“你們女孩子怎麼想學考古?”(我們的隊伍除了老師之外,也是清一色的女生)。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考古人,走進太阳集团app首页年輕的考古小姐姐的生活。
我們的隊伍共9個人,包括兩個年級,也是暨大文博碩士考古方向的兩屆開山學生。
大管家李天月

認真工作的天月師姐
想到考古,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發掘、研究,但實際上田野考古很像是一項工程,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穿住用行,後勤、财務是基礎保障,更是繁瑣而辛苦的工作之一。我們的财務總管就是李天月師姐。作為整個隊伍的大管家,天月師姐不僅要按時按量完成好自己的工作,還掌管隊伍的“财政大權”,負責隊伍的吃飯和采購問題。要解決十個人的财務報銷,天月師姐需要每天精打細算,既要歸算資金,又要讓隊員們過得不将就(有時候還需要自己墊一些錢。)
能照顧到每個隊員,師姐可謂是盡職盡責、秀外慧中。
三維達人劉星雨

苦惱于某張繪圖當中的劉師姐
三維建模是公認最難的繪圖技術之一,不到萬不得已,大家是不願意用三維繪圖的。然而每個小組都會遇到幾個比較難“搞定”的大陶罐:器型大,且殘損程度高、石膏多,三維很難進行合成。這時,隊伍裡唯一一位工科出身的師姐劉星雨就會給大家做技術指導,即使是将近一半殘損的陶器,她也能想盡辦法,合成三維。所以,隻要你向劉星雨許願,她就能實現你一個三維願望。
此外,劉星雨師姐還有改造卡尺、剖面标定等多項“專利”,歡迎大家來電垂詢!
“補洞專家”李文婷
低調的側臉
每個階段的繪圖結束後,都會留下很多不合格的半成品,而修好這些圖片往往要比p沒有加工過的圖片難上好幾倍,但文婷師姐總能用各種方法,坐在角落邊,默默将漏洞補好,美化圖片。當然,作為本隊伍唯一修複科班出身的師姐,還有很多技能,比如掌握了修複和拓片技術的要點。修複時應該怎麼做才能讓整個陶器走勢不變形?殘缺程度大的陶器應該怎麼修複?拓片時如何防止紙被紮破?如何能讓墨不暈染?師姐總能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中肯的建議。這個低調的師姐總說自己做得不好,但也總能得到老師的誇贊。
妙手丹青梁譯文

給陶罐拍照的譯文師姐
三維隻是繪圖第一步,最終的線圖都要回歸于傳統——手畫。譯文師姐是隊伍當中唯一有繪畫基礎的成員,她所畫的圖,是公認最好的。需要放入考古簡報的圖片,美感很有必要,但是真實感更重要。譯文師姐的繪圖,光線、凹凸感躍然紙上,并且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将細節彰顯出來,能讓人一眼看出其形态、特征。雖說不能與專業的繪畫師相提并論,但是隻要被需要,她會願意努力成為專業的。

譯文師姐手繪的陶片和貝飾
人美心細吳書敏

這是一張溫柔的側臉
考古,是一項以小見大、事無巨細的事業,因此,作為考古人,細心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這一方面,書敏師姐絕對稱得上一個合格的考古人。當别人的稿紙堆積成小山狀時,她的稿紙總是疊放整齊;當别人的文檔淩亂不堪時,她的文檔總是會做好分類,讓人一目了然。你無法想象幾頁的紙上都是照片的編号,每一張照片、每一塊陶片她都會認真地記錄下來。更神奇的是,整理極其繁多複雜的陶片時,她能記住每一塊陶片的擺放位置,若是有人不小心動亂了順序,她也能将其複原。細心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難做到的事情,書敏師姐,她做到了。
石器小能手鐘意靈

我不是在畫石器,我是在拓片
人大葉師兄的指導下,鐘同學的石器繪圖可以說是愈發得心應手。從一開始的幾天完成一件打制石器繪圖,到一天完成一件,再到最後的一天完成兩件,甚至在葉師兄離開後承擔起了打制石器的教學任務。這個小姑娘的成功,背後是看不見的無數次的調試、修改,以及老師嚴格的督促。
打制石器是什麼,可能很多外專業的同學還不了解,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它意味着兩個字——難畫。下面看一下鐘同學這滿是“疤痕”的傑作吧。

每一條線段都蘊含着不同的意義
修複小仙女黃文豔
小黃和她修複的“寶寶”
這個小姑娘是隊伍裡最瘦弱的女孩子,外表柔弱,内心卻十分地堅強。考古隊員需要熱情,需要耐心,更需要毅力。她曾修複過一個殘缺程度極大的陶罐,因早期陶器本身就不甚規則,所以修複出來的器型總是不如人意。她隻能将其鋸開、修補,再鋸開、再修補,就這樣,連續了四次,用時一周,她終于将這個僅存三分之一的大陶罐殘件修複完成,并且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肯定。
靈魂攝影師陳一鳴

給您劈個叉嘞
考古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考古研究的材料基礎是考古報告,而每一本考古報告的出版都需要經年累月的資料整理過程,實物資料、文字資料、錄像資料,其中最複雜的還數遺迹和遺物的線圖。而現代考古繪圖中,要畫出一張合格的圖,前提很多是要需要一張好的照片。何為好的照片?變形程度在允許範圍内、清晰、本真就是最好的照片。而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很多也會難倒衆人。但陳同學很善于攝影,大家一遇到攝影上的問題,就會請教她,陳同學也不吝賜教。當然,在陳同學的鏡頭裡,不僅能拍出适合ps的照片,還能留住康保美好的生活和風景。
在野外拍照的陳一鳴和黃文豔
(小編本人)歐秋連
刮石膏、做拓片、畫線圖,這就是工作狀态的小編了
最後說到本人,要說小歐最擅長的事情,大概就是刮石膏了吧。刮石膏看似是一個力氣活,實際最消磨人的耐性。石膏的密度大(尤其我們所用的美術石膏,優點是可塑性好、光潔、不怕水),但隻要稍稍多補厚一點,刮平就得花上好幾天,而要完成一個陶器的完美修複,少則一天,多則一周。但小歐,多的是耐心。當然,除了刮石膏,我也喜歡把耐心奉獻給拓片、繪圖、攝影、野外考察等等考古的各種事項。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考古女生
講了半天,或許有人還是認為女生不适合去學考古,或者不适合田野考古。的确,在體力上女生相較于男生會有所欠缺。但是,現在考古圈中的很多“女漢子”證明,男生能做的,女生也可以做到;并且,最重要的,我們樂意去做到。
考古女孩,不僅坐得住庫房,還上得了陡坡。除了我們這段時間的資料整理,考古跑野外是不可避免的,野外環境複雜,危險無處不在:滿坡的馬蜂窩讓人精神抖擻、徒手爬坡令人腿腳發麻、不明植物使人神經疼痛……
徒手爬上十多米的陡坡
但這些,并沒有難住考古女孩們的腳步,反而更激發了我們對考古的興趣,短暫的野外調查結束了,我們更期待下一段考古發掘。或許唯一能留住我們的,可能隻有無數次的繪圖返工、即将完工的ps突然閃退之後的挫敗、失落感。但是,失落之後又将重啟開機,直到從老師口中說出“中!”那一刻,所有的失落都化成了灰燼,留下的,除了那一張張的稿紙,還有滿滿的感慨與泰然的心态。

小山狀的稿紙,左邊整齊放好的是書敏師姐的
九月已至,研一的同學該回到校園,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了,壩上的寒風也在催促着我們離開。老師和師姐們繼續留守陣地,做最後的收尾工作。但,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作者 歐秋連
排版 陳一鳴
審核 郭明建
編輯 李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