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軍 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張麗軍(1972.12),男,山東莒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院長、山東師範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副院長;山東省第四批齊魯文化英才,中國現代文學館第二屆客座研究員,山東省首批、第二批簽約文藝評論家,山東師範大學東嶽學者;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中國文聯全國首屆文藝評論骨幹班學員,魯迅太阳集团1088vip第26屆文學創作(文學評論)班學員;兼任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百家評論》副主編、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1993年在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習;2003年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東北師範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獲得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

迄今已出版《“當下現實主義”的文學研究》等著作7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新華文摘》主體轉載1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主體轉載1篇,《新華文摘》論點轉載多篇;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得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泰山文藝獎、劉勰文藝評論獎等省部級獎勵10餘項。在20世紀鄉土文學研究、當代文學批評、新世紀70後作家群研究、樣闆戲研究等領域有較大影響。

國家精品課程“中國現代文學”主講教師;獲“中國現代文學”成教特色課程二等獎、研究生優秀教學獎、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山東師範大學第二屆研究生“學術十傑”指導教師、山東師範大學第二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教學名師、山東師範大學第二屆“五導”教學團隊主導師、第十四屆“挑戰杯”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稱号。


主要學術著作


1、《“當下現實主義”的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樣闆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對話與争鳴——新世紀文學文化熱點問題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鄉土中國現代性的文學想象》,上海三聯出版社,2009年版。

5、《馨香母親花——王玉梅藝術評傳》, 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年版。

6《谔谔之聲——關于新世紀文學的理性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7、《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學術論文


1、張麗軍:《當代文學的“财富書寫”與社會主義新倫理文化探索——論張炜<艾約堡秘史>       ,《文學評論》,2019年第2期。

2、張麗軍:《百年中國戲劇現代化語境下的“樣闆戲”論》,《文藝研究》,2017年第4期。

3、張麗軍:《新世紀鄉土中國現代性蛻變的痛苦靈魂——論梁鴻的<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文學評論》,2016年第3期。

4、張麗軍:《“新鄉鎮中國”的“當下現實主義”的審美書寫——賈平凹〈帶燈〉論》,《文學評論》,2014年第1期。

5、張麗軍:《論老舍的城市底層叙述》,《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

6、張麗軍:《未完成的審美斷裂:中國70後作家群研究》,《新華文摘》,2013年第11期。

7、張麗軍:《<古船>:百年鄉土中國曆史罪惡與精神救贖的“天問”》   ,《南方文壇》,2019年第1期。

8、張麗軍:《民間情懷的堅守與自我慣性的突破——評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系列新作》,《山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9張麗軍:《改革開放與新時期中國文學四十年》,《河北學刊》2019年第2期。

10、張麗軍:《新世紀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現狀、問題及實現路徑》,    《山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11、張麗軍:《生态馬克思主義視域下胡冬林散文創作探索》,《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第3期。

12、張麗軍:《論畢飛宇小說話語的力與美》,《小說評論》2019年第4期。

13、張麗軍:《尋找日常微物“精神光芒”的新美學原則——劉玉棟小說論》,《東嶽論叢》,2018年第8期。

14、張麗軍:《論魯迅對鄉土中國文化轉型的思想認知及其形象譜系》,《南方文壇》2017年第6期。

15、張麗軍:《為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正名的十大理由》,《小說評論》2017年第5期。

16、張麗軍:《“一任語言的溪流淙淙遠去”——論呂新的長篇小說新作<下弦月>》,《當代作家評論》2017年第6期。

17、張麗軍:《70後作家:如何成為文學“中堅代”》,《小說評論》,2015年第1期。

18、張麗軍:《中國文壇異軍突起的審美新力量——中國70後女作家論》,《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1期。

19、張麗軍:《“鬼魂書寫”的後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論餘華新作<第七天>》,《北京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20、張麗軍:《“中國新現代性”與百年文學史的“民生”主題》,《當代作家評論》,2014年第2期。

21、張麗軍:《百年中國農民城市夢的審美嬗變》,《當代作家評論》,2014年第6期。

22、張麗軍:《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科建構的探源性、基礎性之作——論劉大先的<現代中國與少數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第2期。

23、張麗軍:《“豪華落盡見真淳”——李師江小說論》,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第11期。

24、張麗軍:《“死亡”:生機勃勃的生命意志——餘華小說中的死亡叙述研究》,《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25、張麗軍:《論1920年代文學的左翼化》,《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1期。

26、張麗軍:《新世紀文學經典化危機及其建構途徑》,《南方文壇》,2012年第2期。

27、張麗軍:《當代文學制度的内在屬性、曆史變革和改革趨向》,《小說評論》,2012年第4期。

28、張麗軍:《韓寒論》,《文藝争鳴》,2006年第3期。

29、張麗軍:《論電視劇〈紅燈記〉的美學理念和藝術功能》,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8期。

30、張麗軍:《新世紀文學人民性的溯源與重申——兼與王曉華先生商榷》,《文藝争鳴》,2005年第5期。

31、張麗軍:《具有現實精神和社會主義理念的新政治寫作——張平論》,《文藝争鳴》 CSSCI 2010年第7期。

32、張麗軍:《論1950年後的老舍“城市底層叙述”》,《南方文壇》,2010年第4期 。

33、張麗軍:《文學評獎與新時期文學經典化》,《南方文壇》,2010年第5期。

34、張麗軍:《論魯迅和老舍的“底層叙述”》,《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4期。

35、張麗軍:《90後“白毛女”為什麼願嫁“黃世仁”——兼對曆史文本化、意識形态化文學叙事的反省》,《探索與争鳴》,2010年第8.

36、張麗軍:《文學評獎機制改革與新時期文學》,《小說評論》,2010年第6期 。

37、張麗軍:《百年鄉土時空裡的“阿Q”》,《南方文壇》,2007 年第4期。

38、張麗軍:《魯迅〈故鄉〉“藏碗碟”懸案與開放式語文教學》,《語文建設》,2005年第10期。

39、張麗軍:《論齊魯文化與新世紀山東文學的“難美”飛翔》,《小說評論》,2009年第1期。

40、張麗軍:《新世紀鄉土中國現代性裂變的審美鏡像——讀賈平凹的〈秦腔〉與〈高興〉》,《文藝争鳴》, 2009年第3期。

41、張麗軍:《新世紀中國文學陷入“中年危機”了嗎——與陳思和先生商榷》,《探索與争鳴》,2009年第8.

42、張麗軍:《重建新世紀中國倫理的文學思考——論趙德發〈君子夢〉、〈雙手合十〉的倫理叙事與道德關懷》,《小說評論》2009年第3期;

43、張麗軍:《“消費時代的兒子”——對餘華〈兄弟〉“上海複旦聲音”的批評》,《文藝争鳴》,2008年第2期。

44、張麗軍:《 “戀身”、“失身”、“洗身”與“毀身”——論祥子身體的自戀與毀滅》,《民族文學研究》,2008年第2期。

45、張麗軍:《農民陳奂生的精神溯源與當代啟示》,《語文建設》,2005年第7期。

46、張麗軍:《文學何以走向農民——趙樹理對當代文學的啟示》,《文藝争鳴》,2007年第1期。

47、張麗軍(第1位):《談語文學科中的性别偏見》,《語文建設》,2005年第2期。

48、張麗軍:《鄉土中國文學的“農民勞動史”“鄉村心靈史”——讀賀享雍<土地之癢>,《當代文壇》,2019年第3期。

49、張麗軍:《茅盾、茅盾文學獎與新中國文學70年》,《光明日報》,2019-10-12

50、張麗軍:《抵禦逼人寒氣的生命“火光”——評張悅然<我循着火光而來>》,《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10-20


主要承擔課題


1.《新世紀中國長篇小說的“新現實主義”審美書寫研究》,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ZBW100),經費20萬元。

2、《鄉土中國文化重建與農民形象審美嬗變研究》(編号:12BZW114),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費15萬元。

3、《70後創作群研究》,2011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項目,經費1萬元。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珍品的發掘、整理、研究與出版》(10&ZD099),子課題《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作家書信研究》(10&ZD099—04),經費2萬元。

5、《“樣闆戲”在鄉土中國的接受美學研究》,第四十五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經費5萬元,編号:20090450157 ,主持。

6.2007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現代作家的農民觀與農民形象的精神嬗變研究》,編号:07CWZ01,主持。

7.《中國新文學巨匠與現代文化建設(編号AYJ01) 》,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課題,主持“老舍與現代文化建設”子課題。

8、2019年山東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沂蒙精神的當代文學書寫”(19CQRJ06),經費3萬元。

9、2017年 五四時期山東新文學研究,山東省委宣傳部、省作協課題,經費3萬元。

10、2017年 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當代文學經典與文化傳承研究”(編号:17CQRJ01),經費3萬元。

11、2014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當代生态文學研究》,編号:14CWXJ73,經費2萬元。


主要獲獎(省部級以上)


1、《新世紀鄉土中國現代性蛻變的痛苦靈魂》,2019年度山東省第33屆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

2、《“新鄉鎮中國”的“當下現實主義”的審美書寫》,獲2017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3、《未完成的審美斷裂:中國70後作家群研究》,獲2015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4、《老舍城市底層叙述研究》,獲2012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

5、《谔谔之聲——關于新世紀文學的理性思考》,2014年泰山文藝獎(文學類),山東省委、省政府獎。

6、《當代文學制度的内在屬性、曆史變革和改革趨向》,2013年第七屆劉勰文藝評論獎。

7、《鄉土中國現代性的文學想象》,獲得2011年山東省第二十五屆社科成果三等獎。

8、《“消費時代的兒子”——對餘華<兄弟>“上海複旦聲音”的批評》(編号227),2010年獲得山東省第二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9、《論電視劇〈紅燈記〉的美學理念和藝術功能》,2012年獲“泰山文藝獎”(藝術類)三等獎。

10、《對話與争鳴——新世紀文學文化熱點問題研究》,獲2011年第六屆劉勰文藝評論獎。


講授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本科)

中國現代詩歌鑒賞(本科)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本科)

中國當代文學精講(本科)

中國現當代戲劇經典賞析(本科)

新文學巨匠與現代文化建設(研究生)

中國新文學研究方法論(研究生)

文學理論與當代文學史實踐(博士生)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