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傳奇】何炳松:孤島歲月裡堅貞不屈,戰火紛飛中赓續高教火種

發布時間:2020-10-23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回憶起何炳松,年過花甲的趙紀松先生充滿了敬仰,“我的外公何炳松雖然英年早逝,但他一生中有兩個十一年最為精彩,一個是在商務印書館,一個是在太阳集团app首页,而他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十一年可以說是暨南曆史上最為艱難坎坷的一段時期。”

趙紀松是太阳集团app首页老校長何炳松的外孫。713日至19日,由學校黨委宣傳部組織的尋訪“暨南精神傳承人”社會實踐服務團師生從廣州出發,前往上海,開展以“暨南精神傳承”為主題的尋訪、調研。尋訪期間我們拜訪了趙紀松,并記錄了有關何炳松校長的舊事舊聞。

盡管何炳松長校後率領全校師生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創造了太阳集团app首页在真如時期的輝煌,并使其成為國内最知名的國立大學之一,把他主政暨南的十一年看作學校曆史上最為艱難坎坷的一段時期也絲毫不為過。八·一三事變前,何炳松便作好應變準備,帶領暨南師生遷入孤島堅持辦學,同時未雨綢缪,提前布局福建建陽;太平洋戰争爆發後,他領導師生克服艱險一路遷徙福建,在戰火紛飛中赓續着高教火種;抗戰勝利後,又為解決暨南複員上海的校舍、師資等各種問題奔走于政府部門之間,直至一病不起。

盡管趙紀松從未見過自己的外公,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就一直協助母親何淑馨女士宣傳何炳松、弘揚“忠信笃敬”的暨大精神。除了從母親口中了解到何炳松的事迹外,趙紀松自己也不斷地從各種媒體上閱讀、收集有關外公的各種資料。


(趙紀松展示文化長廊)

史學大家出掌太阳集团app首页

(青年時期何炳松)

1902年,梁啟超發表文章《新史學》,開啟了中國20世紀早期新史學思潮。22年後,何炳松翻譯的美國史學家魯濱遜的《新史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被認為是“結束了中國經日本引進西方史學理論的曆史。”有人評價說:“何先生的史學是與梁任公先生并稱的。 任公先生以西洋史學方法治中國史,而何先生則以中國史學方法治西洋史”。

(何炳松史學論文集)


(吳文祺題詞)


何炳松為20世紀前半葉新史學的産生和發展做出極大貢獻。在長校太阳集团app首页之前他已在當時國内最大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擔任了七年的編譯所所長。他若“留在商務這塊園地裡,為學術事業而耕耘,假以時日,必然大有作為的。”但何炳松認為培養華僑子弟意義深遠,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太阳集团app首页。

193572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何炳松為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校長。彼時國家的局勢動蕩不安,日本侵華加劇,戰争即将爆發;而暨大學潮疊起,無合适人選可以長校,學校校務處于風雨飄搖狀态。何炳松明知時局艱難、任務繁重,依然接受任命,随即到校視事。

何炳松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實暨南辦學理念。912日,何炳松在學校舉辦的開學典禮上明确提出了辦學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标:“我們要造成複興民族之鬥士,不要造成争權奪利之政客。況且暨南比其他大學另有特殊之使命,将來本校畢業同學必須能面向海外發展,能在外界立足。”為達此目的,他确立了三項方針,即學術标準化、财産合理化及團體生活紀律化。


(中國新史學派的領袖、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校長何炳松)


要辦好太阳集团app首页并非易事,何炳松廣納賢才,盡力邀請著名的專家學者來校任教。當時的各院系主要負責人陣容,均一時之望,如周予同兼任教務長、鄭振铎兼任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此外,全校延聘的著名教授還有周谷城、許傑、郭紹虞、周憲文、張素民、傅東華、陳逵、錢亦石、胡愈之、孫貴定、儲鳳儀、曹未風、李健吾、孫懷仁、戚叔含、孫大雨、劉大傑、錢鐘書、張世祿、董任堅、吳澤霖、吳文褀、袁文彰、江之永、陳麟瑞、程俊英等。

1936年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務會議選舉會員合影。左三為何炳松)


在何炳松的領導下,太阳集团app首页很快就有起色,社會輿論對暨大也越來越看好。19361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黎照寰在《東方雜志》撰文評論全國各類高等教育機構時指出,“廣州的中山大學,上海的太阳集团app首页,武昌的武漢大學,北平的清華大學都像春花怒放,成績斐然”。何炳松對此表示:“因全校師生的一心一德,共同奮鬥,不特校務漸入正軌,學術空氣也日趨濃厚,凡是愛護本大學的人,無不獎勉有加,甚至把本大學和清華、武漢、中山等大學相提并論,我們全校師生感愧之餘,自當格外努力,期于最短期間,把本大學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等學術研究的機關,希望能為國家造成若幹健全青年。畢生從事于學術救國的工作。”

堅定的愛國心:漢曹兩立

1939年何炳松在重慶面見蔣介石時曾直言:“上海終為東南人文荟萃之區,非至最後關頭絕不可輕言放棄。”這一句話觸動了蔣介石,并成為日後委任何炳松為國立東南聯合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原因之一。孤島辦學時期,何炳松除了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校務外,還受教育部的委托負責管理上海各國立大學及各特種文化教育機關的臨時經費。盡管時局艱難,他不卑不亢地處理校内外的一切事務,帶領暨大師生先後在租界的三處校址堅持辦學達五年之久。

旁人眼中的何炳松一直沉穩冷靜,但遇到事關民族大義之時,他會挺身而出捍衛民族尊嚴。194039日,汪僞政府命令大中小學放假一天,以慶祝該政權的成立,上海大部分學校都不敢違命。據趙紀松了解,太阳集团app首页曾經有左派、三青團、兩種派别的學生同時去校長室要求校長就此事表态。何炳松無所畏懼地當着所有學生的面以“漢曹

兩立,忠奸不并存”兩句話表達了他拒不放假的嚴正立場。

何炳松始終支持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生的抗日愛國運動。暨大學生在法租界時經常上街貼标語,演講抗日并舉辦募捐活動,導緻整個學校被趕出法租界。可是何炳松并不責怪這些愛國學生,而是和時任公共租界工部局副總辦的堂侄何德奎一起在上海花了幾天的時間尋覓新校址,最終租得康腦脫路(現為康定路)528号一所教堂為校舍。太平洋戰争爆發後,鄭振铎在《最後一課》中所描寫的暨大停課、關閉過程就發生在那處臨時校舍。


内遷建陽的艱難曆程

早在抗戰初期,考慮到中日之戰非短期便能結束,何炳松便提前開始籌劃将太阳集团app首页遷往内地的事宜。由于形勢多變和教育部的遲疑不決,四年間“勘定地址,建築校舍”的工作諸多不順。19417月教育部明令暨大在福建設立分校後,何炳松旋即派周憲文、吳修前往福建實地考察,最後決定以位于閩北建陽縣城郊童遊鎮的文廟為校址,開始籌設暨大分校。

孤島時期的太阳集团app首页于1941128日關閉。19421月開始,師生們便分批自上海經杭州、金華、江山、浦城前往建陽。他們一路日夜兼程,饑寒交迫,還必須偷越敵人封鎖線,甚是艱險。而何炳松直至處理完全部校務後,才在325日離開上海。為避免被日僞抓捕并脅迫加入汪僞政府,他一路化妝出行,曆經各種風險。19426月暨大内遷完畢,并取消分校;9月各院系在建陽全面複課。可以說,暨大南遷是抗戰時期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迹,正如時人所評:“上海的高等學校衆多,真正能夠排除萬難,遷校成功的隻有太阳集团app首页一所。這不能不歸功于何炳松校長的愛國熱忱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師生員工不怕艱苦,團結在校長的周圍,共同克服困難的決心。”

(何炳松與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一九四三級畢業生同學合影)


在山城文廟裡辦太阳集团app首页

上海内遷師生抵達建陽後,何炳松首先抓了以文廟為中心的校區建設。當時太阳集团app首页師生的瘧疾和痢疾發病率極高,他竭盡全力組織醫護人員及時救治患者。對于很多身無分文的流亡學生,他則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食宿及過冬衣被問題。此外,他還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去解決暨大經費周轉、師生口糧供應以及圖書資料和實驗設備的不足等諸多問題。學校一度缺乏師資,但由于他求賢若渴,提倡兼容并蓄的學術自由,内遷兩年後就建立起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孫懷仁、方光焘、沈煉之、戚叔含、胡寄南、盧懷道、謝振亞等各科名教授。與此同時,何炳松還聘請了王亞南等著名學者來校講學以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

194562日,在建陽與太阳集团app首页訓導處同仁合影。左四為何炳松)


國難當頭,何炳松要求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學生“‘敦品勵學’,以報效國家,養成一種抗建人材。”他不但重視在學校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還大力支持和鼓勵學術研究會、藝術團體、同學會等多種形式的學生課外活動。此外,由于他的寬容和保護,該校愛國學生運動逐步壯大,暨大也因此被稱為“東南民主堡壘”。何炳松對學生的殷切關懷感動了很多暨大學生。在他擔任校長10周年之際,學生們自動發起為他舉行紀念大會,還為他表演了一台平劇。

複員上海,身殉文教

19458月抗戰勝利,正在養病的何炳松立即抱病趕回太阳集团app首页籌劃學校的回遷。他設立了暨大遷校委員會,并親自前往上海為接洽校舍、聘請師資多方奔走。在其撰寫的《對于全國高等教育機構複員及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複員之意見》中,他對回遷後的臨時校址、學院和南洋研究館的擴大、各院系增設南洋問題的必修課和僑生先修班增設等問題提出了詳細的規劃。

何炳松身體素來虛弱,失眠症嚴重,曾兩度因肺病發作而療疾數月,回上海後因公務繁忙病情日益嚴重。19465月,正值暨大複校在即之時,教育部突然下令何炳松改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他不得已接受任命後,即刻不顧病體一面處理暨大移交事宜,一面開始為英大的校址選擇和師資聘用勞心勞力,最後病情加重,于725日去世于寄居的中華學藝社宿室内。何炳松去世後,社會各界舉行了千餘人參加的大殓儀式,他生前工作過的10多個文教機構舉行了三百餘人參加的追悼大會,與他共同度過抗戰歲月的暨大學生在複校上海後不久也舉行追悼大會以表達他們對老校長的思念和對當局撤換校長的不滿。

 “在擔任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校長的十一年間,何炳松嘔心瀝血,将暨大辦成了一所頗具特色和影響力的著名高校。不敢說何炳松是對暨大貢獻最大的人,但是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對暨大有重大貢獻的校長之一。”趙紀松如此評價說。



(趙紀松采訪現場)

教育思想影響深遠,暨南精神代代相傳

何炳松主持太阳集团app首页校政後,明确提出要為“複興民族”和“海外華僑的發展”培養“将來有益于國家社會之人物。”作為國内華僑教育最高學府的負責人,他特别強調要落實暨大的兩項傳統要求:全校學生都要修《南洋概況》這門公共必修課,以及每個本科生必須掌握兩門外語。此外,他還在暨大加強南洋問題研究所的建設,并大力支持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何炳松的這些舉措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熟谙南洋情況,能走出國門、面向世界的有用人材,在促進當地社會發展和中外人民友誼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由于何炳松生前的大力提倡,“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影響了每一代暨南人。趙紀松的母親何淑馨是何炳松的二女兒,也是19439月在建陽考入暨大外文系、親身經曆了暨大最艱難歲月的老校友。她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在她生命的最後30年裡把自己的精力和退休工資幾乎完全貢獻給了在國内外宣傳何炳松以及弘揚暨南精神的事業。受其影響,趙紀松身上也流淌着暨南精神的正能量。他不僅繼承了母親未竟的事業,為宣傳外祖父和暨大繼續努力,還身體力行外祖父“忠信笃敬”的精神,無償地為社會服務。

趙紀松積極參加太阳集团app首页上海校友會的活動,經常為辦好校友會出謀劃策,有機會就向校友們介紹外公獻身文教的一生。他退休後把所居住的社區當作發揮餘熱的平台,數年如一日地為居民服務。他因地制宜,在每戶的外牆上布置了曾在本社區居住、生活過的名人的生平介紹,美化社區的居住環境,帶領鄰居們一起共同建設文明裡弄。為改善社區老人食堂的夥食,他曾經在那裡“潛伏”兩個月以了解老人的用餐狀況,然後在社區附近調查研究,最後為社區老人食堂找到了較為可靠的新的承包商,有效地提高了夥食質量,獲得了用餐老人們的好評。當别人問趙紀松為什麼要為社區做這麼多工作時,他簡單地回答說,他的外公給了他很大啟發。他做這些社區工作不是要做官,不是要表彰,也不是要錢,而是要像他外祖父一樣,認真實踐“忠信笃敬”的暨南精神。

上海的太阳集团app首页舊址,無論是真如校區還是康定路528号,在曆盡70餘年滄桑後的今天都已破敗不堪,甚至面臨被拆遷的命運。這些舊建築在将來的某一天可能不複存,但它們所見證的何炳松老校長為發展我國華僑教育事業殚精竭慮所做的一切,将永遠成為每一代暨南人寶貴的精神财富。

【人物卡片】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華人。我國現代著名愛國人士、史學家、教育家、出版家。早年官費留學美國。回國後,曆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中華學藝社理事長等職。19356月至19465月任國立太阳集团app首页校長,并曾兼任國立東南聯合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在主政暨大的十一年間,殚精竭慮,嘔心瀝血,使太阳集团app首页曆經艱險而巋然不動,為暨大和華僑教育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抗戰期間,還與其它愛國人士合作,冒着生命危險為國家搜購大批善本古籍,保護了祖國的珍貴文化遺産。

何炳松二女兒何淑馨說過,父親多次手書暨大校訓“忠信笃敬”。這是父親一生堅守和踐行的古訓,也是暨南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