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發音語音學實驗室主辦的第八期漢語方言語音記錄與分析研究班系列講座第四、五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胡方教授主講,新論元音研究中的理論與方法及元音特征。這兩次講座都是2020“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暑期學校”項目組成部分。這兩場講座均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語音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到場聆聽學習。
第一場講座于10月21日晚7點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文科樓904進行,主題為“元音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由甘于恩教授現場主持。開場甘教授對胡方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胡方教授即将出版的新書《元音研究》。甘于恩教授贈送胡方教授漢語方言中心的文創産品,胡方教授将新書贈予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中心,以供語言學師生參考學習。
甘于恩教授贈送胡方教授漢語方言中心的文創産品
胡方教授給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研究中心贈送新著
圖為胡方教授線下講座現場
講座開始,胡方教授主要講解元音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首先從人文學科的語言學講起,強調了新文科的科學精神,從而引入語言學研究會走向證據導向的語音與語言研究的趨勢,用更加證據導向的研究範式描寫人類語言的多樣性與普遍性。其次,胡方教授分析了元音研究的傳統理論與方法,即描寫主義,以及在此情況下出現的錯誤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維度。第三,胡方教授通過漢語方言中元音的證據來分析元音産生的發音機制,并介紹了自己采集語音的實驗過程,提出基于實驗語音學的元音描寫,即新描寫主義。
第二場講座于10月22日上午10點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文科樓904進行,主題為“語言中的元音特征”,由劉新中教授現場主持。語音學及相關專業學生到場聆聽。
圖為胡方教授線下講座現場
胡方教授首先講述了元音的基本特征包括傳統元音描寫的高低、前後、圓唇三類特征。三者關系是元音的高低是最基本的,前後與圓唇存在一定的可預測關系。其次,胡方教授認為元音具有靜态特征與動态特征,提出了動态元音理論,有些雙元音是擁有一個動态目标的一個發音事件,有些雙元音是二個靜态目标的序列。第三,胡教授認為元音的其他特征是長短、松緊、ATR。長短引起音色變化,松緊與ATR的關系是聽感接近,但發音機制不同。最後談及從摩擦元音到舌尖元音時,胡方教授介紹了他和淩鋒教授合作撰寫的《論甯波方言和蘇州方言前高元音的區别特征—兼談高元音繼續高化現象》,認為擦化元音是元音舌尖化的一個中間狀态。
在師生互動環節,胡方教授和在座師生就語言中的元音研究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與會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撰稿/攝影:黃榮華 審核:甘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