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仲明教授擔任《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主編并撰文推介刊物

發布時間:2020-11-09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原文鍊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06/c4258550.html?colID=2147483647&firstColID=24799&appversion=7000&from=timeline&date=bnVsbA==&layer=5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多年來一直處于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前沿。但是相比之下,它近年來的文學成就卻不是那麼耀眼醒目。這其中當然有多重原因,這裡不多讨論。但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來說,作為廣東省主辦的新世紀第一家正式的純文學評論期刊,卻感受到很強的責任意識。也就是說,它雖然不能局限于關注廣東文學,卻非常有必要承擔起推動廣東文學發展的重任。這一點,作為刊物重要的思想理念,充分體現在最基本的欄目設計和發稿要求中。

首先,是從曆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來關注廣東文學,突出廣東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廣東文學曾經湧現過許多優秀的作家作品,如歐陽山的《三家巷》、陳殘雲的《香飄四季》、黃谷柳的《蝦球傳》、秦牧的散文、蕭殷的文學評論、劉斯奮的《白門柳》等。它們凝聚着廣東獨特的文化精神和藝術特色,非常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讨和總結。所以,我們拟設立經典重讀的欄目,系統地進行研究。現實文學層面,廣東文學界也有不少有成就的作家,如鄧一光、楊克、張欣、楊黎光、熊育群、魏微、王十月、陳啟文、南翔、鄭小瓊等。這些都是活躍在當前文壇的實力派作家,也應該是文學評論關注的熱點。我們的粵港澳文學研究欄目就以之為重點,在作家作品評論欄目中也會給予較多的關注。再就是青年作家,他們代表的是廣東文學的未來和希望。當前廣東青年作家的創作勢頭很好,不隻是80後作家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90後作家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而且在傳統文學領域之外,以青年作家為主體的廣東網絡文學成就也相當突出。所以,我們專門設立了一個青年作家專輯,每一期重點推出一個作家,包括作家的創作自述和評論家的文章等内容。如此三管齊下,既有曆史的總結和回顧,又有對現實推動,和對青年作家的引導和激勵,形成一個立體多元的廣東文學評論,可望将廣東文學所取得的成就更全面地推薦給全國讀者,總結出廣東文學的獨特個性,探測出廣東文學的未來前景,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到廣東文學。

其次,是挖掘廣東地方文化個性,促動廣東作家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和創作熱情,更好地凸顯其獨特文化特色。文學的主題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内容和方法卻不可避免會帶有地方性。世界文學正是由豐富而獨特的地方性構成的,也因此具有多元而興盛的創作面貌。

作為廣東文化來說,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是嶺南文化。這一文化有着豐富的思想内涵,在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革中産生過巨大影響,孕育出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當代廣東文學雖然産生過《香飄四季》《三家巷》這樣有較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但總體來說,無論是在表現的深度、廣度,還是作家們表現上的自覺,都還存在較大不足,作家們對嶺南文化曆史的挖掘和現實表現都還具有非常深廣的空間。廣東文化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元文化沖撞。廣東地處祖國南部海岸,一直受海洋文化影響,是與西方文化接觸、聯系最早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地區又湧入了全國各地的外來人口,特别是湖南、江西等鄰近省份。這使當代廣東文化融入了其他文化的諸多因素,内涵也更為豐富。事實上,當前活躍在文壇的很多廣東作家都是改革開放後從外地來廣東的。他們在文化背景上不可避免會帶有一些原生地區的文化色彩,他們的創作也因此具有較豐富的地區文化因素。這些文化因素都是廣東作家、也是文學評論家應該充分關注的内容。

 

廣東地區文化還有一個特點,即它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前沿,改革開放以來深受商業文化、高科技文化的影響。因此,關于商業文化、大衆文化、網絡文學的探讨,以及文學與科學、新興文學形式、文化産業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很早就開始與廣東文學産生聯系。我們專門開設文學理論前沿思想圓桌欄目,即是想就這些理論問題展開較深入的思考和讨論,既吸引廣東文學理論家們積極參與,促進廣東文學對自身文化的認知,也促進全國文學文化界更深入地認識廣東文化個性,從而擴大廣東文學和文化在全國的影響力。

再次,以世界性文學格局和高度作為标杆。這是刊物的重要宗旨,也是促進廣東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文學有地域性,但文學标準卻沒有地域性。隻有以世界性優秀文學的标準來要求和衡量廣東文學,才能讓作家們更多地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優秀文學,自己的文學與它有多少距離,以及如何去克服這個距離?隻有具有世界性的視野,才能真正看到廣東文學的優點和缺點,有針對性地批評和推動廣東文學。如果僅僅滿足于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自說自話,固步自封,那樣不但提高不了廣東文學,相反還會降低廣東文學的品質。正因為這樣,我們對文學評論既要求有廣闊的視野,也要求具備高度的思想和藝術水準。特别是對廣東作家作品的批評,也要站在全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視野高度上來進行。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欄目,如作家作品評論”“新時代文學現象研究等欄目,都是充分面向全國,乃至世界文學領域,将全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視野與對廣東文學的關注緊密結合起來。而且,我們還專門開設有世界文學掃描”“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等欄目,專門緻力于介紹和研究世界領域的文學現象和優秀作家作品。

最後需要說的是,推動廣東文學發展,我們強調展示傳統、張揚特色、鼓勵扶植,但絕不是要求大家一團和氣,隻有贊揚沒有批評。事實上,文學評論非常需要批判的角度,文學批評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幫助作家發現自己意識不到的優點或缺點,從而使其繼續發揚長處,克服弱點,這樣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如果隻是贊美或者溫和的點評,就會喪失文學批評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隻要批評态度是理性、負責而認真的,批評方式是客觀、中肯和有節的,我們就應該給予充分的認可和支持。具體說,我們一方面希望批評家們所撰寫的評論文章不要隻是一面倒的歌頌,更期待其中包含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我們将會不定期地開辟專門的批評專欄,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文學現象和文學弱點進行批評和讨論。也許有人擔心批評太多會影響作家的創作熱情,但我的看法不同,我始終認為,優秀的作家一定會有容納批評的雅量,并在他人的批評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隻有敢于說真話和實話的文學批評存在,文學批評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也隻有文學批評能真正幫助作家,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在具有一定批判色彩的環境中共存,才能真正相互促進,這也才是最正常、最健康的文學生态。我們希望刊物能夠參與營造這樣的良好生态。


一個地方文學水準的提高,當然遠非一家刊物能夠完成,但是,它确實可以在其中發揮自己的重要作用。比如,在開掘文學和文化個性,張揚文學傳統和激勵扶植新人,以及營造良好批評環境等方面,它能做出一定的表率和引領。我相信,在有着如此深厚的嶺南文化思想傳統的地域,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文化交彙的最前沿,廣東文學走向振興,卓立于中國文學的潮頭,應該不是夢想,而是可以充分期待的事情。《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願意為之獻出全部之力。

【作者簡介】

賀仲明,文學博士,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