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與對應——方言語音合成、識别中的語言學問題——祖漪清老師開講第八期漢語方言語音記錄與分析研究班

發布時間:2020-11-11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2020118日上午10點,由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發音語音學實驗室主辦的第八期漢語方言語音記錄與分析研究班系列講座第十一講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文科樓904漢語方言研究中心進行,本次講座采用線上的形式進行。此次講座也是2020“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暑期學校”項目組成部分。

祖漪清老師畢業于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實驗語音學專業,目前任職于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多語種研發的祖漪清老師就“平行與對應—方言語音合成識别中的語言學問題”專題做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劉新中教授主持,語言學及相關專業學生到場聆聽。

圖為講座的有關内容

首先,祖漪清老師簡介iFLYTEK方言智能語音技術狀況以及科大訊飛公司的産品,有訊飛聽見、訊飛輸入法、訊飛錄音筆等。其次談到方言語音合成、識别的現狀是識别率高的方言使用人口多,可以獲得大量數據,多為官話區,而非官話區則資源受限,困難重重。這也反映了在方言研究和方言信息處理中的共同難點。第二,祖老師介紹了傳統方法對端到端新技術的推動作用。老師認為平行的本質是在語言的兩個基本模态之間建立關系。第三,祖老師講述了方言語音合成數據庫的制作存在困難,比如:方言口語和書面語不一緻,錄音環境不适合以及語音合成數據庫發音人的選擇不容易等。還談到了傳統合成音庫音段标注問題,提出漢語方言研究的重要問題,比如,聲調和連續變調等問題。同時提到資源受限語言端—端解決方案的困難。因為方言識别是一項高人力成本的工作,數據成本遠遠高于語音合成。對于資源受限語言和方言的語音合成與識别,祖老師以藏語東嘎輸入法為例,講述了漣漪效應,希望對其他語言、方言的合成、識别有示範、引領的作用。最後,祖老師就語言、方言實際樣态做了總結,具體表現為,方言一定會不斷變化,基本語音單元呈現簡化趨勢,專家對相同事物的理解也是多方位的。鑒于此,祖老師提出語音學和音系學結合能更好地促進研究發展,而AI技術一定會促進未來語言學的研究和應用。


圖為講座現場

在師生互動環節,祖老師和在座師生就方言語音合成識别等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此次講座有很強的專業性,讓我們了解了方言語音識别技術存在的困難和前沿知識,參加講座的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撰稿:黃榮華 攝影:楊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