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19時到21時,由太阳集团app首页澳門研究院、港澳曆史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市場經濟促進會、馬萬祺博士後高水平科研獎勵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港澳文化大講壇”(第二十八期)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一文科樓二樓中廳會議室舉行。本期主講題目為“廣州曆史上的窗玻璃”。
主講嘉賓為金國平研究員,系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專業畢業,葡萄牙曆史科學學院院士,現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太阳集团app首页澳門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個人、合作及譯著:《中葡關系史地考證》《西力東漸——中葡早期接觸追昔》《西方澳門史料選萃:15-16世紀》《澳門起源新探》《早期澳門史論》《過十字門》《東西望洋》《鏡海缥缈》《粵澳公牍錄存》《澳門紀略》(葡萄牙語新注釋版)、《艾青詩選》(中文/葡萄牙文版)、《澳門學:探赜與彙知》(2018年)及《雙嶼港史料選編》(4卷,2018年)等。
金國平研究員首先從歐洲和亞洲兩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古代無玻璃的時期,古人給屋宇遮風擋雨,保暖采光的方法。英國人和德國人在窗上嵌油紙、遮塗蠟的白布,甚至薄薄的雲母片。俄國人則将牛膀胱的薄膜蒙在窗框上也有蒙上羊皮紙、浸過松節油的布、油紙或薄石膏片的活動窗戶。印度人使用亞麻或打蠟的布代替玻璃。印度南部的果阿也使用窗貝(carepo)。
另外,對于中國各個時期的情況,金老師認為在秦漢之前,富人一般都用絹、布糊窗。隋唐時,紙仍然昂貴,多數普通之家隻有直棱木栅棂,外裝可開閉的木闆窗扇。有的是用活動木闆裝卸來采光通風,有的是用草席、蘆席挂在窗上方用木棍支起,有的用紗布。窮人也有用稻草遮蔽窗口的。至唐宋,使用雙面寫過字的廢紙用來糊窗或糊牆。此時,出現了用防水的油紙來做窗戶紙。但紙不耐久,經不起日曬雨淋,經常要重裱。
至于廣州的情況,金老師利用豐富的圖片數據介紹了廣州使用平闆玻璃的曆史。廣州最早的平闆玻璃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片藍色透明、鑲嵌在長方形銅框牌飾中的玻璃片。廣州最早安裝玻璃窗的是十三行的外國商館。
講座結束後,葉農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并發表感想。學生們就講座話題進行提問,金國平老師一一解答。至此,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