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部書
文丨 蔣述卓
那是一座西式的墓園,潔白的墓台上,墓碑是一本打開來的書,左邊刻着死者的出生年月日,右邊刻着他去見上帝的日子。就從那一刻起,我的腦海裡就無法驅除那本書的影子。
我為墓碑設計者的精巧構思而贊歎,同時也在思索:大千世界,衆生皆有自己的一本生命之書,各具情節,各有風姿,才有這世界的豐富多彩。
人從娘胎落地,就揭開了他那一本生命之書的第一頁。人的童年與少年時代純樸而真誠,生活往往是平靜、平和的,鮮有什麼驚世之舉。青年階段往往是倉促的。他要急急忙忙地往前趕,他要進入社會,他要建功立業,他一心瞄準的是前面的目标。他或她往往經受不住甜蜜與溫馨的誘惑,早早地結束自己作為兒子或女兒的身份,充當起丈夫或妻子以及父母親的多重角色,匆匆地把自己的那本書翻到了高潮的前夕。此時,矛盾的交織、關系的複雜與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使他或她真正意識到譜寫人生之書的重要與沉重。
40歲以後的書頁往往才是真正有滋有味的,才有看頭,有寫頭。這時候,人會更務實,更珍惜每天的日子,更重視自己的每一份成就與失誤。這時候的心境,每過五年就有不同的體驗,都會産生不同的喜悅與感慨。一次次人生的沖擊,使他的生命之書掀起一次次高潮。然而,高潮疊起終究使他感到疲憊不堪。漸漸地,他感到力不從心了,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滑入“知天命”的時段。此時,他要考慮書如何結尾了。
人的生命之書就由我們個人的一言一行一事所寫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的書是厚重的還是輕薄的,完全取決于你的行為與實績。有的人很喜歡把生命之書當作一冊相簿,裡面的照片花花綠綠,煞是輝煌耀目,然而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成分和有價值的東西,卻是頗為令人生疑的;有的人總在打扮之後并做出姿勢去拍攝一些假象,想以此去哄騙世人,這無異于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人生可以說是一場戲劇,無論正、喜、悲劇,都有其實在的價值,但人生絕不是一場遊戲。遊戲人生,也就是扼殺人生。
人人都在譜寫自己的生命之書,同時又在充當着這本書的閱讀者。我們看周圍的人,如同讀一本還未寫完的書,有時為他的成就拍手叫好,有時為他的失誤扼腕歎息,有時還為他下一步的情節擔憂,甚至為他做某些預想。而對于我們自己的那本書呢?我們充當過讀者嗎?我們是否去問過自己的朋友或同事,他們讀你這本未完成的書時有何觀感?
在人生之旅中,我們不妨多讀讀自己這部生命之書,并且為今後能有個燦爛動人的高潮和漂亮圓滿的結局而多做點構思。
——文章選自蔣述卓《生命是一部書》
作者簡介:蔣述卓:文學博士,文藝評論家,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獲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文聯2014年文藝評論獎特等獎,廣東省第八屆魯迅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