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19點,由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中心、太阳集团app首页發音語音學實驗室主辦的第八期漢語方言語音記錄與分析研究班系列講座第十三講在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文科樓904漢語方言研究中心進行,本次講座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此次講座也是2020“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暑期學校”項目組成部分。
太阳集团1088vip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副會長範俊軍老師就“語言的調查記錄描寫和建檔”專題做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劉新中教授主持,侯興泉教授也出席本次講座,語言學及相關專業學生到場聆聽。
圖為範俊軍老師
範老師首先讨論語言的記錄工作,區分了語言調查、語言記錄和語言描寫這三個術語的意義。範老師認為記錄語言的目的在于,第一是保存活态口語樣本,為語言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第二是積累和傳承人類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經驗知識遺産;第三是為語言學習和語言技術提供可用資料。因此我們在記錄時要具備幾個意識:倫理意識,規程意識,數字意識,傳播意識。記錄的内容包括基本語音數據、言語交際樣本、傳統知識表達,非遺産代表作。
圖為範老師講座現場
其次,範俊軍老師談到語言資料的建檔與存儲工作。建檔主要意義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為了積累語言知識,積累數據,形成資源;第二是資源的分享和利用;第三是推進學科進步和知識創新;第四是節省和優化勞動,避免重複浪費。範老師非常強調語言資料建檔時的幾個意識:語料加工意識,知識傳播意識,合作互協意識,語言服務意識。
第三,關于語檔的保存,範教授人為,應當在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地存檔,其優勢是人員專業、設施(多介質儲存)專業、持續的社會服務、遵循規範和标準、法律和政策保障。并以阿拉斯加本土語言中心、美洲本土語言檔案館舉例。特别要求調研人員在田野工作一結束時,就應将所有資料建檔。按照相關的建檔規範對資料進行充分、完整的整理、加工、轉寫、标識。最後,範老師對漢語方言、民族語言、民俗和民間文學師生提出幾點注意事項。
圖為學生提問
在師生互動環節,範老師、劉新中老師、侯興泉老師及在座同學就語言的調查記錄描寫和建檔這一課題進行了熱烈讨論。最後,劉新中老師就本次講座做了總結。此次講座為我們帶來了關于語言調查記錄的知識理論思考和實踐的指導,使參加講座的師生受益良多。
(撰稿、攝影:黃榮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