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事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需要聚焦短闆、精準施策,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近年來,太阳集团1088vip中文系教工第三支部以支部成員侯興泉老師為封開老家留守兒童建造的“愛心書屋”為抓手,在關愛留守兒童、關注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文化發展上不斷探索和實踐,走出了一條“以點帶面”的振興鄉村文化之路。
2021年3月20-21日,在封開人侯興泉老師的帶領下,中文系教工第三支部的9位黨員老師周娟、陳曉錦、曾昭聰、趙春利、彭志峰、劉亞男、丁新峰、左乃文、陳瑩和語言學教研室的3位非黨員老師邵敬敏、甘于恩、劉新中所組成的支教團赴封開縣南豐鎮、大洲鎮以及江口中學開展了一系列慰問、走訪和交流活動。
1.去南豐鎮蛟水村慰問留守兒童 贈送禮物并答疑解惑
20日下午,支教團來到封開縣南豐鎮蛟水村(侯村)侯興泉老師為孩子們建造的“愛心書屋(緣泉書屋)”,與村委工作人員、小學教師和20餘名留守兒童一起,展開了溝通交流和捐贈活動。侯興泉老師介紹了書屋的建設緣起和經過;侯受安支書和侯海标老師介紹了侯村的情況和侯村小學的情況;周娟書記代表支部介紹了此行的目的,并跟支部老師們一起給孩子們贈送了書籍、作業本和文具,勉勵孩子們充分利用書屋的資源,拓展閱讀視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日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随後,支教團老師與孩子們展開了互動,為他們答疑解惑。
侯興泉老師介紹書屋建設情況
支教團老師給孩子們贈送禮物
支教團老師與孩子們合影
2.去大洲鎮與鎮黨委工作人員座談 為地方旅遊文化資源開發獻計策
21日上午,支教團來到封開縣大洲鎮,與大洲鎮人大主席林淼枝、江口中學校長馬治廣等進行了座談。目前,大洲鎮正在進行地方旅遊文化建設,而且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一些瓶頸。在帶領支教團老師們參觀了“兩廣源流博物館”、勵志新村以及美麗綿延的賀江之後,林主席特意邀請老師們暢談自己的感受,并對大洲旅遊文化的發展提出建議。老師們指出,大洲旅遊文化的建設,首先應立足于本地的特色資源,做好地理定位、文化定位和主題定位。然後,應在硬件和軟件上分别着力。在硬件建設上,老師們提出了建設重點應放在酒店風格的多樣化、食材特産的系列化以及景點設計的人文化等方面;在軟件建設上,老師們也就景區主題的分化、景點名稱的設計、宣傳資料的制作以及遊客對象的定位等提出了自己建設性的意見。座談結束時,林主席對老師們的智慧貢獻表示了真誠的謝意,認為老師們的建議,确實讓他們開拓了思路。
支教團老師與大洲鎮政府工作人員座談
3.去江口中學勉勵高三學子 為曆史鄉土教材的編寫提建議
21日下午,支教團來到封開縣江口中學,與相關學科的老師和部分高三學生進行了座談。在座談中,馬治廣校長介紹了學校情況,希望支教團為即将迎來高考的高三學子點撥一下學習思路,并為學校在編的鄉土曆史教材提供建議。邵敬敏老師以自己高中學習和備戰高考的經曆,勉勵同學們拓展閱讀視野,樹立遠大目标,全力進行最後三個月的複習沖刺。趙春利老師建議同學們多關注國家時事動态,将個人的培養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甘于恩老師建議教材編寫要科學嚴謹,吸收學界研究成果,避免學術争議。劉新中老師建議鄉土教材要以對當地有重大影響的重要事件為核心,挖掘當地有意義有趣的素材。侯興泉老師建議要明确教材編寫的目的和使用對象,盡量使校本鄉土教材的内容能和各個科目(如曆史、語文、地理、美術)的通用教材形成互補。曾昭聰老師建議增加“拓展閱讀”,提供文化名人的作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支教團與江口中學師生座談
短短一天半的行程,支教團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小學生提供精神鼓勵,為基層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支部将持之以恒地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本支部黨建工作的長期目标之一,發動更多的老師和學生參與,讓南粵大地更多地留下我們的足迹。
撰稿 | 彭志峰 丁新峰
排版 | 林振宇
審核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