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主辦方提供
4月15日下午,“粵派批評:蔣述卓《文化詩學批評論稿》學術研讨會”在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郭小東文學館舉辦。
本次研讨會由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羊城晚報》粵派批評·陳橋生工作室、花城出版社、《粵海風》雜志社和郭小東文學館聯合主辦。
參加本次研讨會的專家學者包括蔣述卓(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林崗(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山大學教授)、王坤(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中山大學教授)、陳劍晖(廣州大學特聘教授)、申霞豔(廣州市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陳橋生(羊城晚報文化副刊部主任、粵派批評·陳橋生工作室負責人,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懿(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盧瑜(《粵海風》雜志主編)、周建江(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教授,郭小東文學館館長),以及陳俊年(作家,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原局長)、章以武(作家,廣州大學教授,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者)、郭小東(作家,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教授)、盧錫銘(廣東教育出版社原社長,編審)、詹秀敏(花城出版社原社長、編審)等。
出席活動的還有:江冰、譚暢、淩逾、王瑛、伍世昭、劉彥順、吳小攀、王威廉、鄭煥钊、李豔豐、杜小烨、林濟昌、唐詩人、廖琪、李石、季文丹、 彭如詩等。
《文化詩學批評論稿》是學者蔣述卓的論文集,收入了作者近20年來關于文化詩學批評的理論闡述及其批評實踐的文章,另加兩篇對作者文化詩學批評進行研究與評論的文章作為附錄。
“文化詩學批評”是将文化學的理論與方法運用于文學批評的一種新闡釋系統與方法,保留中國傳統文學批評中的整體印象式批評、詩意描述與領悟式批評等優勢的前提下,融合西方文學批評的各種理論與方法,對中國當下的文學和文化發展等問題進行探究和研究。
在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山大學教授林崗看來,蔣述卓最特别的地方是用西方文化批評研究的視角來讨論中國文藝界遇到的現實問題,非常具有創新性。
《羊城晚報》粵派批評·陳橋生工作室負責人陳橋生指出,當下粵派批評已經深深地紮根在嶺南大地的土壤上,成為推動廣東文藝發展的重要力量,“蔣述卓老師既是粵派批評的催生者、倡導者,更是實踐者、鼓吹者。”
在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申霞豔看來,粵派批評在當下需要全新的闡釋,“一是要勇敢地面對當代,大膽地肯定當代文化建設的積極方面;第二是要在當代文化中探索并建構新的詩學傳統。”
“親善,敏銳,貫通,落實。”中山大學教授謝有順用四個關鍵詞總結了他對蔣述卓文化詩學的理解。他認為,蔣述卓對現場、對新事物的關注和敏感度甚至超過很多年輕的學生,“隻有‘活在’文學、文化現場,才能發現新的趨勢和問題,從而建立大的視野找到問題的定位,蔣老師做文學理論的前瞻性、膽識、勇氣,值得年輕人學習。”研讨會分兩部分,其他與會專家也做了發言。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編輯 | 朱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