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示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名單。曆史學系研究生課程“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上榜。
中國近現代政治史課程是面向中國史學科一年級研究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程。本課程立足于中央統戰部直屬華僑最高學府的學校定位,緊扣中國近現代史專業與現實聯系緊密的思政特色,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引下,設計切實可行的思政建設目标。
該課程設計融入了三大元素:道路自信、家國情懷和辯證思維,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融為一體。通過研習一代代愛國志士不斷探索發展道路的曆史進程,充分挖掘複雜政治事件背後的體制特色,以史為證,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綜合運用政治學、國際法知識,剖析列強非法入侵對法律和道義的踐踏,在屈辱曆史的回溯中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挑選具有重大創新或讨議空間的學術論著作為教學題材,突破既定思維限制,加強學生辯證思維及創新意識的訓練。
朱文亮 夏泉 劉增合 曾光光
張永春 郭世強 梁敏玲 徐世博
“中國近現代政治史”課程教學團隊由八位教師組成。課程負責人朱文亮副教授曾獲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三屆新任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負責課程總體設計,主講鴉片戰争及辛亥革命專題;團隊成員夏泉研究員獲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中國高教學會優秀成果獎,負責黨史教育專題;團隊成員劉增合教授為國家級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文化名家,負責太平天國運動專題;團隊成員郭世強博士曾獲廣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廣東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負責甲午戰争專題;團隊成員曾光光教授負責中法戰争專題;團隊成員張永春教授負責五四運動專題;團隊成員梁敏玲博士負責戊戌變法專題;團隊成員徐世博博士負責義和團運動專題。
為推進課程建設,團隊根據教學實際拟定三項發展計劃:一是課程思政元素提煉計劃,在道路自信、家國情懷、辯證思維三大課題思政元素基礎之上,新增政治認同、憲法法治元素;二是專題教學課件融入思政元素配置計劃,将五大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課件,開設線上課程,提升中國近現代政治史課程的社會影響;三是在實踐教學環節貫徹田野計劃,除太阳集团app首页——廣東革命曆史博物館“未來史學精英”培育基地外,積極聯系省内外其它革命曆史博物館、革命遺址紀念館等相關機構,開展現場教學,加深學生對曆史、對思政的理解認識。
(編輯:馬曉琪 排版:趙婷 初審:肖丹 複審: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