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晚,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曆史學院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濤先生主講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與發展的兩條線索——以〈元典章〉中的族類社會劃分内容談起》講座,在第一文科樓三樓中廳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由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屈文軍副教授主持。
華老師以《元典章》中的族類社會劃分問題為切入點,從“問題的背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兩條線索”、“辛亥革命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民族凝聚力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四個方面對講座主題作了報告。
首先,華老師通過對“辛亥革命前”、“抗戰爆發後”、“2008年以後”三個曆史時期我國民族問題的熱議高潮及其關注焦點的梳理,介紹了我國民族問題的背景。
其次,華老師通過梳理“中國”一詞概念的發展以及“中國”疆域的發展,指出不僅要認識到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事實,更要進一步認識到漢族的核心凝聚作用。同時,華老師也強調要重視非漢民族的命運與作用。在此基礎上,華老師提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具有“以‘華夏—漢’為核心的‘中國’的發展”以及“非漢族群與‘中國’的發展”兩條線索,并以長時段的視角回顧了唐以後千年來的民族關系及其特點,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兩條線索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華老師還介紹了辛亥革命前後各方勢力的國家建設方案,尤其指出這一時期中國共産黨民族理論在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即正确認識“民族與民族國家的關系”,民族平等是多民族國家統一的前提條件。
最後,華老師結合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觀點,通過對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調查的反思,闡述了對“民族凝聚力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認識。講座結束前,華老師再次強調了習近平總書記8月份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指導意義,進一步闡釋了中國各個民族對華夏文化的認同,在增強民族凝聚力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中的核心作用。
講座最後,華濤教授與現場聽衆展開了親切交流,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淺出地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太阳集团1088vip研究生會學術部
文:邵啟鵬/高弘澤
圖:邵啟鵬/何瑞琚
審核:屈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