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無聲,文脈相傳——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組織師生參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

發布時間:2021-12-13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為進一步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于2021年12月8日下午組織師生前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參觀“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本次活動由太阳集团1088vip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張麗軍教授帶隊,近30名同學參加。

展覽依托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中大量的珍貴曆史圖片和文獻資料,以“時人寫時事”為切入點,結合場景搭建、文字視頻等多種元素,按照“以筆救國,号聲嘹亮”“凝心聚力,千裡營救”“留存文脈,開拓未來”三大部分,生動描繪80年前這一驚心動魄的曆史畫卷。展覽甄選省立中山圖書館實物文獻40餘種,客觀、翔實地重現營救過程的艱辛和風險,其中既有夏衍、茅盾、梁漱溟等被營救文化名人從香港脫險後發表的紀實文章,抗戰時期香港出版的進步報刊、抗日題材版畫,又有連貫、黃秋耘等參與營救工作者撰寫的相關回憶錄等。

1941年12月日軍侵占香港、大肆搜捕在港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營救工作迫在眉睫,卻困難重重。當時在港的文化名人不僅面臨着日軍發出的死亡限令,還要想方設法躲避搜查、伺機逃脫。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來關于緊急開展營救工作的指示和部署下,香港黨組織、廣東黨組織和東江抗日遊擊隊相互配合,抓住日本侵略軍強制推行“歸鄉運動”的機會,設計轉移路線,“凝心聚力,千裡營救”。那場大營救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曆時半年多。牆上展出的柳亞子《流亡雜詩》手迹的照片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張麗軍教授就此向同學們介紹柳亞子的生平事迹。大營救共救出800餘位文化精英,他們的成就遍及文學、政治、經濟、出版、翻譯、美術、醫學、戲曲、話劇等領域,他們的獲救為新中國保存了重要文化力量。這場大營救的意義可謂是“留存文脈,開拓未來”。



故紙無聲訴風雲。館内各類實物文獻仍在靜靜地向世人展現那一段曆史。參觀結束後,張麗軍老師由當年那群文化精英“從哪裡來”、“獲救後到哪裡去”這兩個問題出發,鼓勵同學們繼承先輩們留下來的精神财富,努力增長才幹,成為行業裡的優秀人才,為祖國貢獻力量。同學們深受震撼,紛紛表示要感恩國家和黨為我們創造的和平學習環境,時刻銘記暨南學子的職責與擔當,認真對待曆史,銘記曆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把愛國主義和暨南精神結合起來,成為我們暨南人前進的不竭動力。



心得體會


此次中山圖書館參觀之旅讓我收獲頗豐。展覽館的設計富有濃厚的曆史韻味,在講解員的講解下,我對那段驚心動魄的名人大營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那個動蕩的抗戰年代,偉大的先輩們為保護祖國的文化精英,保留祖國的文化火種做出了極大的努力甚至是犧牲!正如茅盾先生所說的那樣,此次營救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我内心對此充滿無限的敬意!

——21現當代文學專業 陳嘉慧

今天有幸和學院老師、同學們一起參觀了“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此次展覽主題鮮明、細節豐富,結合館藏文獻,讓展覽的意義價值超越展覽的時間、地點限定。講解員的認真講解和老師結合自身生活、研究經曆的補充,讓我深感這段曆史的波瀾壯闊。故紙無聲,文脈永傳。

——21現當代文學專業 鄭曉萱

此次中山圖書館觀展是充滿精品與亮點的。通過厚重的具有曆史底蘊的文本和繪聲繪色的講解,我感受着跨越時空的思想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展覽中的文本、畫作可能無法超越物理維度做到永垂不朽,但先輩們不畏死亡、矢志不渝的精神确是不可磨滅的。

——21出版專業 邱奕杉

這次中山圖書館的參觀讓我受益匪淺,在講解員和老師的說明中,我仿佛看到了當年香港淪陷後大批愛國民主人士滞留香港的危難之際下中國共産黨人毅然地扛起營救大旗的情景。展覽中看到的文本、圖片和畫作更讓我跨越時空般地沉浸其中,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必将永垂不朽。

——21出版專業 何思翰

這次中山圖書館的參觀讓我感觸頗深,在講解員和老師的說明中,我仿佛身處當年香港淪陷後大批愛國知識分子滞留香港的危急關頭,黨派來的營救小隊伸出了希望的援手。這是對國家文脈的留存,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驚心動魄的曆史畫卷的展示已經告一段落,不過黨領導下的營救小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應當在我們今天繼續傳承與弘揚下去!

——21專門史專業 田祺

今天有幸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觀看“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通過張麗軍老師和講解員姐姐地精彩講解,我深刻感受到了我黨的領導的正确性。在危機時刻,不僅從武裝層面護國,而且也保護文學藝術。及時營救了柳亞子、宋慶齡、茅盾、梅蘭芳等文化名人,為我國的文學藝術發展保留了火種和命脈。

——21古代文學專業 楊玉琳

此次活動讓我深受震撼,展覽依托大量的珍貴曆史圖片和文獻資料,直觀的給我們呈現了大營救過程中的驚心動魄。中共黨組織為與東江抗日遊擊隊重視文化名人,冒險營救,我為此深受感動。柳亞子、鄒韬奮、矛盾等文化名人脫險之後,繼續發揮自身的力量,為抗戰作貢獻,令我深感佩服。作為青年一代,應該不忘昔日艱難困苦,砥砺前行。

——21專門史專業 陳婉晴

在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的特殊節點,很有幸能夠前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學習“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紀念文獻展”,通過講解員和老師的講解與補充,結合豐富的曆史圖片、文獻資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八十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秘密大營救活動,明白其對我國文化事業建設的深遠影響。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們既要學習東江抗日遊擊隊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要努力學習黨的曆史,傳承紅色血脈。

——21專門史專業 唐靜

今天有幸參觀了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文獻展,感慨頗多。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中,無數仁人志士心向祖國,在東江縱隊的努力之下奔向光明。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與講解,使我對這段塵封的曆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對于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1曆史地理專業 韓濟澤

今天參加的“故紙無聲訴風雲”展覽讓我感觸頗深。面對着殘酷的中日戰争,文人勇敢地以筆做器,沖鋒陷陣,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他們同時也遭到了敵人的重點攻擊。面對這一現實,偉大的黨組織挺身而出,分東西兩線開展救援工作。茅盾稱這一活動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此言不虛。正是一位又一位的黨員冒着生命危險,拯救了屬于中華的文脈,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精神文化财富。身為新一代青年,我們也應勇敢肩負責任,奮力向前!

——21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蒲岚

今天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舉辦于中山圖書館的“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紀念”文獻展,這次參觀使我收獲頗豐。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最艱難困苦的時期,一批愛過進步人士舉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為中華文化事業留存珍貴薪火。而在他們舉旗站穩的背後,更有偉大的中國共産黨作為最堅實可靠的後盾。這次文人救援大行動,是中華文化事業與文化精英的獲救與保存,是粵港澳抗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紅色精神與甯死不屈、百折不撓的中華民族氣節的傳承。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永遠銘記如此精神,不斷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

——21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晏雨柔

今天和老師同學一起參加中山圖書館舉辦的“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紀念”文獻展,讓我感悟頗深。作為粵港澳地區抗戰史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名人大營救行動,不僅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為新中國文化事業建設留存了寶貴薪火。參與這次活動的共産黨員及廣大人民群衆克服種種困難,作出了重大犧牲,這種為國奉獻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甯死不屈的氣節值得我們銘記與學習,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向革命先烈學習,牢記使命,勇敢向前!

————21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劉蘇蘇

故紙無聲,默訴風雲。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本次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覽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深入挖掘,仔細梳理出大營救轉移路線,重現營救過程的艱辛和風險。跨越粵港澳三地、行程上萬裡、秘密護送800多名文化名人脫險,這場大營救是中國共産黨創造的抗日奇迹,是粵港澳地區抗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港澳地區曆史文化融合的見證。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學習黨的曆史,傳承紅色血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1專門史專業 高楠

在此次“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紀念文獻展”的參觀中,我看到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了“搶救”文化名人矛盾、柳亞子、梁漱溟、薩空了等人所作出的努力,看到了中國共産黨對于文化的重視。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能夠在那麼艱苦困難的條件下給後來的中國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财産。

——21中國古代史專業 鄒生琴

很榮幸今天可以參觀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看着牆上的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仿佛訴說着當年這段驚心動魄的營救。這不是一段躺在曆史教科書中的光榮事迹,也不如故宮文物轉移那樣被人熟知,它是粵港地區人們如數家珍的驕傲,是東江抗日遊擊隊拼死守護的文化火種。我們營救不僅僅是文化名人,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得以支撐我們邁入今日的繁榮。故紙無聲訴風雲,風雲變幻故紙展。很感謝每一位平凡而鮮亮的先輩,他們的無畏付出,換得我們今日的繁榮安康。

——21文藝學專業 梁冰雪

非常榮幸有此次機會與張麗軍老師、暨大太阳集团1088vip同學們一起前往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觀看“故紙無聲訴風雲——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勝利80周年文獻展”。通過張麗軍老師和講解員姐姐的講解,我深刻感受到了我黨的領導的正确性。在危機時刻,不僅從武裝層面護國,而且也保護文學藝術。及時營救了柳亞子、宋慶齡、茅盾、梅蘭芳等文化名人,為我國的文學藝術發展保留了火種和命脈,同時為嶺南兩廣地區的文化提供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此地區傳播和弘揚了如戲劇、話劇等優秀藝術形式,為我們嶺南兩廣地區的藝術底蘊添磚加瓦,也為嶺南地區的教育界輸送了大量的精英,為嶺南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

——21漢語言文字學專業 羅鑫玥

故紙無聲勝有聲,盡訴風雲幾時休!中山圖書館展出的旨在紀念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80周年的文獻展深入挖掘那個年代的史料,清晰詳細地介紹負責營救的隊伍以及身陷囹圄的文化名人。通過此次的參觀活動,讓我對這段曆史有了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被那個年代那一代仁人志士強烈的愛國心、責任感所折服。同時此次的救援活動也留存了中國文脈,内心震撼良久!

——21曆史文獻學專業 杜赟梅

故紙無聲訴風雲!在太阳集团1088vip的領導與組織下,有幸與太阳集团1088vip的同學一起觀看中山圖書館展出的旨在紀念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80周年的文獻展。通過講解員的耐心講述與張麗軍老師的細節補充,深入挖掘那個年代的史料以及人物故事,清晰詳細地介紹負責營救的隊伍以及身陷囹圄的文化名人。人是社會發展的産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國共兩黨在危機四伏關鍵時期的合作,才使得在衆多領域成就顯著的文藝工作者得以保存并繼續發光發熱。通過此次的參觀活動,讓我對這段曆史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被那個年代那一代仁人志士強烈的愛國心、責任感所震撼,感謝如今和平發展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安穩。

——21古代史專業 梁雅婷

一直以為,中山圖書館僅僅是一座容納書籍的房子,不曾想在這篇土地上還發生過這麼多令人動容的事迹。在講解員的帶領之下,由這片土地發散出去的故事慢慢浮現于腦海。一幅幅黑白的照片,斑駁的畫報,泛黃的書籍,都在講述着那一段苦難卻飽含激情的時光。參觀完畢,思緒卻久久拉不回現實。多虧了一次救援計劃,文明的火種才得以存續。

——21出版專業 陳昊


圖片|羅鑫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文字|侯瓊玲

排版|林振宇

初審|鐘溪

複審|肖丹

終審|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