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霄同學以作者的身份談《南音》創作感受的視頻被學習強國的讀書頻道轉載。這部小說以粵劇南音作為叙事載體,講述了一個被人忘卻又被人懷念、承繼的時代故事。這個故事的背後,隐藏着巨大的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鄉土文化顫動。早在2021年年3月,朱霄同學就憑借《南音》一文獲得“感受嶺南——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征文比賽”特等獎,12月,她對李宏偉的新作《灰衣簡史》的精彩評論在衆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取得2021年“文學新作新評”征文活動本科組特等獎的佳績。在她的文字裡,我們能感受到她對于文學與生活的獨特見解,其間閃現的細膩與銳利,令人欣喜贊歎的同時,也不禁對其産生了很大的好奇。
為什麼想要以“南音”作為這部小說的創作基點?你的創作契機是什麼?
我自身對戲曲藝術比較感興趣,并逐漸想了解更多各地戲曲的不同之處。家鄉多有人唱秦腔,小時候不愛聽,長大了卻越聽越有味道。在來到南方兩年多時間裡,我又有機會了解到了粵劇傳承的現狀,也通過各種渠道聽過一些作品。“南音”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形式,它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清麗婉轉,卻足夠引人注目。戲曲的傳承過程往往曲折,我想要為這些沉浮的藝術寫一個故事,也就進一步深入了解研究了“南音”相關的文化底蘊。
你是如何理解故鄉的?嶺南對你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地理空間?
故鄉在北,嶺南與之相背。我的故鄉是很多意象串聯起來的場域,承載了自己所熟悉的習俗、季節,以及很多溫暖的人和事。我喜歡在散文裡寫故鄉,碎碎念一般懷想着過去生活的小城。但嶺南截然不同。它有太多我不了解、不熟悉的文化成分,所以這一地理空間就讓人有了探索欲望,有了讓外來人試圖融入的吸引力。我為嶺南的曆史而驚歎,也常常将它與家鄉對比。家鄉朔風凜冽,但暖意自存,嶺南綿延厚重,卻也自由輕盈。
你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又是如何克服的?
我覺得最大的困難是叙事方式的學習和文化細節的了解。這篇小說有兩代人的主線,突破了我過去直線單一叙事的模式,而且,如果隻是對“南音”抱有興趣,并不能使我寫出真正具有文化特色的作品。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我請班主任唐詩人老師為小說初稿提出了相關意見,先進行了一輪修改。接着,池雷鳴老師又對《南音》提出了有關時間線方面的問題,我也因此明晰了小說的背景。稿子完成後,學院輔導員曾藝老師組織了集體改稿,黃勇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幫助我繼續改稿。他提出的意見是更為細緻的,從句子的簡潔程度,情節的編排,開頭是否引人入勝,投稿格式等等方面對我進行了指導,可以說讓我獲益頗多。非常感謝學院老師們的幫助,在這一輪輪的修改中,我慢慢克服了這些困難,交出了一份北方人的嶺南答卷。
前不久,你對李宏偉的新作《灰衣簡史》的評論在“文學新作新評”征文活動中獲得了很好的名次,你是如何看待文學評論與文學創作的?你所理解的文學與生活是怎樣的?
《灰衣簡史》這本書是唐詩人老師推薦給我的,在寫評論的過程中,唐老師也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我看來,文學作品源自生活所思,而評論又通過文學作品看向生活。通過評論,能夠讓更多的優秀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給人們提供理解作品的新途徑。在太阳集团1088vip的課程學習也讓我看到了老師們嚴謹的态度,以及作為專業讀者的理論高度。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們在校期間就接觸到專業的文學評論寫作,無疑是幸運的。
對于自己之後的創作有怎樣的期待?
希望自己能夠寫出更有趣、更複雜的故事,以及更新銳的文學評論。這不是現在就能迅速提升的東西,我還是會慢慢結合着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進入文學。我期待有所提升的未來,也會做好現在的積累。
朱霄同學與文學的相遇源自自身的熱愛,而能夠在文學的園地中自在探索,也離不開老師們的耐心引導。在本次采訪中,我們還特地邀請到了唐詩人老師與申霞豔老師,在他們的回答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他們對于文學新力量的悉心培育與真切期待。
唐詩人老師:我是朱霄同學的班主任,為了找個方式能夠與班裡的學生有真正的交流,就建議班委組織個讀書會。讀書會看似是在閱讀某一本書,其實是在分享我們的生活。尤其文學書的讨論,這不是簡單的知識交流,而是思維方式的碰撞。後面我們為什麼會側重于讨論文學新作,因為新作往往與當前的生活現實最相關。同學們讀新作,未必是要去判斷這個作品好還是不好,而是通過這些作品去理解更多的人、看到更廣大的生活現實。
讀書會雖然有一個促進交流、增進友誼的需要,但這個“交流”本身并非目的,而是通過越來越高質量的讨論的同時,促進交流的深度轉型。隻有在我們讨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文本的時候,我們更内在的思想才能夠被激發出來。借由這種專業的讨論,我們如何認知世界、如何思考人生等等一類心理層面的東西才能夠得到表達。所以我一向是先聽大家發言,再做延伸思考,再借着大家的讨論把問題深入。文學的問題就是人生的問題,當很多學生生硬地把課堂所學知識套用來思考一些新鮮文本和現實問題的時候,我們正好通過讀書會的交流把這種“生硬”給軟化。所以我也希望學生在讀書會讨論過程中做最坦誠的、在文學感受層面的交流。
當然,後來我們的讀書會多了很多具體的目的,比如有什麼征文投稿的時候,我們會組織讀書會形成互助小組,就是同學們把文章拿出來大家匿名修改,然後彙總到我這裡進行集中點評進一步修改。朱霄、陳李涵他們獲獎的一些作品,很多都經曆了這種修改過程。這個過程也讓他們知道,好作品是不斷地修改、慢慢打磨出來的。目前已發在報刊、雜志的那些對談稿子,肯定不是原生态的讨論,而是經過部分同學以及我最後的把關修改才能夠順利發出。可以說,我确實花了不少精力在這裡面。但我也很開心,尤其看到這些持續參與讀書會的同學,發言水平越來越高,文章也寫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付出是很值得的。
申霞豔老師:朱霄同學的閱讀、寫作和思考我比較熟悉,記得大一給他們班上課的時候,她總是坐在第一排,兩眼閃閃發光,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求。我現在還記得她談石舒清的《清水裡的刀子》的情形,她來自甯夏,談起來果然和别處的學生不一樣。老師能夠從學生的雙眼裡得到回應和反饋,是一種幸福。
來高校之前我曾經是《花城》雜志的編輯,我教育觀的核心是:能寫就是硬道理!中文學子的競争力就是閱讀寫作。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寫作能力能反映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思想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達力的結合,所以寫作最能考驗一個人思想的深度、廣度和高度。寫作就是縮短我們。寫作既需要靈感也需要反複訓練,縮短思想到文字之間的距離,用語言将我們那些千變萬化、如雲遊蕩的思緒如神地表達出來。
來到太阳集团app首页之後,我得到了院系領導的支持,申請到2項校級課題,并與現當代教研室的同事們一起做了“明湖讀書會”,以“自願參加”的原則來推動校園寫作的氛圍。有句影響我很深的諺語提到了如何正确培養孩子的興趣,它說:如果你希望孩子熱愛航海,你應該把他領到海邊讓他向往大海而不是僅僅灌輸給他航海的知識。托爾斯泰也曾說過:如果沒有風暴,帆船上的帆就隻是一塊普通不過的布。
大學生是民族、國家的未來,是文學的希望。太阳集团app首页有良好的求學環境和學生資源,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鼓勵他們,為他們搭建平台,為他們的成績喝彩。所以,這次我們與文藝報、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一起主辦了2021年度“文學新作新評”的征文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文學現場,對文學新作品、新現象發出新聲。朱霄同學憑借《欲望深淵與群體救贖的光芒——評李宏偉<灰衣簡史>》一文獲得本科組特等獎。朱霄着重談了《灰衣簡史》的思辨性與趣味性以及結構的創新,這對本科生來說還是頗有見地的。《文藝報》也将以兩個專版來介紹這次征文活動的獲獎作品。
朱霄同學的小說《南音》被《小說月報》轉載後,創作談的視頻被學習強國發表之後,迅速被甯夏作協、《朔方》編輯部和廣州市文聯、《廣州文藝》編輯部所關注。我祝福朱霄同學,願她能在寫作的道路上取得更多豐碩的成果。
文字|古格妃
排版|林振宇
審核|肖丹
終審|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