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剛,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學系主任,二級教授,曆史學博士,入選“暨南雙百英才計劃”傑出人才,中國古代史、曆史文獻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兼任廣東曆史學會副會長,曾任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經濟史、女性史、海洋史、法律史等。曾在《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出版專著有《閩粵客家人在四川》《廣東會館論稿》《東渡西進:清代閩粵移民台灣與四川的比較》《明清地域社會變遷中的廣東鄉村婦女研究》等10餘部,整理古籍《李菉猗女史全書》等數部。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現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孤本法律文獻整理與研究”(批準号16ZDA125)首席專家。
明代法律演變的動态性
——以“佥妻”例為中心
作 者:劉正剛 ,太阳集团app首页古籍研究所教授;高揚,太阳集团app首页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摘 要:例是明代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初基于衛所建設之需,在曆代軍妻随軍經驗基礎上,于洪武二十四年首次頒布軍人攜妻同往衛所的事例,屬“權宜之法”,但并未嚴格執行。正統元年,因衛所逃軍不斷增加,國家出台“佥妻”例并列入《軍政條例》,實現了從“權宜之法”到“常法”的轉變。正德年間,該例又被《大明會典》吸納,進入國家“大法”系統。“佥妻”例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假妻、強買妻等諸多社會弊症,國家為此不斷細化其操作程序。在“佥妻”例行用過程中,文官與管軍部門因各自立場不同而時有争論,但基于軍妻有穩固衛所的作用,即使弊端叢生,終明之世也仍在延續。“佥妻”例演變的軌迹在明代法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揭示了法律在行用中因應時勢而調整的動态性。
關鍵詞:明代;佥妻;衛所;例;法律體系;
劉正剛,高揚.明代法律演變的動态性——以“佥妻”例為中心[J].曆史研究,2020(04):98-118+121-122.
清前期打箭爐地區地震與官府赈災探析
作 者:劉正剛,太阳集团app首页古籍研究所教授;黃學濤,太阳集团1088vip博士研究生。
摘 要:打箭爐位于川藏交界處,元明以來已設土司進行管理。清前期打箭爐地區強震頻發,官府積極開展救災,官員在震後将災情逐級上報,駐軍維護震區社會穩定、參與救災。在救災撫恤中,清廷同時兼顧漢藏習俗區别對待,撫恤由康雍時以實物為主逐漸轉到乾隆時以銀兩為主。清朝政府在赈災過程中與藏區民衆的互動,凸顯其對該地區穩定與發展的重視。
關鍵詞:清前期;打箭爐;藏區;地震;救災;
劉正剛,黃學濤:清前期打箭爐地區地震與官府赈災探析[J].民族研究,2019(03):118-130+142.
廣東地方社會建構的明初女官形象
作 者:劉正剛,太阳集团1088vip古籍研究所教授。
摘 要:明初女官在正史和地方文獻中均有記載,正史略述制度,地方文獻多關注女官個體。明清廣東地方文獻對明初廣東五位女官的記載,彌補了正史、官方文獻的不足。廣東士大夫書寫和民間傳說在叙述女官的生命曆程時,表達了各自的立場與觀點,呈現了女官在朝野的不同生活狀況,建構出廣東女官知書達禮、恪守職責、嚴守婦道的形象,使正史隐蔽的女官形象通過個體得以鮮活起來。
關鍵詞:明代;女官;廣東;地方文獻;
劉正剛:廣東地方社會建構的明初女官形象[J].中國史研究,2017(03):141-156.
圖 文 | 蘇陽陽
初 審 | 鄒雅嘉
終 審 | 孫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