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學術 | 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劉永連教授

發布時間:2022-02-28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劉永連,1968年生,山東梁山人,現為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所長。早年先後攻讀并獲取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隋唐史方向、太阳集团app首页專門史專業中外關系史方向碩、博士學位。學術上繼承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之傳統,長期關注陸、海絲綢之路交通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立足廣州近海之特點,側重于海上絲路交往和東亞海域文明的研究。視野上放眼于中西交往的宏大空間;文獻上注重域外文獻與中國文獻的互補作用;方法上留心海上活動與内亞腹地之間的聯動,宏觀世界與微觀事物之關系以及區域之間的比較研究。20年來,秉承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外關系史自朱傑勤先生以來的學脈、學風,堅守中外關系史學科在中國南方的橋頭堡,曾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科研課題十餘項,出版《突厥喪葬風俗研究》《近代廣東對外絲綢貿易研究》《十六世紀前的中國與世界》《陸海絲路與文化交流》《東亞世界與古代中國》等著述十餘部,在《文史》《世界曆史》《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韓人文科學研究》等海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約百篇。已有成果先後獲得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出版獎提名獎,2016年第九屆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獎項。近年來,亦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海交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朝鮮史研究會理事、珠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被《中國與域外》等學刊聘為編委、顧問。



區域和民間視域下中朝儒學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

——以朝鮮儒士魯認的福建之行為中心


作   者:劉永連,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外關系研究所教授。

摘 要:壬辰戰争(1592—1598)中,朝鮮士人魯認不幸被俘至日本,在日期間結識明朝差官林震虩、陳屏山等人,并由他們幫助逃到中國福建。在客居福建的三個多月裡,他與當地儒生講論經學,深度交流,增進了兩地儒學界之間的相互了解,亦促進了雙方的協調和發展。這次生動而深刻的儒學文化交流反映了中國與朝鮮半島在國家層面(使者、京城)之外區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價值。比較之下,朝天、燕行等使行錄史料反映中朝文化交流多屬國家和中央層面,官方特色極其濃厚。而魯認以流亡儒士身份來華,帶動了地方和民間文化交流,因其自由度大而涉及層面更多、程度更深,同時這類活動記載不多,故而價值獨特而且重大。


關鍵詞:魯認;《錦溪先生文集》;儒學;中韓文化交流;


劉永連.區域和民間視域下中朝儒學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以朝鮮儒士魯認的福建之行為中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0(06):93-101.



華夷秩序擴大化與朝鮮、日本之間相互認識的偏差

——以庚寅朝鮮通信日本為例


作   者:劉永連,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教授;謝祥偉,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研究生。

摘 要:李氏朝鮮宣祖庚寅年(1590年),經日本兩次遣使請求後,朝鮮在沒有奏報明朝的情況下向日本派出通信使,并與日方産生了一系列摩擦事件。剖析這次通信使活動,我們發現傳統的東亞世界國際秩序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即以中國為核心的華夷秩序影響周邊國家,在朝鮮、日本擴大化為各有核心的小型秩序圈。在華夷秩序擴大化背景下,朝鮮與日本在交往過程中皆抱有一種自我優越感,并企圖把對方納入以自己為核心的華夷秩序圈,結果導緻雙方對相互政治關系産生認識上的偏差,以緻構成摩擦。由于華夷秩序在兩國擴大化的态勢不同,朝鮮和日本在處理這些事件的過程中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認識古代東亞國際關系的豐富特征,并找到其向近代演化的某些線索。 


關鍵詞:庚寅通信;華夷秩序;東亞國際關系;朝鮮;日本;


劉永連,謝祥偉:華夷秩序擴大化與朝鮮、日本之間相互認識的偏差——以庚寅朝鮮通信日本為例[J].世界曆史,2015(02):60-68+159.



明清鼎革後東亞文化共同體内各國的中國觀

——以安南使人對“薙發易服”的态度為視角


作   者:劉永連,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教授;劉家興,太阳集团1088vip中外關系研究所研究生。

摘 要:清乾隆末期,安南正值後黎與西山政權更替之時,兩朝使人面對清廷薙發易服令做出了看似截然不同的回應,其實背後蘊藏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及政治邦交考慮,反映出這一時期安南對清朝的心态和中國觀。随着時間的推移,安南的态度逐漸發生變化。不僅安南如此,明清鼎革以後,東亞文化共同體内各國的中國觀頗為複雜,朝鮮、日本等國均有自身的審識度量。三國對清代中國雖都持排斥态度,但基于自身特點又各有不同表現。這顯示出周邊國家在與中國漸行漸遠的過程中頗具特殊情态,而其背後的複雜因素不但構成當時特有的東亞國際關系格局,也為後來這些國家走上各自的發展道路做了鋪墊。

關鍵詞:東亞文化共同體;明清鼎革;薙發易服;中國觀;中外關系;


劉永連,劉家興:明清鼎革後東亞文化共同體内各國的中國觀——以安南使人對薙發易服的态度為視角[J].世界曆史,2017(02):46-58+156.



從日本史料看近代日本勢力對西沙群島的滲透

——以1921—1926年何瑞年案為中心


作   者:劉永連,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外關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盧玉敏,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外關系研究所研究生。

摘 要:近代以來,日本曾以種種手段長期滲透南海地區,嚴重侵犯、損害了我國海洋權益,然而國人在許多環節上對其詳情并不了解。較近解密的日本政府檔案以1921—1926年何瑞年案尤為詳實,既透露了日本政府操縱其商人收買、勾結何瑞年等盜采我國海洋資源的諸多細節,亦浮現出其背後一些政治因素,同時還反映出當時我國海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弊端。


關鍵詞:海疆制度;西沙群島;日本勢力;何瑞年;


劉永連,盧玉敏.從日本史料看近代日本勢力對西沙群島的滲透——以1921-1926年何瑞年案為中心[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8(01):161-172+216.




圖 文 | 蘇

初 審 | 鄒雅嘉

終 審 | 孫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