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常有粵方言愛好者在網絡傳遞訊息,謂粵語經聯合國公認為完美的世界語言之一,上億人使用之。人們自然就聯想到饒秉才教授研究粵方言,努力發掘和弘揚中華文化瑰寶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他是在國内外學術界享有盛譽的語言學家。
英國劍橋大學名人傳記中心一九九五年出版的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 (Twenty-Third Edition)和美國名人傳記中心出版的The 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 (Fifth Edition)都介紹了饒秉才教授的生平事迹和學術成就。
在Google網站、百度網站輸入“饒秉才”字樣,就有詳細的事迹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語言學家文庫名錄網站、太阳集团app首页和香港大學合編的“粵方言研究”網站、《百年太阳集团app首页人物志》均有記載饒秉才的事迹。
如同一首名曲、一首好歌、一首好詩很快就會衆口和鳴頌唱一樣,《廣州音字典》自1983年發行以來至2015年已再版重印48次,一百多萬冊,被評為廣東省最暢銷書,進入千家萬戶,存放在海内外的圖書館。它的編者是著名語言學家、原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饒秉才。他主導合編的《廣州話方言詞典》也被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1979年以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教學研究 開拓創新
饒秉才教授在教學和研究的實踐中貫穿着開拓創新的精神。
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對外漢語教學系”,曆經三十多年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對外漢語教學系”的創建人是饒秉才教授。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改革開放蓬勃發展。漢語教學不能隻停留在國内學生,還必須招收外國留學生。饒教授洞悉漢語言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于是優先創建了太阳集团app首页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并擔任教學中心主任。從1983年到1985年,該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快速成長,擴大為對外漢語教學系,饒秉才教授任系主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對外漢語教學系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廣泛招收國外留學生。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和漢語教學從而逐步走出國門,遍及五洲四海。
饒秉才教授又是粵方言、客家話方言研究的先驅,并在改革開放的人員流動大潮之中出版了最早的《廣州音字典》、《廣州話方言詞典》、《客家音字典》等大着。方言字典、詞典的出版,通過音義對照幫助方言區的人學好普通話,幫助進入方言區生活和工作的人學習和掌握好方言,使得南來北往的政經和交化交流更加通暢。粵方言、客家話方言的科研成果,惠及廣東、廣西、港澳、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美華人等八千多萬人口,真可謂旱天雷、及時雨。
饒秉才教授不僅與時俱進著述出版語言工具書,而且積極參加籌備和成立各種學科學會,并擔當重要科研角色,主導科研。他先後擔任過的主要職務有:語言學教研室主任,漢語教研室主任,對外漢語教學系主任,中國語言學學會理事,中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廣東省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和秘書長,廣東省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廣東分會理事會理事,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顧問,香港語言翻譯中心顧問。此外,饒秉才教授還先後應邀到香港大學中文系和語言研習所及香港中國語文學會作學術演講,曾應邀到美國和德國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一九九二年自太阳集团app首页退休後,饒秉才教授移居美國,其學術研究活動和著述從沒有休止。他不僅應邀參加一些國際學術研讨會,還在加州與一些大學機構籌辦過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研讨會,擔任過普通話比賽的評判,到加州的中文電視台作學術講座。除此,饒教授幾乎每年都應邀回國參加學術研讨會,發表論文。更大量的著述工作則是為各種暢銷字典、詞典進行修訂再版和新詞典的編輯付印(詳見後面6、7、8、9頁)。
可見,饒秉才教授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從校園走向國際,步伐堅定,铿锵有聲。
師出名流 治學嚴謹
饒秉才教授從事語言教學與學術研究逾一甲子,成就巨大,非一日之功。正如老子所說: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饒秉才教授厡籍廣東省興甯市,一九二八年七月出生。一九五三年畢業于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師從中國語言學大師王力和著名語言學家岑麒祥。畢業後至1955年曾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1955年至1992年先後在中山大學中文系、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和對外漢語教學系、華南師範學院 (現為華南師範大學) 中文系任教。饒教授開出的本科生課程有: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語方言學;研究生課程有:漢語方言學研究、普通語音學、語言學新學科、語言學專題講座;外國留學課程有:漢語基礎、實用漢語口語、實用粵語口語、漢語對外貿易會話。饒教授從事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漢語方言、現代漢語、普通語音學、語言對比和方言字典、詞典編寫,以及語言鑒别和語言學理論。饒秉才教授畢生沉潛語言學,兢兢業業,心無旁鹜。
饒秉才教授是一位作育英才的良師,近四十年的教學生涯,培養的學生數以萬計。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遍布世界各地,真正是“桃李滿天下”。他所培育的才俊,經曆四、五代,不少都成為“博士導師”了。
饒教授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備課功深,授課嚴格,講解深入,不厭其煩,是學生們所公認的。即便是後來成為碩士生的導師,當上系的領導,工作繁忙,他還親力親為,兼顧授課,不下講壇,得人敬重。在太阳集团app首页,他曾先後多次被評選為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
中國有七大方言,其中的粵方言、客家方言、閩南方言,都是饒秉才教授研究所涉及領域。漢語言體系包含語音、詞彙和語法三大要素。需要付出非凡的功力,挖掘和融會貫通這三大要素,才能編出字典、詞典,指導人們掌握和學習特定的方言。可以說,饒秉才教授把全副精力投入到南國三大方言的研究中去,進行抽絲剝繭式探索和整理,在此基礎上編纂出多種方言字典、詞典。這些語言工具書具備科學性、系統性、通俗性,價值連城。
暨南情深 為人師表
饒秉才教授的教學實踐、學術生涯大都在華僑最高學府太阳集团app首页度過。他是傑出的漢語言學家,成就顯赫;他是一位作育英才的良師,忠信笃敬的楷模。
一九五八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在廣州石牌重建。饒秉才老師從中山大學調過來即參與中文系的開辦工作。當時中文系剛建立,教師不多,沒有正式的系主任。饒老師一面擔任教學工作,一面兼任系的教學業務秘書、系務委員和系學術委員和語言學教研室主任,協助在外單位兼職的系主任全面管理系的教學工作。筆者一九六一年就讀暨大中文系,聆聽過饒秉才老師講授“語言學概論”。他授課普通話純正,通俗易懂,條理清晰,初受啟蒙,印象深刻。當時,饒老師與政治秘書一起帶領師生積極參加建校勞動,例如修建教學大樓基地、修築校道、挖明湖和南湖、植樹美化校園,等等。師生汗水一處流,那種情懷日久難忘。
一九七八年暨大複辦,饒秉才教授從華南師範學院(現華師大)調回來,再次參與暨大中文系的籌辦工作,曆任系務委員、學術委員和語言教研室主任工作。文革過後複辦,教材、教法、設備以及師資都缺乏,授課對象參差不齊,生活和工作條件也差。在這種環境下,饒秉才教授無愧于再次充當“開荒牛”,和中文系的師生一起,教學與管理兼顧,克服種種困難,讓中文系走上正軌。不僅如此,他從1983年便開始招收研究生,開始科研活動。饒秉才教授還發揮創意,與時俱進,在對外漢語教育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在南國方言的研究中闊步向前,取得顯赫成就。
在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學研究幾十個春秋,經風曆雨,輾轉奮發,饒秉才教授結下了深厚的暨南情。
2006年太阳集团app首页舉行100周年校慶,年逾古稀的饒教授偕夫人欣然報名回校出席了慶典。他十分關注暨大的發展壯大,每年回國都回暨大校園住些日子,會見新老校領導和老同事及教過的學生,感到無限的欣慰。110周年暨大校慶将至,饒教授仍想回校一行,但行動欠便不得不抱憾了。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饒秉才教授移民加州,他非常喜歡參加暨南校友的聯誼活動,主動交會費,還出好主意。他總是滿臉笑容、穿着整齊、和藹可親,毫無架子,談吐儒雅,平易近人,不管是老的、年青的校友都相處融洽,保持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在南、北加州暨南校友會都有他活動的身影。饒教授伉俪還被聘為暨大南加州校友會的顧問。
南加州校友會的劉松才學長,原先是年逾六旬的泰國華僑,成為饒教授對外漢語教學系的學生。劉松才自從在洛杉矶與饒教授不期而遇之後,就經常師生歡聚在一起。劉松才比饒師年長六歲,說饒教授是他最可尊敬的系主任。他們每次師生相聚都相互祝頌福壽延年,相敬如賓。
在美國國防大學主持漢語教學的林柏松教授感慨地說:“在太阳集团app首页進修和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有幸成為饒教授的門生,在學術上得到他的啟蒙。饒教授嚴謹治學态度,熱心扶掖後輩的優良品德,令我終身難忘!”林柏松與饒秉才教授保持着密切聯系,經常相聚,甚至一起出境度假旅遊。
記得在一九九四年初秋的一天,饒秉才教授駕臨我的外賣小餐館看望他的學生——筆者本人。自從畢業離開了暨南園,曆經二十六載我沒有拜見過尊師饒教授,想不到在異國他鄉,在洛杉矶,這位尊師會主動出現在學生為生活拼搏的坊間。
當時見到尊師紅光滿面,笑意甜蜜,深感親切和欣慰。因為太感動了,加上忙碌,二十多年的話語不知從何說起,連沏杯茶端道好菜孝敬饒師都沒有,匆匆就和饒師握别了。當時我答應要把他教過的文科生校友都找齊,并邀請老會長雷博平一起來歡聚。這是唯一的見面禮。饒師滿高興的,因為他滿腔的暨南情懷将得到抒解。
很快!中文系、新聞系、政經系的校友一聽說饒教授來到洛杉矶,都很興奮!紛紛表示要拜會恩師。利用一個周末的晚上,雷博平老會長設宴歡迎饒教授。師生們跨越了太平洋,圍成一大桌,說不完的話題,由衷的感慨,親切的情誼,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當晚,時任《僑報》記者的蘇夏校友不失時機地即興采訪,及時報道。漢語言學家饒秉才的事迹很快在華人小區傳揚開來,也帶動了更多暨南校友加入校友會。
自那之後,饒師與我之間的聯絡就沒有再間斷過,即便他搬居北加州之後,也保持通訊聯絡,而每當他回洛城小住,我們就茶叙拉家常。饒師不僅學問到家,修養也到家。和饒教授相處過的人,公認他崇尚禮儀,人品随和。上茶館,他愛争着結賬,給人敬茶;上他家,招呼殷勤,以客為上;迎送客,站門外行注目禮,微笑親熱,揮手緻意;發賀卡,搶在時間的前頭,深情賀節。上了年紀的饒師,不再操縱汽車方向盤,每逢聚會多數由我接送,臨别時不管遇上風雨或烈日,他都站在家門外道别,不肯先入屋,我隻好快點把車開走,離開他的視線。校友會組織郊遊活動,饒師即使腰腿不靈活也拄着拐杖興緻勃勃地随行。有時請教饒師一些詞語,他會作出多音多義正反語意的詳盡的解釋;學生我有時送上詩文讓饒師教正,他愛用鉛筆(不是為師通用的紅筆)點劃,甚至送上參考數據以作進一步的修改潤飾。饒師送給我他編輯出版的字典、詞典好幾本,還關懷我的“學業有專攻”,曾推介我應美國國防大學的招聘,以便去執教漢語。基于主、客觀的原因,我沒有達成他的期望,辜負了饒師的一片盛情。
饒教授不僅是一位素養優秀的教員,而且是一位慈祥的好家長。他能走出書齋進入廚房燒幾道好的廣東菜,協助夫人維持家計。養育子女五名,均成功地在海外和香港立足興家;當兒女們有了新生代的時候,饒秉才教授伉俪退休之後就成為出色的“救火隊員”,分别住進過位于德國、南北加州和香港的五個子女的家庭,撫育孫輩健康成長,無愧于光榮的祖父母。當孫輩們在中學、大學結業行畢業典禮時,饒教授伉俪都高興地出席,見證孫輩成長的曆程。饒教授身處海外,非常重視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他的兒孫輩受他的熏陶,在家裡都能說國、粵語,保留中華文化習俗,歡度中西節假日不偏不廢。饒教授的小女兒饒穗,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然後在對外漢語教學系任教。為了傳播中華文化,饒秉才教授更成功地将她輸送到美國國防大學中文系任教。
辛勤耕耘 著述等身
任何一個成功人士,都有非同尋常的付出。
筆者有機會陪同饒教授出入于洛杉矶的華人小區,他有一個喜好,就是逛書店和到圖書館浏覽,買書買報。作為語言學家,饒秉才教授感到知識的海洋深廣無涯,語言的發展變化沒有止境,所以學習不停步,研究無止息,在校園裡,在自己的書齋,在日常的生活空間,在整個生命的長河裡,都不停地思索和耕耘。饒教授最清楚《新華字典》的再版次數和狀況。以他主編的《廣州音字典》為例,再版達48次,每次再版都跟進加以修訂、補充、并回饋讀者的點評,這其中需付出的巨大精力可想而知。那麼多種類的方言字典、詞典,出版前後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就難以推算了。
寫小說、散文、詩歌,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編纂字典、詞典,每個字、詞的形、音、義都必須是有根有據的,連标點符号也不能弄錯。這是一項繁瑣、仔細而又顯得枯燥的工作,一般讀者難以領略。在編輯、修訂的過程中,計算機科技幫不上大忙,最好的助手是饒教授的夫人周之英老師,抄寫、剪貼、反複校對,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出版社,夫妻倆真是數十年如一日,生活上事業上都形影不離。
饒秉才教授的部份豐厚成果如下。
[字典詞典]
《廣州音字典》(饒秉才編,1983年5月先後由廣東人民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出版,至2015年4月已重印48次,發行一百多萬冊。1991年評為廣東省最暢銷書籍。2016年秋修訂第四版出版。)
《廣州話方言詞典》(饒秉才、歐陽覺亞、周無忌合編。1981年12月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此書被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評為1979年以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出版以來先後修訂多次,暢銷國内外。)
《廣州話标準音字彙》(饒秉才、周無忌合編。1988年2月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重印多次。)
《廣州話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2016年秋修訂本出版。)
《客家音字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現代漢語虛詞》(1981年5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饒秉才參加編寫。)
《廣東話、客家話、潮汕話與普通話對照詞典》(歐陽覺亞、饒秉才、周耀文、周無忌編着。2005年9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廣州話俗語詞典》(歐陽覺亞、周無忌、饒秉才合編。2010年商務印書館 [香港] 出版繁體字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簡體字版。)
《普通話廣州話詞彙用法對比詞典》(周無忌、歐陽覺亞、饒秉才編着20110年12月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出版。)
《興甯市客家話詞典》(内附興甯市客家話語音研究,2016年秋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華人漢語速成教材》(饒秉才主編,周健等編寫。1991年1月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跟我學中國話》(錄像,錄音教材。饒秉才,何子铨,陳廷河等編寫。珠江制片廠李士溪導演。太阳集团app首页電教中心錄制。)
《每天一句話》(饒秉才,詹伯慧主編。1985年與1986年廣東電視台學習普通話電視連播節目。)
《漢語的構詞法》(1957年11月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饒秉才參加編寫。)
《古代漢語虛詞》(1982年6月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饒秉才參加編寫。)
[主要論文]
《關于編寫方言詞典的若幹問題》(1982年5期《中國語文》)
《客家方言的分布與主要特點》(1989年第3期《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總40期。)
《客家方言》、《粵方言》(《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分冊。1988年2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廣州話詞彙語法的主要特點》(《王力先生紀念論文集》1990年7月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廣州話造詞法研究》(香港中國語文學會主編《語文雜志》第11期1983年12月。)
《粵方言字音的訂音問題》(同上雜志第5期。)
《粵方言的分布和主要特點》(《第一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1994年出版。)
《廣東人學習普通話語音的一些問題》(華南師範學院《新教育》1976年第3、4期。
《試論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1989年第2期。)
《普通話、廣州話、客家話、潮州話音節比較》(《雙語雙方言(一)》1989年7月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興甯縣客家話語音》(《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讨會專集》 《客家縱橫》增刊,閩西客家學研究會1994年12月出版。)
《興甯縣客家話聲母與中古音聲母比較》(《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八次學術讨論會論文集》1994年《語言研究》增刊。)
《興甯縣客家話韻母與中古音韻母比較》(《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九次學術讨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四次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1996年《語言研究》增刊。)
《美國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近貌》(《暨南教育》1991年第2期總30期。)
《編寫廣東方言詞典的幾個問題》(1965年第1期《中國語文》。與李新魁合寫。)
《廣州話語音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研究》第4期。與歐陽覺亞、周無忌合寫。)
《廣州話詞彙特點研究》(1981年1、2期《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與歐陽覺亞、周無忌合寫。)
《關于廣州方言詞典》(1978年2期《辭書研究》。與歐陽覺亞、周無忌合寫。)
《對新簡化字的看法》(1976年華南師範學院《新教育》。與黎運漢合寫。)
《修訂廣州話拼音方案新設想》(《廣州話研究與教學》第二輯。中山大學學報叢書017号。1995年。《第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選集》1995年。)
《台山(台城)話聲母與古音聲母比較》(《第六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選集》)
《粵語區人學習普通話計算機教材簡介》(《廣州話研究與教學》第三輯。1998年2月中山大學出版社。)
《廣州話“氣”語素的語義、功能與屬性》(《廣州話研究與教學》第二輯;中山大學學報叢書017号,1995年。)
《港穗粵語差異問題探讨》(《第七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出版2000年12出版。)
《廣州話方言修辭學造詞法》(《第九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2005年12月澳門中國語言學會出版。)
《興甯市客家話聲調與中古韻聲調比較》(《雙語雙方言》第九集漢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粵方言詞語構造心理分析》(《第十一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廣西大學出版社2007年月出版。)
《廣州話特殊用語初探》(《第十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2007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論粵客方言言語鑒别問題(之一)》(語音、詞彙鑒别,《第十三屆國際粵方言研讨會論文集》。2009年香港城市大學語言信息科學研究中心出版。)
《論粵客方言言語鑒别問題(之二)》(語法鑒别,《南方語言學》第一輯。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9年出版。)
《論粵客方言言語鑒别問題(之三)》(文字、隐語、密碼鑒别,《南方語言學》第三輯。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從以上這些較有代表性的著述,我們就可以窺見饒秉才教授畢生的科研碩果和付出的精力。雖然在語言學的浩瀚湖海中它僅僅是一葉扁舟,然而如同指南針的恒古功力一樣,它已經并将繼續在漢語言的推廣發展中,在地球村語言學的研究中,在傳揚中華文化的長河中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
梅凡(作者為太阳集团app首页美國南加州校友會會長、中文系1966屆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