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平:我是不可救藥的“三書主義者”

發布時間:2022-04-28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黃漢平,男,19637月出生,廣東揭西人。

1985年畢業于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8年畢業于太阳集团1088vip世界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1年任講師。1996年任副教授。1997年受聘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4年太阳集团app首页文藝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200610月晉升教授,200812月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現為太阳集团1088vip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負責人、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

主要學術兼職有: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世界華文文學網主編,全國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國際比較文學協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翻譯研究。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學術研究》、《中國翻譯》、香港《翻譯季刊》、《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著作(含教材和編譯著)多部,主要包括主編《外國文學閱讀與欣賞》(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選編《外國中短篇小說名著選評》叢書(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1996),主講《外國文學名著導讀》(CD-ROM,北京伯通電子出版社,2003),編譯《聖誕頌歌——聖誕故事精選(英漢對照)》(河南文藝出版社,2004),編著《外國文學名著導讀》(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5),編譯《世界最優美民間故事》(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6),專著《拉康與後現代文化批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譯著《敵基督——人類兩千年之邪惡迷思》(道風書社,2016)等。


三尺講壇作耕耘樂土  堅持教學科研兩兼顧

自從1988年畢業留校于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任教以來,黃漢平教授一直堅持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先後主講的課程有:《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閱讀與欣賞》、《聖經文學研究》、《外國現代派文學研究》、《西方文論》、《專業英語》、《翻譯研究》、《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歐美文學專題研究》等。教學之餘,黃教授也積極參加各種學術研讨會,應邀參加過數十個國内或國際研讨會,足迹遍及兩岸三地和歐美、東南亞各國。此外,也曾應邀在廣州市“羊城學堂”、中山市“香山講壇”、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深圳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高校做過學術講座。

(圖為2017717日在溫哥華會議期間留影)

(圖為2017721日在約克大學會議期間留影)


人物風采

不可救藥的“三書主義者” :學生成才是最大成就

談及對這三十多年來教學經曆的看法,黃漢平教授如是說:

 “人們都說教學、科研很辛苦,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我更享受其中的樂趣,可謂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也。我以前在同學聚會上曾發表感言:我是一個不可救藥的‘三書主義者’:讀書、教書、寫(譯)書。尤其是教書這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我是發自内心的熱愛。我也愛我的學生,因為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我也學習到很多東西,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我個人微不足道,也許不是一個好老師,但始終認為,教書育人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值得每一個志業者為之奮鬥終身。在求學成長曆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好老師,并時刻感恩于心,這也激勵着我争取做一名稱職的教師。從教三十年來,我記不清講過多少節課又有多少學生聽過我的課,但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歸于我名下指導的研究生就有58名(包括在讀的碩博士研究生),其中有7名是博士研究生。他們畢業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有所成就,有不少人在高校任教,有些還取得了高級職稱并擔任研究生導師。前年,三十多歲的王中強博士升任教授,我聞訊後大為欣慰,比當年自己晉升教授還高興,後來我在微信朋友圈上轉發他的一篇文章,贊賞之餘感言道:我的學生都當教授了,看來我也成老教授了!(插播一句,其實我才五十出頭,也還不老嘛,一笑)


名利面前不浮不躁 潛心研究翻譯事業

被問到個人榮譽 ,黃漢平教授表現得尤為謙遜。他說,現在高校科研考核時興各類項目課題和評獎,說來慚愧,這方面他算是“落後分子”。十多年前也曾主持過三個省部級項目,後來當了教授就沒有主動申報項目了,自己也沒有拿什麼成果去參評各類評獎(不過倒是經常被請去當各類項目和獎項的評委)。所以被問到“獲獎狀況”,黃教授隻是笑了笑,說,“不好意思無可奉告了。我記憶中的獲獎狀況,都是十幾年前或是上個世紀很遙遠的往事了。”

其實,黃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就曾先後獲得“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研究生”和廣東省“南粵優秀研究生”稱号。再往前,還有以下在文學翻譯領域的若幹獲獎:

譯文《星期天》于1986年獲中國譯協《中國翻譯》“首屆青年文學翻譯比賽”(此賽事後來改為一年一度的“韓素音青年翻譯獎”)三等獎。

論文《勞倫斯的小說藝術技巧散論》于1994年獲廣東省“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該成果被收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第三卷)》(紅旗出版社/龍門書局,1996)。

論文《D.H.勞倫斯與弗洛伊德主義》于1999年獲“廣東外國文學學會第一屆(1990—1999年)優秀科研成果獎”(不分等級),該成果被收入《與時俱進 共鑄輝煌——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巡禮》(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02)。

論文《新千年翻譯研讨:翻譯的洲際透視》于2003年獲“‘新世紀杯’第二屆廣東文化傳播優秀論文”二等獎。


對母校寄語

1985年進入暨南園讀研究生,當時暨大剛恢複招生七年,感覺學校的規模不大,是一所Mini型大學。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我見證了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成為中國第一流的華僑最高學府,在世界上也堪稱頗具規模的名校。作為一名暨南人,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也希望母校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今年正值暨大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可喜可賀!我願意繼續為中文系的學科建設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筆者後記:終于有幸在大學第四年選上黃教授的課。印象中,課堂上的教授總是在講台上侃侃而談,不失風趣幽默。坐在講台下的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對于教學和翻譯的熱衷、對學生的耐心,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記憶尤為深刻的是,每次晚課結束,黃教授總是意猶未盡地離開教室。不知為何,看着教授的背影,我總不禁在想,回去的路上,教授會不會是哼着小曲穿過人來人往的校道的模樣,盡管四周嘈雜,但他内心始終是甯靜而愉悅的。一如他在名利前不浮不躁的心境,以及對待生活的那份從容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