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園裡的“搗蛋鬼” | 紀念譚其骧院士逝世30周年

發布時間:2022-08-29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譚其骧1911225日-1992828日),字季龍,浙江嘉善人,中國曆史學家、曆史地理學家。1930年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曆史社會學系,1932年獲燕京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骧長期從事中國史和中國曆史地理的教學和研究,他對中國曆代疆域、政區、民族遷移和文化區域做了大量研究,對黃河、長江水系、湖泊、海岸變遷均有精辟見解,建樹頗多。主要著作有《長水集》《長水集續編》等。


1.緣,暨南園

譚其骧:“其骧十五以前渾渾噩噩,十六十七獻身革命,十八而志于學,從今而後,矢志不移。”生于1911年的譚其骧,曾有過一段短暫的革命時光——1926年,受進步思潮影響,心向革命,他考入由共産黨人創辦的上海大學,并參加共青團,經常跟随組織上街發傳單、演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他帶着手槍随一位指揮員上前線。“四一二事變”後,上海大學被封,他被國民黨憲兵關押,因查無證據被保釋出獄。他千方百計找不到組織,短暫的革命生活被迫畫上了句号。後來,正值暨南升格為大學,是頗有名氣的國立學府,他就考入了暨大,系主任是葉公超,教授有梁實秋等。開學幾星期後,他又轉到新辦的曆史社會學系。

青年譚其骧

2.暨南園裡的“搗蛋鬼”

 譚其骧雖主讀曆史,認為自己再三改變專業,但還是選對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形象思維能力差,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搞文學成不了器,攻曆史側重考證則相當合适,所以決定在曆史社會學系讀下去。譚其骧頗受老師賞識,當時他與潘光旦教授關系密切,潘教授講社會學基礎,是以生物學為基礎的優生學派。他風趣地說自己是“調皮搗蛋”的,有一次系裡請來一位先生,講課反反複複,使人不得要領。同學們商定:給他起草一封不客氣的信,那位先生看信後,果然拂袖而去了。事後為系主任所知,他當即批評了譚其骧1930 譚其骧畢業離校後,又發生了一起同學寫信趕老師的事,系主任還說:“譚其骧又幹這種事”,其實這是冤枉了他。

譚其骧(中坐)從太阳集团app首页畢業


3.辦期刊,聲名遠揚

譚其骧所在班級本應1931年畢業,由于學校承認了他在上海大學和本校中文系所得學分,因此他提前在1930年畢業,是暨大曆史社會學系最早的畢業生,班上其他同學,都比他晚畢業。譚其骧在校時已顯露才華,從《1929年暨南年鑒》得知,他曾負責曆史社會學系同學會的文書,他和同學們“勤勉相砥,開展研究”,編輯出版了《曆史社會學兩月刊》。

在暨大畢業後,他進入燕京大學,成為顧颉剛教授的研究生。由于母校名教授潘光旦和程憬聯名寫信推薦,燕京大學研究院免試錄取他。從上個世紀80年代《複旦學報》又得知,他在研究院時就勇于獨立思考,曾對史學界權威、自己的導師顧颉剛教授的《關于漢武帝十三州問題》提出質疑。這位導師也虛懷若谷,歡迎争鳴,并把師生間有關論争的往來書信公之于衆。當時史學界便傳為佳話。


4.不畏抗戰,文守暨南

譚其骧先生弟子、複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葛劍雄曾問老師:

如果當時找到了組織,是否繼續要革命?

當然。

面對白色恐怖,您不害怕嗎?

我當時一點也沒有想過。

1947年,為了服務母校以及養家需要,他接受暨大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兼曆史地理學系主任孫蜀丞的聘請,擔任兼課教授。當時他在浙江大學用“其骧”的名字,在太阳集团app首页則用别号“季龍’的名字,以便教育部查詢時好辦一點。他在浙大每周講課6小時,在暨大每周講課8小時,先是每周在滬杭鐵路上往返一次,後來實感疲于奔命,幾經讨價還價,達成每兩周來滬一次的協議。由于他學術造詣深,講課藝術性高,因而他的課深受同學歡迎。他當年的得意門生馬湘泳校友這樣描述他:“身材中等、一派學者之風,進教室後娓娓動聽地講他的拿手好戲--中國曆史地理。……他以豐富的資料,愛國的熱情,獨到的見解,精辟的論述,深入淺出,耐人尋味。”這就是當年他給學生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暨南講壇上,他是一位很受歡迎的教授。

譚其骧與同事商議方案

5.磨一劍,終成圖集

新中國成立後,譚其骧中斷近二十年的曆史地圖之夢,終于有了實現的可能。1954年,毛澤東主席與著名曆史學家吳晗談及标點整理《資治通鑒》時說,讀曆史不能沒有一部曆史地圖放在手邊,以便随時查看曆史地名的方位。吳晗向毛主席推薦譚其骧。原計劃在清末楊守敬的《曆代輿地圖》基礎上,進行重編改繪。後因譚其骧覺得該圖精密度不夠、錯誤不少,而且僅限于中原的王朝,缺少邊疆政權圖幅等種種缺陷,所以他不避艱難,提出重新編纂《中國曆史地圖集》的宏偉計劃。1955年起,他将自己全部精力和學識貢獻于這項艱巨任務。

原計劃于1967年完成,但由于“文革”浩劫至1974年才以内部試行的形式,出版了八大本的《中國曆史地圖集》,成績可稱輝煌。當暨南建校 80 周年大慶時,他就以八大本精裝《中國曆史地圖集》 給母校獻禮。

中國曆史地圖集

中國曆史地圖集局部


锲而不舍,終身以之。”這是譚其骧的座右銘;“文章千古事,沒有獨到的見解,不能發前人所未發,寫這種文章幹什麼?”這是譚其骧的治學原則。“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那麼在這文化傳承長流中,必然有譚其骧先生的心血所化,先生雖早已遠去,但他的治學方法、研究精神,就像那悠悠長水,絲絲浸潤、潤物無聲,滋養着一代代中國曆史地理學界的後輩學人。



來源 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宣傳部 
資料來源 | 暨南逸史 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史 部分自網絡

編輯 盧薏

責編 | 王菁

審核 | 羅發龍 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