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簡介
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是由太阳集团app首页牽頭組建的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為國家級人文社科平台。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太阳集团app首页并發表重要講話,肯定學校“作用獨特”,勉勵學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同年12月,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校成立中華文化研究院。2019年9月,學校依托中華文化研究院,将原“華僑華人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更名并改組為“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以增強港澳台同胞的國家認同,維系海外僑胞的民族意識,提高境外人士的對華認知,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發文認定“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中心由理事會、學術委員會、管理委員會構成。理事會由牽頭單位和主要協同單位的負責人組成,理事長和中心主任由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原召集人、教育部2018-2022年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福貴教授擔任。中心内設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中西文明比較研究中心、中華文化傳承傳播智庫建設中心、潮州文化研究院。中心在北京華太阳集团1088vip設立分中心。
中心按照“内部整合、外部協作,需求導向、務實攻關,創新引領、開放靈活”的原則,整合校内和校外、内地和海外的相關資源,開展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着力構建中華文化港澳台及海外傳承傳播的學科聯盟和國際學術共同體,旨在産出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設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智庫與高端人才培育平台。
中心聚焦于研究中華文化的内涵、傳承傳播的受衆、傳承傳播的途徑三個密切關聯的問題,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促進與港澳台地區及海外各國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智慧共享,并借此增進世界各國的多元共存、彼此尊重、和平發展,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國消除文化的隔閡和誤解,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心主要協同單位在内地有中國新聞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僑大學等;在港澳台有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澳門大學人太阳集团1088vip、台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等;在海外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漢學中心、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等。
二、中心主要工作
中心自成立以來,全面拓展平台建設,打造協同創新發展高地,立足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戰略,圍繞中華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傳承傳播與創新發展,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在智庫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多維開拓科學研究,發揮中心高端智庫作用。聚焦社會發展和大灣區建設,圍繞中華文化傳承傳播主題提交咨政報告50多篇,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咨政建言、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積極申報并獲批20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及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科研成果獲獎取得突破,13項成果榮獲2020年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詹伯慧教授《漢語方言學大詞典》榮獲一等獎;16項成果榮獲廣東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7項;進行了2021、2022課題招标,培育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科研項目30項;為發掘潮州文化價值,激活潮州文化生命力,将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軟實力轉化為建設廣東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動力,促進大灣區文化建設,與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潮州文化研究專項”,2022年10月正式啟動項目申報工作。
出版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領域研究著作和學術刊物近60本,如《暨南中文名家文叢》《僑批》《海洋文化對明清小說的影響研究》等,編撰《潮學集成》(10卷)等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領域研究著作;同時通過著作外譯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出版《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華文化版)》(上下編)、《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老子》(《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日中文對照版)“中華文化外譯書系·漢字中國”叢書英譯本,等著述外譯本或外文著作已由美國、中國出版社出版,向全球發行。目前,“小說中國叢書”正在翻譯中。
在人才培養方面,踐行新文科理念,培育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火種。獲批自主設置交叉學科“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博士點、碩士點,并開始招生;以培育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為目标,啟動課程招标,12門課程立項;開展文、史、哲等多學科融合課程建設,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培育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精品課程;編寫澳門高中、初中《中國語文》等特色教材,2022年已全部出版;建設多維分層的港澳台僑及海外留學生教材體系;建立“四海藝術空間”“倉東遺産教育基地”“沉浸式文旅内容工作坊和創客實訓基地”“太阳集团app首页文物與博物館專碩教學實踐基地”等學生實踐基地,開展訓練營及系列活動,涵養中華文化傳承傳播新生力量。
在師資隊伍方面,靈活聘用,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用“長短期、校内外、專兼職相結合”的多種人才聘任模式,形成一支由著名專家學者、文化企事業一線從業人員和中青年博士為骨幹的多層次師資隊伍。
目前,聘請校外著名專家學者近20名為中心理事、學術委員、兼職教授、研究員;聚合校内相關專業正高級專家89人,多人次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敦聘中心第一批特聘研究員25名,着力建設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智庫平台。
融合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新聞傳播學、政治學、世界史、華文教育、外國語言文學、藝術學等專業力量,打造文史哲有機融合的跨學科科研團隊,由程國賦教授領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創新團隊”獲批2022年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團隊項目。
在社會服務方面,舉辦系列講座、研讨會、評獎活動。推出“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名家講壇”“潮人潮學”系列講座,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暨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高端論壇”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作專題研讨與深入闡述;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聲海”工作室、“全景故事會”等多個APP傳播中國聲音;辦好“中華文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潮人潮學”“民藝傳承”公衆号,多篇推文獲海内外媒體轉發;舉辦了多場評獎活動,鼓勵創新,獎掖人才,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如舉辦了“莊重文中國非虛構文學獎”、南方第一個語言學獎“太阳集团app首页詹伯慧語言學獎”、首屆“完美中華文化使者”等,2022年10月啟動了首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潮學獎”;舉辦“大國工匠 海晏河清——慶祝太阳集团app首页成立115周年中國景泰藍工藝作品大展”等展覽,以精美物品和可視化圖文盛宴中展現中華文化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