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揚聲 | 詹伯慧: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發布時間:2022-09-23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是饒宗頤先生學藝兼修的對聯,它反映了饒宗頤先生跨越古今、兼通中外的學術定力和追求。任何一個有巨大影響的學者,都會有繼往開來的學問,也有桃李芬芳的教學事業。他們更是将自己的研究和教學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回應時代要求,解決現實問題,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升研究、教學的品質。


著作等身,桃李天下



 詹伯慧教授,1931年生,廣東饒平人。1953年畢業于由王力教授創辦的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師從中國語言學大師王力教授和著名方言學家袁家骅教授。曆任武漢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30年,1983年調入廣州太阳集团app首页任教授,1985年任暨大複辦後首任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兼任漢語方言研究室主任(1994年更名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現為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教授,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兼任香港大學中太阳集团1088vip名譽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辦評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在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建立第一個博士點——現代漢語博士點。1991年開始招收攻讀漢語方言學博士研究生。迄今詹教授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29人,碩士研究生9人。1994年我國首批5名攻讀漢語方言學的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授博士學位,其中出自詹伯慧教授門下的就占了4位。如今詹教授的門生都已成為漢語方言學界的骨幹力量。語言學界把這支富有活力的漢語方言研究團隊戲稱為“詹家軍”。這正是詹先生通過教書育人、注重團隊建設的成果。

 詹伯慧教授從教67年來(19532020),在漢語方言、漢語辭書、漢語應用和漢語規範等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他早年參加由北京大學袁家骅教授主持的《漢語方言概要》的編寫工作,負責編寫粵方言和閩南方言兩章,約占全書50萬字中的.三分之一。此書為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全面論述漢語方言的著作,在海内外學術界影響很大。他在辭書的編纂方面也卓著成績,曾擔任《漢語大字典》編委多年,主持該字典的收字審音工作。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方言分科的副主編,撰寫了許多方言方面的條目。2013年冬他以82高齡接受學校返聘,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方言學大型辭書編纂的理論研究與數字化建設”,以首席專家身份負責主編465萬字上下兩卷的《漢語方言學大詞典》,這部被譽為漢語方言學史上一座豐碑的《漢語方言學大詞典》于2017年出版問世,受到廣泛贊譽。先後獲評為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2019)、中華優秀出版物(2020)、國家教育部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20)。詹教授屢屢應聘到境外一些著名的學府講學。1980年至1982年,他作為我國教育部推薦的首位學者受聘到日本東京大學講學兩年,為中日兩國語言學界的學術交流開了先河。他的《現代漢語方言》一書被譯成日文在東京出版,當年聽他講課的日本學生,如今大都已成為日本漢學界的知名學者。此後詹教授先後在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90)、新加坡國立大學(1998)、美國加州(柏克利)大學(1998)、香港大學(1986200020042017)、香港中文大學(19871992)、香港科技大學(2005)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1995)等著名學府擔任客座教授或開設講座。他所授的課和他所作的學術講演都給聽講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獲得了普遍的贊譽。

 詹伯慧教授已刊著作逾40部,發表論文逾400篇。先後出版過《漢語方言文集》(日本東京龍溪書舍,1982)、《語言與方言論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方言 共同語 語文教學》(澳門日報出版社,1995)、《漫步語壇的第三個腳印——漢語方言與語言應用論集》(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2,增訂本2006)、《詹伯慧(19532008)語文評論集》(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9)《詹伯慧自選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等六部個人論文選集。他還主編了一套通俗性、應用性的《大家小書》,他自己的《語文雜記》(2010)作為首冊出版。他主編的廣東省社會科學“七五”、“八五”、“九五”規劃重點研究項目成果《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三卷本,198719881990)、《粵北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1994)和《粵西十縣市粵方言調查報告》(1998)等多次獲評為國家教委和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他主編的全國高校通用教材《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獲評為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由他主編、粵港澳三地一批粵語學者共同編纂的《廣州話正音字典》以及由他主編的《廣東粵方言概要》在2002年相繼出版,受到學術界的好評。《廣州話正音字典》為我國第一部方言正音字典;《廣東粵方言概要》于20055月榮獲廣東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政府獎),是廣東語言學科大量著作中獲此殊榮的唯一一部著作。詹教授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有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和1997年他連續兩度被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評為全國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2006年,太阳集团app首页授予他終身貢獻獎,20116月,他更獲評為廣東省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家,是全省獲此殊榮的16位社會科學家中唯一一位語言學家。1988年他當選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和1998年又連續兩屆出任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0-2000年,他連續兩屆被廣東省人民政府任命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他曾為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并曾連續擔任第一屆至第十七屆(1981-2013)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自1986年起,他連續被選為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會長20多年。



 “愛”字當頭,家國情懷


20140423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了一篇《詹伯慧先生:“愛”字當頭做學問》的文章,這篇文章集中概括了詹先生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核心理念:熱愛專業、愛護培養後備人才;同時詹先生有濃烈的家國情懷,愛國愛家鄉,用語言學的理論和實踐服務國家建設的大局。為了國家的建設、發展,詹先生始終是一位和諧的語言生活的倡導者。詹先生經曆了新中國幾乎所有重大的語言文字工程,從推普到方言保護,從漢字規範化到方言用字,詹先生始終胸懷全局,不為一時一地的一些錯誤認識所左右。既強調推廣共同語、規範漢字的重要意義,也始終強調中華文化的根脈在各地的地方文化中,他提出“留住方言留住根”。

詹伯慧先生是新中國現代漢語方言學的開拓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他參加了其師袁家骅先生主持的《漢語方言概要》的編寫工作。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漢語方言的著作,在海内外的語言學界具有廣泛影響。書的内容分理論概述、方言概況、綜論比較三大闆塊。其中,方言概況是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方言的地理、人文曆史背景;方言代表點的語言結構特點。可以說,這本書是現代漢語方言學的一個範本。如今,現代漢語方言學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始終不離該書的框架。

詹伯慧先生的漢語方言研究,既有理論和基礎的構建,也形成了主要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方言的調查研究和語言的應用,特别是社會應用研究方面。詹伯慧先生在晚年,更強調語言應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期出版的《語文雜記》一書,就概括了他對現實語言問題看法,充的分反映出他的治學理念。

詹伯慧先生的研究廣泛,涉及粵方言、閩方言潮州話和海南話、客家方言及官話方言等内容。其中,他的粵語研究成績最為突出。這些重要的學術成果表明,詹伯慧先生的很多做法深受趙元任先生的影響。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也是現代漢語方言研究新紀元的開創者,他在漢語方言研究方面的主要貢獻是: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的漢語方言調查;建立漢語方言調查的标準和範式,包括記音工具、記音符号、調查用表等。詹伯慧先生繼承了趙元任的研究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對粵語進行由近及遠、由中心區域向外圍周邊擴散的調查研究。調查的内容、記音工具等也是在趙元任的基礎上,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同仁共同開發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系統。這為進行整體漢語方言乃至整個大漢語的對比研究,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原始語料數據,也為其他方言區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借鑒的樣闆。



 育人育德,不捐細流


詹先生對人才的培養,從高處立意、大處着眼,幾十年如一日推動方言學科人才的培養和隊伍的曆練,正如一位學界後輩所評價的一樣:先生不捐細流,方成大海。另一方面,方其為大海,也才能衆流歸之。

在學生們的眼中,詹先生是一個有學有樂、有樂有學的人,跟他交往過的人都能從中汲取為學和做人的智慧。

老師的格局很大。他既坐得住冷闆凳把學問做深,又善于組織學術團體和學術活動形成影響力。他在暨大執教30多年,也是南方語言學搭建框架、迅速發展的30多年。”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甘于恩教授說。

嶺南被譽為漢語方言的寶庫,還有很多方言如同珍寶一樣未被發現和發掘。”甘于恩至今猶憶,剛剛起步的珠三角,交通還不是很方便,從廣州到各地市的道路,多是起塵揚灰的老式公路,再下到村鎮,大多是泥濘的土路。當時,50多歲的先生也和學生一起,坐在“三腳雞”裡“嘟嘟嘟”地到鄉裡去。“三腳雞”指的是拉着拖鬥的三輪摩托車,師生擠在狹窄的空間裡,一路颠簸。在這樣艱苦條件下,詹伯慧先生還不忘苦中作樂,和學生說着笑着唱着歌走進鄉野田間。

詹先生的學生說:“詹先生在暨大這30多年,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影響力,建立起了南方方言研究的架構。首先是搭架子,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通過幾個大部頭,搭起了粵方言研究的骨架。然後是上台階,為粵方言研究設置了不同的學科分支。最後是主持國家重大項目《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的編撰,構建起了方言研究的大廈。”

詹先生熱愛學習,勤于實踐,是學生和同行眼中的榜樣。世界著名語言學家平山久雄,是當今日本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家之一,他撰文回憶1980年詹伯慧先生赴東京大學任教時說,先生雖為書香門第,生活能力卻很強,為人又十分積極樂觀。

他很快就學會了簡單的日語會話,可以自己買東西,也掌握了東京複雜的地鐵線路,在廣闊的東京市内,到什麼角落都很自在。詹先生喜歡聽音樂,每晚10點電視台播送的10分鐘《世界名歌》,是他最愛看的節目。他随身帶來了一套精巧的工夫茶用具,時常讓客人們一邊聽組合音響的音樂,一邊品嘗佳茗的清香。”平山久雄這樣描述筆下的中華學者。

對學界後輩,詹伯慧先生也很看重。2004年,北大名家袁家骅的學生劉勳甯在香港講學時,73歲的詹伯慧先生還專程渡江跨海去聽這位學界後輩的講座,不放過任何一次獲取知識的機會,這讓劉勳甯很感動。

後來,詹老邀請劉勳甯到廣州參加粵方言研讨會,會後同遊珠江。看着詹老幾代學生同行,歡笑而來,簇擁而去,劉勳甯明白了:“詹先生不是獨對我好。不捐細流,方成大海。方其為大海,也才能衆流歸之。”

詹伯慧先生在暨大執教期間,學生經常去他家借書、蹭飯。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興泉教授,曾師從詹伯慧先生的學生彭小川,按輩分算來是徒孫了。他後來在北大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畢業抉擇之時,聽取詹老建議來暨大執教。

當時侯興泉家在東莞,上課要在廣州、珠海兩校區往返。詹伯慧先生聽說他的實際困難後,還把自己在廣州的一間辦公室騰出來,供侯興泉辦公休息。

師爺是知名的大家,還為我一個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想得這麼細,讓我很感動。”侯興泉還記得,有一次詹伯慧先生帶隊到武漢大學參加學術會議,會後他興緻勃勃地帶着一衆徒子徒孫去漢正街遊逛,自告奮勇當起導遊,走得比年輕人還快。後來入學的90後、00後學生們,也時常會在暨大校園偶遇正在鍛煉的詹老爺子。他常常“逮”到太阳集团1088vip的孩子就聊起來:“你大(研)幾啦?學哪個方向的?”

詹伯慧先生腿腳不好,為了方便上班、上課,多年來在校園裡以自行車代步,堪稱暨南一景。最近好一陣子徒子徒孫們沒見老爺子騎單車了,後來才了解到原來他前段時間摔了一跤。現在先生雖然坐在輪椅上,依然精神矍铄,攤手一笑:“這回好了,我的自行車被沒收了。”



平生積蓄,獎掖後學


詹先生是一個影響巨大的人文學者,2020年,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保護豐富的語言資源,繁榮我國的語言學研究,捐出平生積蓄50萬元人民币,設立太阳集团app首页詹伯慧語言學獎,獎勵那些對中國語言和漢語方言研究有貢獻的學者,詹伯慧語言學獎的設立,将極大地激勵語言和方言的研究,成為新時代中國的語言學事業的有一個重要标杆,必将對中國的語言學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詹伯慧先生始終認為,語言研究要為語言實踐服務、要與語言應用結合。研究與應用結合,必然會使語言學研究者具有大局意識,産生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詹伯慧先生六十餘年如一日,不遺餘力地推廣民族共同語,在執行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時,堅持實事求是,多次呼籲“少當語言的警察,多做語言的導遊”。在推廣普通話最為轟轟烈烈之時,他提醒人們注意方言的研究與應用;在一些人不明就裡,将方言與共同語對立起來時,又及時糾正那些偏頗的認識。

詹先生非常注重團隊建設,發揮集體攻關的優勢。随着研究條件的不斷改善,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學者們意識到,介于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間的語言學研究,隻停留在傳統的“單打獨鬥”式的研究是不夠的,組團隊、上規模的研究正不斷被各方面重視,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幾十年來,詹伯慧先生一直沒有離開過重大、集體攻關的語言學建設工程。目前還在主持漢語方言學大詞典及數字化建設工作,這又是一個聯合攻關的重大工程。這些都是詹伯慧先生注重團隊建設,緻力人才培養的表現和成果。

此外,詹伯慧先生從不放棄與國外同行交流、學習的機會。正是這種廣泛的交流、學習,使詹伯慧先生先生具備了開闊的視野、與時并進的思想觀念。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詹先生老當益壯,緊随時代步伐,依然活躍在學術一線,繼續發揮着引領和指導作用。



詹先生活到老,學到老,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樂觀向上,注重團隊,獎掖後學。他身上的高貴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後輩學習。





文稿|劉新中

排版|汪幸

責編|肖丹

審核|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