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亮,中共黨員,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曆史學系教學副主任。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屆十佳思政工作先進個人,曾榮獲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三屆新任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在《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多篇創新性學術論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2021年入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探索學術路徑,牢記初心使命
“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是我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朱文亮如是說。在追尋自己堅定初心的源起時,朱文亮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懲惡揚善”等俠義精神蘊涵着深刻的人民性、公平性原則,這與共産主義理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推動自己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
本世紀初,曆史研究者在現實社會的影響下掀起了關于研究中國現代化模式的熱潮,由此方興未艾的“現代化史觀”與傳統的“革命史觀”兩條學術路徑在史學界并駕前驅。恰逢此時,原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張海鵬教授撰寫的《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等學術論文後,讓他深刻理解到現代化史觀的一些不足,并逐漸領悟到革命史觀在中國近現代史學術領域蘊藏的巨大價值,于是他在碩士畢業工作幾年後決定繼續深造,最終如願進入近代史研究所,成為張海鵬的博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朱文亮在張海鵬教授的指導下認真閱讀《共産黨宣言》《國家與革命》《毛澤東選集》等經典著作,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學術研究之中,堅持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探索辛亥革命前後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也更加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加強專業課程教育
築牢立德樹人基石
朱文亮老師的教學理念有三大要素,即道路自信、家國情懷、辯證思維。在太阳集团app首页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以來,朱文亮立足于中央統戰部直屬華僑最高學府的學校定位,緊扣中國近現代史專業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思政特色,開設研究生課程《中國近現代政治史》、本科生課程《中國近代政治史專題》和《中國近代人物研究》等。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引下,他根據内、外招學生不同的教育背景,設計切實可行的思政建設目标,充分挖掘複雜政治事件背後的體制特色,對比分析不同政治模式的制度優劣,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中國共産黨思想上、組織上的進步性,明白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而且,他在課堂上綜合運用政治學和國際法等相關知識分析中國近現史上列強的曆次入侵,使學生、尤其是外招學生深入認識列強野蠻行徑,在回溯曆史中增強家國情懷。
此外,朱文亮在教學設計中注重融入辯證思維,希望通過對立統一規律引導學生客觀認識曆史事件,在課前精心挑選具有重大創新或讨論空間的學術論著作為教學題材,突破既定思維對學生先入為主的限制,加強學生辯證思維及創新意識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緻力于推動課堂将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朱文亮等老師負責的面向中國史學科一年級研究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程——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于2021年入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中國近現代政治史”課程教學團隊成員)
師德化于形,潤物細無聲
作為太阳集团1088vip曆史學系副主任,朱文亮着眼于提高本科生曆史學術水平,指導了學生刊物《史星》的創辦工作,在曆史系讀書會上細緻地向參會同學提出中肯的建議,推動大家在學術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此外,他堅持“讀萬卷書、走萬裡路”的理念,帶領學生開展田野考察,積極聯系省内外革命曆史博物館、革命遺址紀念館等機構,開展現場教學,加深學生對曆史學術和思政要素的理解與認識。
作為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文亮立足學術創新,經常激勵學生認真研讀學界前輩的論文和著作,廣泛閱讀一手史料文獻,在深刻理解已有學術觀點的基礎上找突破口,而通向這個突破口的關鍵點就在于辯證思維。他經常引導學生“多從全面、宏觀的視角去解讀重大曆史事件,整體把握該事件的來龍去脈”,要把曆史學術“弄通做實”,進而深入剖析事件中千絲萬縷的人物關系、細緻研究制度變革的發展線索,逐步揭開紛繁複雜的曆史面相,由此凝練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問題意識。在朱文亮的熏陶下,他的學生聚焦于與辛亥革命前後相關的重大學術問題,認真整理相關材料,撰寫了關于孫中山的思想、清廷的軍事戰略、南京臨時政府組織架構、孫中山與國民革命等主題的學術論文,不斷提高自身學術水平。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遇到學習或生活的問題都可以多來找我交流。”這是朱文亮對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在與學生互動時,朱文亮一方面密切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度,和他們共同探讨史學前沿動态,希望在與學生産生思想碰撞的火花,一起凝練具有創新性的學術問題;一方面,他會細緻詢問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能否适應廣州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也會給予學生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抑或就業的建議,為他們分析了不同路徑的發展前景,使學生有了更加清晰的奮鬥目标。在他的學生看來,“朱老師是一位十分和藹可親、對學生關愛有加的導師,他那實事求是、為人低調的作風對我們影響深遠,值得我們持之以恒地學習。”
最後,朱文亮寄語暨南文院學子:“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堅定“四個自信”,旗幟鮮明地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增強家國情懷,培養辯證思維,牢記人民群衆是社會曆史的創造者。”同時,他也勉勵我們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增強自身綜合能力,謹記“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努力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終将迎來光明的前景!
撰稿 | 曾祥輝 高博文
排版 | 林秋霞
審核 | 肖丹
終審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