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用手鏟譜寫青春樂章——2022鄭州商城考古紀實

發布時間:2022-11-10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三千多年的城牆


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老師的帶領下,太阳集团app首页和北京聯合大學的12名同學來到鄭州商城遺址書院街北片區實習,我們的實習内容為田野考古發掘和發掘資料的初步整理。

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多被認為是商湯所都之“亳”。2021年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難得的是,雖然曆經三千年風雨,目前仍有商代城牆矗立于地面之上。作為商都衰敗之後,商城區域又經曆了三千多年的城市發展。在古今重疊的城市考古工作中,商城不同時期的遺存都是鄭州城市形态變化的組成部分,揭示這些不同時期的遺存相互之間的關系,可以重建鄭州城市發展的格局脈絡。我們參與的書院街北片區項目堆積豐厚,平均深達2-3米,主體遺存年代主要為唐宋和商代時期。

 

開工第一天

開工照

 


7月11日,同學們陸續抵達酒店駐地,當晚老師給大家開了一個簡短的會,介紹了鄭州商城的曆史以及在田野考古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項,特别強調了在工地的安全問題。由于工地的表層建築垃圾還沒清理完畢,我們在臨近的鄭州商城塔灣工地進行為期一周的觀摩學習,初步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在這段時間,我們通過閱讀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了鄭州商城的發掘曆史,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對鄭州乃至河南省的考古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7月17日,在滿懷期待中我們來到了書院街北片區考古工地,開啟了正式的發掘工作。

 

 

01

 

學在田野

 

 

我們的發掘探方位于整個發掘區的西南側,田野考古的整體流程是:使用手鏟、刮鏟等工具,先對探方進行整體的刮面,通過辨認土質、土色,劃分地層和遺迹;對可能是遺迹的單元進行重點刮面,進一步确定遺迹的準确範圍;進而對遺迹進行清理、取樣,提取遺物,并進行拍照、繪圖、記錄文字資料等工作。

 

集體刮面

     

但現場總比理論複雜。剛踏上田野的我們是懵懂的,書本中的金科玉律與在田野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情況大相徑庭。

雖然我們的同學很多已有一定發掘經驗,并且嚴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程》開展工作,秉持“先挖晚的,後挖早的”的發掘順序,謹記“平剖面相結合”的發掘方法,以“土質土色包含物”确定發掘範圍。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對遺迹的範圍、性質把握不清導緻“做錯”。

做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刮面不徹底,沒有清楚的把遺迹開口找到;可能是土壤在濕潤時、幹裂時的顔色都是不同的,在晴天時太陽所反射出的顔色以及陰天時的顔色是不同的;也可能是遺迹的開口已經在之前被毀掉了,導緻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對其認知不足。

在做了幾個遺迹後,我們對它到底真是一個“灰坑”還隻是一個“土堆”堆積而成的單位常常感到迷茫。有的時候遺迹不是單獨的,往往是幾個“串聯”在一起,連環 “打破關系”,而此類情況在我們的發掘區比比皆是。 

 

 

複雜的遺迹現象


經曆了頗費“眼力”與“腦力”的劃定遺迹範圍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發掘了。發掘往往是按照“二分之一法”進行清理,即先清理遺迹的一半,獲得一個清晰的遺迹剖面,從剖面可以得知遺迹有沒有分層現象以及每一層的厚度,把握好遺迹的深度後再清理另一半。

發掘是讓人“痛并快樂”的一個過程。發掘時往往會因為找不到遺迹的邊或底而讓人毫無頭緒,有時遺迹是越挖越多,做完一個遺迹在坑底或坑壁又出現了一個遺迹現象,遺迹之間“環環相扣”,它們之間相互疊壓打破的關系在刮面時卻經常是看不出來的。

 


 

當發掘出一件件無比精美的唐宋時期的瓷器時,我們驚歎于當時制瓷工藝的發達;當挖出一枚枚的圍棋和骰子時,我們不禁猜測當時這裡是否是一座座的“娛樂場所”,反映出宋代繁華的市民經濟;當發掘到數千枚的銅錢窖藏坑時,我們又感慨“錢财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知道是哪個地主在逃難時将這麼多的錢财匆匆埋入地中;他或許在想,若年景好的時候再回來東山再起,殊不知在陰差陽錯下千年後被我們以考古的形式讓這些錢财又重見天日。

提取銅錢窖藏坑時我們采取了整體套箱提取的工作方法,将銅錢窖藏坑連同周邊土壤一起提取到室内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清理。考古的過程就是重構古人的生活,在這同一片土地之上我們通過這些遺物和古人進行一次特殊的“握手”。

 

坐井觀天

 

遺迹是不可再生的,“挖過了它就消失不見了”,可以說如果不保留遺迹的圖文資料,考古的意義也就不複存在了,我們的發掘就變成了一種變相的“破壞”。因此在發掘中,我們會對遺迹進行詳實的記錄,包括但不限于每天的發掘日記,拍攝遺迹的開口照、剖面照和二分之一完工照片、完工照,對遺迹進行繪圖,采樣和三維重建,整個探方或發掘區的工程進度照,後期填寫各種發掘分類登記表。

 

工地現場記錄

 

在拍照時需要使用單反相機,号碼牌和指北針、比例尺,灑水清土,将可視範圍内收拾幹淨,用黑布遮擋住陽光,調整合适的色調和光澤,盡最大程度讓照片清晰,可以反映出最真實的遺迹現象。拍攝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從拍攝小白慢慢搞清了相機的諸多功能,在拍攝時也能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适的焦距和拍攝模式,由于發掘區逐漸擴大,在現場指導的老師要負責發掘、拍攝、記錄、繪圖等諸多工作,我們負責自己探方的拍攝一定程度也緩解了老師們的工作壓力。

在繪圖時我們在掌握傳統的釘釘子、拉基線、拉米尺的繪圖方法後,老師還教了當遺迹過于複雜,不方便拉基線等一些情況下可以用RTK進行打點繪圖的方法。後期的資料整理的過程是整個考古工作的關鍵所在,我們需要核對每張陶片瓷片、小件、土樣、獸骨登記表,記錄遺迹記錄表,遺迹記錄表相當于該遺迹的“身份證”,上面有遺迹的各項數據,重要遺物出土情況,土質土色包含物情況以及遺迹的清理過程等。

 

我們的發掘區

 

在實習間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還邀請鄭州工作站楊樹剛站長,為我們做了題為《城市記憶——鄭州商城城市生命史的考古再現》的講座。講座中,楊樹剛站長以考古發現為線索,結合大量文獻資料和學術成果,通過“扣醒商城——考古發現書寫曆史”、“商邑翼翼——鄭州商城都城文明”、“文脈不斷——鄭州城市生命延續”、“再現輝煌——曆史機遇使命擔當”四個方面,深入分析了鄭州商城所處區域自商代以來的城市曆史沿革,闡述了鄭州商城考古發現及發掘的意義,展示了近年鄭州商城文化遺産保護與發展成果,為我們帶來了屬于鄭州的“獨家記憶”。

 

大合照

 

在後期整理資料階段,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在老師的帶領下,驅車前往新密考察了古城寨遺址、裴李崗遺址,前往洛陽參觀了二裡頭遺址、定鼎門遺址和龍門石窟。

站在古城寨遺址十多米的城牆上,才知道自己在漫漫曆史長河中是多麼渺小;參觀裴李崗遺址時,我們學習到了舊石器考古的新方法,當看到被譽為“第一石磨盤”時,我們驚歎于古裴李崗人的精湛技藝;

 

城牆漫步

 

在二裡頭,我們榮幸地聆聽了“行業大咖”許宏老師與趙海濤老師的指導,看到了社科院二裡頭工作站的一片欣欣向榮;

在龍門石窟與定鼎門遺址,我們歎服于“大唐盛世”的輝煌與古人的鬼斧神工。

 

在龍門石窟

 

 

 

02

 

難忘田野

 

三個月的實習生活相較于漫長的人生之路,相較于中國考古百年曆程是短暫的,但足以讓我們銘記于心,其中有太多令人難忘的回憶。

難忘雨過天晴後飄飄然出現在天際邊的一道彩虹;

 

閃電與彩虹同時出現的天空

 

難忘熱心指導與幫助我們的各位老師們;

講解ing



難忘連夜守護銅錢窖藏坑時在工地值班的那兩個夜晚;

 

夜晚的工地和我們

 

難忘整體提取出套箱時的大家的喜悅;

整箱提取

 

難忘可愛敬業的民工大叔與阿姨們;

民工合照

 

難忘烈日下工地準備的冰鎮西瓜與飲料;

冰鎮西瓜

 

難忘每一個在工地的日日夜夜。

回顧此次實習,我們深知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第一次負責兩個探方的發掘,我們還不能很好地協調工作進度與用工配數;在辨認和發掘時對土質土色還不夠敏感;在發掘時會遺漏一些遺迹的數據,以至于在後期資料整理時還要浪費時間去重新測量;在登記小件時對小件特征描述不夠準确等。

實習結束之際,感謝老師為我們聯系實習單位,感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為我們提供實習機會,感謝各位老師在我們工作上的耐心指導與生活上的幫助,感謝工地民工對我們工作的配合和對我們的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殷墟遺址時強調:“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考古事業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通過考古工作,守護的是民族的血脈根基,探查的是我們“從何來”的源流問題。前進道路光明而曲折,讓我們繼續保護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用手鏟譜寫青春樂章。

 

 

撰稿:林德雨

編輯:王丹丹

審核:郭明建   宋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