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春早(二)|張振金:春色滿園譜芳華(上)

發布時間:2022-11-22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1958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在廣州重建。


記得那天早晨,我們到大禮堂參加開學典禮,一路上,看見校園的紫荊樹和三角梅,一樹樹、一叢叢的,“繁花盛開紅如染”,絢爛一片;校道兩旁的白楊樹,翠羽在陽光下随風飄拂,潇潇灑灑,仿佛早就站在那兒歡迎我們了。禮堂裡,太阳集团app首页籌備委員會主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以他濃重的湖南口音,滿臉笑容地宣布太阳集团app首页重建開學了!頓時,台下爆發春雷般的掌聲,大門外面也響起動人心魄的禮炮。我們就在這歡樂的氣氛中,邁開了人生重要的一步。


歲月匆匆,逝者如斯,但往事并不如煙,大學生活烙在我們心裡的印象,是永遠不會忘卻的。

最難忘的事,首先是我們有一批好老師。張德昌副書記說過,我們中文系人才濟濟,無論是領導還是老師,都有這個特點,就是老資格的多,大幹部也多,如蕭殷、杜桐、文乃山、杜導正、周冷、何芷、曾敏之……他們的行政級别很高,都是10-13級。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既是曆經戰火的革命戰士,又是富有才學的作家學者。而年齡僅為40出頭,正當年富力強。

這是一個特殊的學術群體。

先說系主任蕭殷,他17歲就發表了短篇小說《烏龜》、《瘋子》,發出大革命失敗後農村破産民不聊生的第一聲呼喊。不久,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月夜》。193823歲奔赴延安,入讀魯藝學院,接着前往華北抗日前線,主編《晉察冀日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副所長,擔任文藝界權威刊物《文藝報》副主編,以培養青年作家聞名。再說杜桐副主任,他在紅軍時代參加革命,1935年在北京中國大學讀書,國民黨當局鎮壓“12·9”學生運動,他因參與遊行而被捕入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一邊做文教工作,一邊寫詩。他一到任就給我們每位同學贈送一部《甘工鳥》,這是他的長篇叙事詩,被改編為歌劇,在北京上演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優秀作品獎。

再說其他老師,曾敏之是記者、作家和學者,有散文集《嶺南随筆》、《拾荒集》和學術專著《魯迅在廣州的日子》、《論(紅樓夢)》等。蘆荻老師有《桑野》、《馳驅集》、《遠訊》等詩集,以抗戰詩人聞名。何芷善寫歌詞,他的《全民總動員》、《民族解放戰歌》等歌曲響遍神州大地。文乃山也和蕭殷主任一樣,在延安魯藝學院學習,親自聆聽過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過大量文學作品。年輕的張德昌書記,也來自廣州軍區,溫文爾雅,文采風流,是我們難得的一位引路人。饒芃子等幾位年輕老師,雖然大學畢業沒幾年,卻個個出類拔萃。

我們的好老師,都以其品格、學識、才華化成日常的一言一行;我們在他們身邊,時刻受到影響,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古人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我們的好老師,既是給我們知識的“經師”,又是教我們做人的“人師”。

陳蘆荻老師講的詩歌創作,以自己“不可以一日無詩”的勤奮與執著,教我們懂得搞文學必須有十分的付出才可能有一分的收獲。鄭孟彤老師講的中國古代文論,讓我們領悟中國古代文論注重藝術感悟,既有精細獨到的理論見解,又有文采斐然的語言叙述。曾敏之老師講的文學寫作,以他豐富的創作經驗和獨立的治學精神,使我們學會怎樣去讀書、寫作和思考。艾治平老師講的宋詞,以詩一般的語言窺探藝術奧秘,喚醒我們對文學的審美情趣。饒芃子老師講的文學理論,才情橫溢,融情于理,娓娓動聽地講述中國文學的思潮與嬗變,像磁石一般吸引我們。張德昌書記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讓我們領悟到做人處事的胸懷和氣度。還有中山大學前來授課的王起教授的嚴謹淵博,黃海章教授的幽默善辯,讓我們學到治學的态度和方法。



赤子心JNU

文字 | 《暨南春早》張振金

圖片 | 英靖文 網絡

排版 | 施雅琳 楊佩

初審 | 王沅怡 張睿然

複審 |《暨南春早》宣傳小組

終審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