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一到大四
她度過迷茫,找尋到興趣所在
四年時光将盡
她笃行不怠,把付出變為收獲
青衿之志,履踐緻遠
她始終懷揣着對文學的熱愛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她發文章、做志願、得國獎、保研本校......
她,究竟有多少個側面?
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國獎獲得者陳李涵
陳李涵,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内招學生,現已保研至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入選為首屆珠江文學寫作營學員,曾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廣播台、校史館講解隊、暨語詩情志願服務隊成員;曾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學生三等獎學金、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學生”稱号。文學作品曾獲第二屆“感受嶺南”——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征文比賽一等獎、首屆全國大學生“文學新作新評”比賽本科生組三等獎、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比賽一等獎。先後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助研計劃、省級大創項目、“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在《香港文學》《深圳文學》《南方農村報》《特區文學》等刊物發表文章多篇。
PART 01
勤學善思:不設限,抒己見
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陳李涵總是有意識地保持比較開闊的視野,從不給自己設限。她認為,若想在本科階段打下較為紮實的基礎,則各方面都需要有所涉獵,不能僅專注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比如大家一開始覺得現當代文學較為有趣,便單一地鑽研這個方向,這就容易将自己套在現當代文學的特定框架裡,忽視語言學、古代文學、文藝學等其他課程的學習。”
懷着多學多思、廣泛涉獵的想法,陳李涵參加了學院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助研計劃,并把在助研計劃中的收獲轉化為省級大創項目的成果。“我在參加白楊老師的助研項目過程中,了解到一些比較冷門的海外華文作家,同時對他們在創作、思想方面的流變有一定的了解和梳理。”陳李涵不僅從兩個項目中收獲到專業知識,還培養了搜集資料、整理材料的能力,增添了寶貴的學術研究經驗。
在多方涉獵的基礎上,陳李涵逐漸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閱讀作品、構思行文、輸出論點、參與課堂......陳李涵從不放過任何一個鍛煉思維的機會,也樂于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她分享道,自己在專業課的課堂上得到過豐富的思維鍛煉,其中溫明明老師講授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課程更是令她印象深刻:“溫老師常常在課堂上抛出新問題、輸出新觀點,與同學們暢談個人對問題的見解,這會給我們帶來解讀文本的新視角,我從中收獲頗豐。”
樂抒己見,更要堅持己見。陳李涵認為,學術研究貴在形成自己的判斷,不能人雲亦雲。要形成自己的判斷,首先要通過大量閱讀來了解研究對象,形成對相關研究成果與觀點的基本掌握,這樣才有支撐自己觀點的“底氣”。“閱讀材料時要主動思考,不要輕易地被他人帶着走。比如說你本來覺得某作品很好,卻因為看到批評該作品的評論,就摒棄自己原來的想法,這樣是不好的。”陳李涵說:“各抒己見,貴在有己見,并堅持己見。”
PART 02
笃行緻遠:将世間與過往
收進眼底
作為一名中文系的學生,陳李涵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也不忘“行萬裡路”,用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充實着大學生活。在大一暑假時,她與同學組隊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前往“脫貧示範村”後花園村進行實地調研。“後花園村坐落在一個海島的山中,地理位置欠佳。村裡面通過銷售特色農副産品和發展旅遊業,慢慢地發展起來,逐步實現了脫貧。”陳李涵印象較為深刻的一幕,是走訪時見到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切實改變:“我們當時去了一個脫貧戶家中進行走訪,看到了他們脫貧後修的新房子;村裡還給脫貧戶裡的一個大叔,分配了類似于山林防火員的工作。”她所在的“暨情南澳”後花園村鄉村振興實踐團,後來還獲得共青團中央授予的2020年“鏡頭中的三下鄉”優秀攝影團隊稱号。
在社會實踐中,陳李涵将世情百态收進眼底;在校史館講解隊中,她則将暨南百年的曆史過往記入腦海,又娓娓道來。在校史館當講解員的時光裡,她深入了解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史,同時鍛煉着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校史館不僅面向校内師生,也面向校外訪客。“在校史館值班期間,如果有訪客來參觀,我們就要去進行講解。有一次,一位台灣作家來訪,我作為講解員為其講解,這對我來說是比較寶貴的經曆。”
PART 03
步履不停:文表寸心,
寄意将來
小說《離枝》發表于《香港文學》,散文《潮汕鹵鵝》發表于《南方農村報》,文學評論《瘋女人的自我救贖——讀張愛玲<金鎖記>》發表于《深圳文學》,大學期間,陳李涵以文字書寫熱愛,創作經曆可謂是豐富多彩。她嘗試不同體裁的文學創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與認可,期間,也逐漸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創作感悟。
陳李涵認為,創作要做到文字幹淨、文氣貫通。文字幹淨,即少說廢話,表意清晰。“在寫作時,首先要注意連接詞和标點符号的運用。文章中‘然而’‘但是’這種連接詞不宜過多,逗号和句号也不能亂用、錯用。我認為一句話的完結代表着一個觀點的輸出完畢,句号和逗号雖然常見,但在行文時絕不能馬虎使用。”陳李涵說,做到語言文字流暢無誤後,便要去思考文章的結構應如何經營:“若寫小說,要思考叙述方式等問題;若寫評論,則要注意文章的整體結構與觀點銜接。”平素的創作中,陳李涵總會自覺地追求文氣貫通、結構完整的效果,以精巧的書寫達到文以言志、文表寸心等目的。
如今,陳李涵已順利地保研至太阳集团app首页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接下來,她将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繼續學術研究。在餘下的大四時光裡,陳李涵保持着自己的節奏:“趁這段時間,我會多讀一些之前沒有時間讀的作品,并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若時間充足,還是希望多讀、多寫。”青衿志遠,她始終懷揣着對文字的赤誠,步履不停,寄意将來。
關于學業規劃的小建議:
大一多去嘗試新事物、新領域,明确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情。大二可以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畢業之後的去向,決定好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之後,可以着手搜集相關信息。大三課業多、節奏比較快,需要大家有比較明确的規劃,制定好自己的考研/保研/實習等計劃,在學習和學生工作等方面也要有所權衡。
END
采訪 | 何伊琪
文案 | 何伊琪
圖片 | 陳李涵
排版 | 汪幸
初審 | 陳雨絲
複審 | 肖丹
終審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