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年級專業:
2019級曆史學
保研學校專業:
複旦大學世界史專業
學生幹部情況:
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生會宣傳資訊中心幹事、南越王宮博物館服務隊隊長
獲獎情況:
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二等獎學金;
論文入選第二屆全國世界史專業本科生論壇,獲“海國圖志獎”三等獎
01.
“期待”與“迷茫”
初入暨大,羅婉瑜對大學生活的感受大緻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分别是“期待”和“迷茫”。同其他新生一樣,羅婉瑜在大一的時候常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比如她加入了太阳集团1088vip的南越王宮博物館服務隊,前往博物館進行志願講解。南越王宮博物館是依托南越國宮署遺址而建的遺址博物館,保留有自秦漢以來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在這一過程中,羅婉瑜對廣州城建2000多年的發展曆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更激發了她對曆史學的好奇與學習興趣。大二時,羅婉瑜開始擔任服務隊的隊長,負責服務隊的招新和日常管理,對接博物館、青協和隊員三方。除此之外,她也在課餘時間參加社區和核酸檢測的志願活動。在此過程中,她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大學生活豐富且充實。
然而,那時的羅婉瑜也會有一些迷茫。曆史學通常被認為是冷門專業,未來的就業面窄,這些未知和不确定性曾在一定程度上讓她産生了退縮的念頭。她也曾向一對一學長了解修讀雙學位和轉專業的相關信息,考慮是否要藉此增加一些就業的優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羅婉瑜慢慢認識到,曆史學對思維能力的鍛煉以及世界觀的塑造是人生中更寶貴的财富,這也使她更加堅定了在曆史學領域深造的決心。
02.
撥開迷霧,漸入佳境
在專業課學習上,羅婉瑜一直保持着謙虛向學、積極探索的态度。本科期間,羅婉瑜主持了一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大創),主題為民國時期廣州市的警政區劃,指導老師是她的班主任郭世強老師。大創對初出茅廬的學子們來說是一次有益的學術實踐。在項目開展過程中,羅婉瑜和小組成員們圍繞選題,共同查閱和整理報紙、政府公報、年刊、警察出版物中的相關内容,前往檔案館查找資料,定期碰面彙總進度,最後結合相關地圖、文獻資料分析曆次警區變更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改革思路,形成學術報告。
除此之外,羅婉瑜還參加了太阳集团1088vip國家社科基金助研項目計劃,該項目是蔺志強老師主持的中古英國區域自治制度研究。蔺老師會帶領小組同學們閱讀、翻譯文獻,并定期開會讨論,鍛煉同學們的學術能力。談及如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羅婉瑜相信實踐出真知。“我們可以選擇參加讀書會活動或者“史星”這樣的學生社團,在與大家一起讀書、讀史料培養曆史感;也可以與老師多多交流或者是跟随老師進行一些項目研究,嘗試進行輸出。”
03.
不懈前進,終達彼岸
談及保研經曆,羅婉瑜坦言自己的保研經曆其實不太具有代表性。起初,她在了解各類考研信息,并着手複習考研專業課和英語。到去年五月份的時候,各大高校開始發布夏令營的簡章,身邊的老師和朋友都建議她嘗試投遞夏令營。由于時間比較匆促,羅婉瑜着重投遞了以夏令營為主要招生途徑的學校,後面很幸運地通過了其中一所學校的初審和面試。
談起保研代表作,羅婉瑜表達了對論文指導老師李雲飛老師的感謝。羅婉瑜的作品最開始是《歐洲中世紀史》這門課的課程論文。在全國世界史專業本科生論壇的契機下,李雲飛老師建議她進一步修改論文并嘗試投稿。承蒙李老師的悉心指導,羅婉瑜的論文在參加論壇時已初具雛形,入選第二屆全國世界史專業本科生論壇,獲“海國圖志獎”三等獎。她的作品即是在此基礎上修改完善的。“我認為要認真對待每門課的課程論文,在此基礎上選擇自己較為滿意的論文作進一步修改。在修改過程中可以與指導老師保持溝通,明确修改方向,或是調整結構,或是對内容進行增删補充等。此外,保研代表作建議提前寫,這樣大三時才有更多的時間去修改論文和準備其他内容。”關于保研代表作的撰寫,羅婉瑜認為這樣是比較可行的。
最後,羅婉瑜給學妹學弟們分享了自己在保研過程中的一些經驗:首先是要提前準備好文書材料。各院校對文書材料的要求不同,如果提前準備好PDF文件,可以提高投遞的效率。第二點是建議投遞各心儀院校的夏令營。部分院校可能沒有預推免環節,如果同學們對這些院校感興趣,就要抓住參加夏令營的機會。此外,夏令營相較于預推免來說時間更充裕,活動更豐富,有助于加深對學校與老師的了解,還可以結識來自不同高校的同學。第三點是預推免階段可以多投幾所學校。如果夏令營獲得的offer不太理想,可以考慮在預推免階段多嘗試。
說起大學四年最大的感受,羅婉瑜說道:“流水不争先,而争滔滔不絕。其實回望大學這三年,我的成長速度并不算快,我有時也會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懊悔自責,但是後來發現隻要向目标堅持不懈前進的話,終會到達彼岸。” 她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大學四年的光陰,勇于嘗試,勇往無前,在學習和成長中收獲更美好的青春。
文案|林秋霞
圖片|羅婉瑜
排版|李芊穎
審核|肖丹
終審|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