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興近照)
陸秀興,1984年4月出生,黨的二十大代表、廣東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候補委員;
現任佛山市禅城區張槎街道古竈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經聯社理事長;
2010年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美學專業,研究生學曆,哲學碩士學位;
曾榮獲廣東省2020年第一季度“廣東好人”、榮獲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廣東省優秀共産黨員、“廣東省先進女職工”稱号。
2023年5月11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在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友樓四樓會議室,舉行了“建功新時代,在基層綻放最美青春”——黨的二十大代表陸秀興校友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會。陸秀興書記做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主題報告。報告會後,太阳集团1088vip哲學所教工支部書記劉依平對陸秀興書記進行了面對面訪談。
面對面訪談
(訪談現場)
劉依平:陸書記應該好幾年沒有回暨大了吧?
陸秀興:畢業之後很少回來了。
劉依平:我應該向您介紹一下,您畢業之後咱們哲學學科的發展。在您原先畢業的美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哲學研究所。嚴格來說,我們太阳集团1088vip哲學研究所也算是您的娘家,歡迎回家。聽了陸書記做的報告,我有一個很強的感受。我們的陸秀興書記是一個踏實而沉穩的人,您關于自己的事迹講得很少,關于自己具體的工作細節講得很多。您畢業于2010年,2014年您才前往古竈村工作,我想問一下,中間的4年時間,您在哪裡工作?
陸秀興:2010年畢業後,我先回到了佛山的傳統産業——中國陶瓷城工作。我第一份工作是媒體策劃,主要宣傳、推廣佛山陶瓷城賣場及陶博會。
劉依平:您當時是怎樣選擇的這份職業,您做這份工作有什麼收獲?
陸秀興:我可以先說一下我的擇業曆程。我的高中老師在填報志願時告訴我,最好選擇學習醫學、教育學或行政管理,這三個專業方便以後找工作,因此,我選擇了讀行政管理專業。但是我畢業的時候,并沒有選擇像其他同學那樣考公務員,因為在大三學年,我接觸了哲學及美學學科,并被它們深深吸引。特别是當時康德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我決定繼續攻讀太阳集团app首页的美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回到我們廣州來,回到我們太阳集团app首页來。我認為,美學不僅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也在學習工作方面,指引着我為做出最優選擇而奮鬥。所以,我一直非常感謝在暨南園讀書的日子。研究生畢業後,我選擇了相對比較自由的企業,我常常去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參展,去了解怎樣做賣場和展會的品牌宣傳推廣。于我而言,這段工作是非常快樂的、有成就感的。
(陸秀興近照)
劉依平:陸書記從面向市場、面向客戶的宣傳性工作,到回到古竈村,面向村民、面向市民做管理服務工作,兩份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跨度,那您是如何完成工作的轉換呢?
陸秀興:2014年,我回到古竈村就職的時候,擔任的崗位是村書記的助理。我的奶奶是古竈人,我的姑姑也嫁到了古竈村來。小時候,我常常到古竈玩耍。在那時的我眼裡,古竈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大城市,是我向往的地方。然而,當我2011年嫁入古竈村後,我發現印象中的古竈與現實中的古竈有很大的落差,無論是環境還是經濟狀況以及古竈村的精神面貌,讓我覺得古竈村的狀況需要改變。在2014年,我關注到了黨中央關于号召大學生回到農村就業的政策,許多大學生村官的事迹也激勵着我。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号召大學生要回到廣闊的農村中來,幫助農村完成現代化轉型發展。于是,2014年我辭去工作,參加了“大學生村官”的考試,回到了古竈村工作。最初,我擔任的是古竈村的後備幹部。村民與村幹部也非常歡迎大學生回村服務,對後備幹部委以重任。街道與區對我們這些後備幹部也進行了成熟的培養。街道會調用農村後備幹部去街道黨建辦學習、開展工作,以便我們了解如何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陸秀興接受采訪)
劉依平:陸書記在回到古竈村之後,第一感受是古竈的産業、生态等諸多方面都與理想中的古竈有着很大的落差,工作的開展也面臨着許多困難。等到您當選古竈村的村書記後,您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改變古竈村的呢?或者說,從您的工作經驗出發,您覺得我們今天鄉村振興最關鍵的節點是什麼?
陸秀興:首先講一下我是從哪些方面入手工作的。2017年,我當選了古竈村的書記。剛上任時,有許多村民并不信任我的工作能力,他們更信任宗族中有威望、有魄力的人。所以,我選擇先從黨建工作抓起。很多人認為,黨建工作比較“虛”,但實際上,黨建是最要緊的也最難做的。黨建工作實質上是凝聚人心的工作,是關于“人”的工作。書記首先要做的是帶領黨員隊伍,凝聚人心。當時,古竈村的黨員都是隐身的,沒有話語權。我覺得這樣的情況很不好。所以在我上任後,我首先提議,村中的重要事項要經過我們黨員的審議。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我們的黨員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參與村中大小事務的權利,也開始積極地參政議政,支持我們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多。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們的黨員亮相工作。我當時要求所有的黨員提交一張照片給黨組織,黨組織把個人信息與照片一起張貼出來。我原以為這是一件很容易的工作,但是我接連發布了兩條通知過了兩周,都沒有收集好照片。老黨員們非常積極,他們特地穿上了正式的服裝,去照相館專門拍攝了照片,但是很多年輕黨員不太配合。所以,我當時選擇在村子人多的地方把相片與黨員信息張貼了出來。茶餘飯後村民們都喜歡圍在公告欄上看照片,對沒張貼照片的黨員尤其關注。兩天時間不到,所有黨員的照片便都收齊了。這其實就是在發揮村民的監督作用。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在農村開展工作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在這裡講一個題外話,抓黨建其實就是在建設黨員隊伍。從來不是我一個人在工作,而是我要帶領村幹部、帶領黨員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抓黨建外,還要發展經濟。隻要做出成績,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了,村民自然會認可我們的工作。政府給出了許多關于農村發展經濟的政策指引,但村民們并不了解。我首先對村子裡17畝地進行開發,這塊土地在開發後得到了5倍的經濟增長。從此之後,村民們開始漸漸認可我的工作。同時,我還帶領我們的班子啃“硬骨頭”。什麼是“硬骨頭”?就是村子過去的曆史遺留問題。城中村存在很多的土地曆史遺留問題,例如由于開發過程的不規範或者其他原因,産生了關于5萬方土地的爛尾項目。當時,我們通過法律程序,借貸5000萬至今購買回了5萬方物業,并在當年就實現了1000萬的收入。通過法律治村,我們很好地維護了村民的權益。
同時,我還推進了一個個民生項目工程。我發動我們的婦女幹部開展了關于家風家教等方面的文娛活動。所以在2017年至2019年這四年時間,村民們逐步認可了我。不管是經濟收入的增長,還是村莊面貌的改變,這些成績,村民們都看在眼裡。在2019年經程序我兼村委會主任,2021年換屆時順利連任。
(工作中的陸秀興)
劉依平:聽了陸書記的講述,我感受到了農村基層工作中的問題很多、困難很大,但是優質的人才回到農村後,總是可以找到一些辦法,從各個角度協調,把這些問題處理好。真的是讓人非常佩服!我還有一個問題,因為陸書記是哲學專業出身,我想問一下陸書記,您的專業素養在基層治理的工作中,有沒有對您起到幫助呢?
陸秀興:首先我認為,哲學專業的學習很大程度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也能讓我建立起比較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時,吸引我讀美學的,是一本叫作《苦難美學》的書。我覺得人要有一定的韌性和敢于突破框架的勇氣。人生是多變的,這是我讀哲學後的感受,每個人不要過早地定義自己,要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戰。哲學的學習能夠讓我以一個比較辯證的思維看待事物。我們首先要辯證地看待我們的生活,辯證地看待我們的工作。包括我剛剛回到村裡工作,其實我得到的不全是鮮花和掌聲,也有很多眼淚或辛酸。之前的村幹部是很有威嚴的,而我們新上任的幹部隻能通過自己的苦幹、巧幹去赢得大家的認可。做村幹部要有一個強大的心态,要有韌性,不論是村民的質疑還是辱罵,都要可以忍受,同時想辦法化解。
第二,哲學教會了我怎樣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然後有效地解決問題,也培養了我邏輯的思維。比如在解決古竈村的曆史遺留問題時,我能抓住重點,并且分析、突破,這與哲學的學習是分不開的。
(陸秀興校園照)
劉依平:我覺得剛剛陸書記說得一點很重要,人不是在一開始去定義自己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塑造自己。
陸秀興: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可塑性都是很強的,隻是看有沒有勇于不斷接受挑戰、完善自己的決心和魄力。
(工作中的陸秀興)
劉依平:從基層的書記到黨的二十大代表,在參加黨的二十大的過程中,您覺得黨的二十大對您影響最深的是哪個方面?
陸秀興:首先是思路和眼界的開闊。之前,我隻局限于自己村或一個區域的發展,但是到了北京之後,我能夠縱觀全國鄉村振興的現狀。尤其是在參會時,我見到了“當代愚公”毛相林。毛相林來自重慶一個很偏遠的山區。從90年代開始,毛書記在閉塞的山村裡面,帶領村民去挖掘一條“天路”,想帶領村民走出貧窮的山村。在挖掘天路的過程中,有幾條生命犧牲了。但是他們的家屬依舊堅持去代替他挖掘天路。最終經過9年的時間,挖掘出了一條“天路”,他們的村民可以走出山村。毛相林書記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他的治理過程涉及鮮血和犧牲,我們的治理過程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困難,他們能做得這麼好,我們為什麼不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次會議的學習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奉獻鄉村的信念。到國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作出貢獻,這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這也是我在參加黨的二十大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
(陸秀興參加黨的二十大)
學生提問
劉依平:謝謝陸書記的發言。接下來,我們把時間留給在座的各位同學,看看哪些同學有問題,我們可以當面交流。
學生1:剛剛陸書記講了自己發展經濟、規劃發展等工作的經曆。聽到陸書記講到自己組織村民借貸五千萬,實現了村子産值增長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欽佩。因為我覺得,關于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管理村民,這些知識都是我們校園内不會學習的。陸書記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下,在本科或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這些實踐性的能力呢?
陸秀興:在讀書時,我還沒有想到這一點,現在處于基層一線,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希望我的經驗能夠給大家有所啟發。一是要結合實際需求把握時代性。我們做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就是政策。在我們還在校園時,要随時關注國家的形勢、政策。我是在基層工作的,在我工作的過程中,我會特别關注一号文件的具體内容,涉及城中村的内容有哪些。二是要抓住時代的關鍵要義,比如說我們從事關于鄉村振興的工作,就要關注人才、生态、組織、産業、文化這五個方面。如果要從事其他行業,關注的重心又會不同。再比如佛山的城中村與粵北、粵西的農村又不同,在工作時,我們必須要根據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進行調研,才能知道村民的需求在哪裡。第三點就是把握實際需求。像我們現在所有的土地都集中在農村中,政府已經沒有土地了,整個城市要想繼續發展和提升,隻能對農村土地進行集約化利用。怎樣去調動農民支持土地集約化利用?這是需要我到每一條村去調研考察的。所以除了天時地利之外,我們需要充分沉浸在工作中,多走訪,多調查,親自去感受,結合政策發現需要努力或完善的地方。最後一個“人和”最為關鍵。工作不能單槍匹馬去幹,要調動村幹部、黨員隊伍以及村民和其他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參與其中,共同推動工作的開展。剛剛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無論是在準備進入工作階段,還是在工作過程中,都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圖第一排右六為陸秀興)
學生2:陸書記敢啃“硬骨頭”的精神相當硬核,讓人欽佩。剛剛您說到,您在把握實際需求的過程中建立了“一村一策”,開始了一種解剖麻雀式的調研,想問您在調研中是否遇到過群衆不理解和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您是如何協調的?
陸秀興:這裡我可以為大家分享一下“整村改造”的過程。對于農民而言,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對農村土地進行重新規劃、改造是一個很難的工程。在2020年,我們有650畝的工業園,其中400畝為老舊的工業園,産能一直無法提升。2016年時,由于陶瓷廠過度粗放經營,我們還負擔了3個億的債務。在處理債務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促進土地的開發利用。當時,我們想要将工業用地改為新的工業廠房,但是因為土地碎片化的問題,總不成功。因此,2020年,我們提出了向獵德學習進行整村改造。
第一時間,我先走訪了一些村民,特别是本村的企業家、宗族族長以及其他事業有成、有威望的村民。他們對整存改造存在一定誤解,認為這一工程是在變相征地。于是,我又到了相關的政府部門去了解具體政策,徹底厘清了什麼是城市更新,什麼是整村改造。同時,我們還走訪了深圳的大沖村、廣州的獵德村以及我們的祖廟果房村,了解它們的整村改造模式、推進程序是怎樣的。調研完之後,我再次組織了村民們開會。一方面,我為他們講解了“整村改造”的具體概念和相關政策,說明了改造會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我講解了我們村的債務及發展情況。農民們還保留着比較落後的看法,他們認為有土地就是皇帝女,不愁嫁。我用實際情況告訴他們,我們不是“皇帝女”,而是一個較窮的“老姑娘”了。如果現在不趁着東風找一個好對象,以後不一定能把握這樣的機會了。于是,村裡的企業家們非常支持“整村改造”的過程,但也提了一些意見,比如保留産業這個“母雞”、增加村民分紅,等等。同時,宗族族長認為,整村改造的工程占用了原有的宗祠土地,宗祠沒有了,家族的根又在哪裡呢?于是我們又帶領部分村民前往了廣州獵德,參觀獵德村的宗祠廣場。參觀過後,一些黨員村民代表前往各家各戶收集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我召開了村民大會,并以通俗化的“找對象”的故事來比喻整村改造的工程,最終做好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的這個案例分享能讓你有所收獲。
劉依平:剛剛陸書記解決融資問題的辦法非常新鮮,但最關鍵的還是像陸秀興書記這樣的共産黨員,在面對問題時誠懇踏實的态度。通過今天的分享,我們對農村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了更多新鮮與感性的認知,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秀興書記。在中國農村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實際上也很希望自己能在這一過程中盡一份力,包括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所我們希望陸秀興書記今後經常回來,将這種工作中的新鮮經驗帶給我們,同時也希望我們以後能夠和您所在的古竈村有更多更加深入合作和交流的機會。
陸秀興:歡迎大家到我們的古竈村一起交流、共建!
推薦閱讀:
文稿 | 趙婷
圖片 | 部分來源網絡
編輯 | 趙雪雯
初審 | 李芊穎
複審 | 肖丹
終審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