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敏,男,1944年12月生于浙江甯波,16歲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66年畢業,師從王力、朱德熙、陸儉明等著名學者。1981年獲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師從王維賢教授。1981-2002年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工作,2002年調入太阳集团app首页中文系,任特聘一級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第七屆、第八屆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讨會召集人,《漢語學習》《漢語學報》《語言科學》等八家雜志編委。兼任浙江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境外漢語語法學史及數據庫建設”,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4項,主持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獲國家社科獎及省部級獎項多項,出版著作(含主編)50多本,發表論文300餘篇。
邵敬敏先生是漢語學界的常青樹,他一直懷揣這樣一個漢語夢:“漢語走向世界,漢語研究登上國際舞台,漢語應用服務于全人類”。邵先生的“漢語夢”就是讓學術成果服務國家和人民,把漢語研究和漢語應用推向世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一、學術服務學生:為語言學培養後備人才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緻遠,老師的根本任務便是教書育人。邵敬敏先生不僅立足于推廣漢語研究,在漢語教學上同樣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在人才培養上更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他十分注重使學術成果服務于廣大學生,特别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漢語能力作為目标,早在80-90年代他就開始編寫了一系列現代漢語教學輔導與廣告應用的著作。21世紀前後,又先後編寫了兩類教材:一是香港中學教材《學好普通話》,二是大學教材《現代漢語通論》。其中,《現代漢語通論》作為現代漢語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被列為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曆經三版,為國内多所知名大學所使用,并成為國内使用面最廣的本科現代漢語教材之一,獲2010年第六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本教材在國内高校龐大的中文系同學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被學界評為“适應新世紀要求的一本好教材”,是太阳集团app首页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現代漢語》的指定教材,可以說,現代漢語教材的建設是語言學科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柱,為漢語研究培養了大批後備人才。
二、學術服務社會:學以緻用為國為家為民
學術界很重視本體理論,而應用卻是科學的初始原動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引擎。邵敬敏先生有着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他所追求的漢語夢不僅僅局限于純學術層面的研究,更是十分關注将學術成果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服務社會的應用問題。衆所周知,詞典作為一個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責無旁貸地肩負着普及文化、昌明教育的重要使命,代表着國家的科學文化水平,甚至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12年,邵敬敏先生毅然決定做虛詞研究編寫虛詞詞典,同年,獲批了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新及其實踐研究”,于是他帶領廣州的邵門弟子開始了虛詞的研究工作。要編出一本高水平的詞典,無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除了高瞻遠矚的專業精神,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經過十多年的打磨,這本70多萬字的《新編漢語虛詞詞典》終于在2023年即将出版,這本厚重的詞典凝聚着邵敬敏先生持之以恒的學術追求與學以緻用的家國情懷,必将成為漢語虛詞研究的裡程碑成果。
三、堅持理論自信:中國特色屹立世界之林
邵敬敏先生緻力于讓漢語研究登上國際舞台,他曾表示,我們不但要為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要為中國語言學的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要在世界語言學之林裡樹立起自己獨特的氣質。他自始至終堅持要理論自信,他認為,語法研究要允許各種理論方法并存,每一種理論方法都隻能解決局部問題,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他采取一種寬容的态度——“博彩衆長、多元創新”,主張多元、立體的研究,并倡導要構建基于漢語事實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漢語語法理論。1995年他首次提出一個新的理論解釋框架“雙向解釋語法”,後來進一步把這個理論框架正式定名為“語義語法”。可以說,“語義語法理論”的提出是以漢語事實為基礎,在吸取了傳統語法等衆多語法理論的基礎上而建立起來的語法理論,并經過大量漢語語法研究實踐證實具有語言規律挖掘能力、驗證能力和解釋能力的語法理論。它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人對從事漢語語法研究産生興趣,也使更多的國際研究開始聚焦漢語,有力地推動了漢語研究的國際化進程,成為漢語語法學作為獨立的理論形态屹立于世界語法理論之林的标志,更是一張漢語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
四、堅持史學自信:
以史為鑒胸懷浩瀚世界
以人為鑒可知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作為國際漢語學界頗有影響的大陸學者之一,邵敬敏先生對海内外漢語語法學史的研究傾注了許多心血。從90年代開始,邵敬敏先生先後完成并出版了《漢語語法學史稿》《中國理論語言學史》(與方經民合作)《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1978-2008)》等著作。從全球視角勾勒出海内外漢語語法數十年間“研究之起伏波動,人物之承續交替”,呈現了漢語語法研究曆史的一幅浩大而紛繁的工筆畫卷,足見先生“胸懷浩瀚世界”的胸襟與“仰觀星空宇宙”的視野。邵敬敏先生通過梳理語言學研究史料,記錄漢語語法研究的發展與進步,清晰其脈絡軌迹,為年輕的學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境外漢語語法學史及數據庫建設”的首席專家,邵敬敏先生始終與國際漢語學界同仁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關系,早過古稀之年的他依然活躍在世界語言學界,有力地推廣漢語研究,緻力于使漢語研究走向世界,漢語應用服務全人類,這就是他所執著追求的“漢語夢”。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邵敬敏先生四十餘載筆耕不辍,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桃李天下。為學,先生學問精湛、淵博勤奮;為人,先生堅毅豁達、寬厚待人。借用邵先生的一段比喻:“學術研究,就好比一條長河,跌宕起伏,奔騰不已;千回百轉,終歸大海。我們的研究,也許隻是這條長河裡的一滴水,但是千萬滴水珠凝聚起來,就形成了浪,後浪推着前浪,風起浪湧,就夠成潮。潮起潮落,生生不息。所以,我們不必自卑,也不必驕傲。做一滴浪起潮湧的水珠,足矣”。
- END -
圖文:趙春利 張博
編輯:羅雅涵
責編:羅雅涵
初審:肖丹
終審發布: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