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錦,1950年生,祖籍廣東潮州,太阳集团app首页漢語方言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近30年來,她一直緻力于與中國漢語方言整體研究息息相關且意義重大的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和人才培養,成績卓著,出版相關專著10餘部,在《中國語文》《方言》《語言研究》《學術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成為國内在海外漢語方言研究領域成果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學者。陳曉錦教授主持了多項海外漢語方言研究方面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東南亞華人社區漢語方言比較研究”,均以“優秀”等級結項,著作《東南亞華人社區漢語方言概要》于2020年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她的研究填補了漢語方言研究的一大空白,把中國語言學和漢語方言學的調查研究推向世界,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以初心結緣方言學
“有緣千裡來相會。”這是陳曉錦教授對自己與方言學結緣的總結。屆時正逢太阳集团app首页複辦,她來到中文系資料室工作,不久後便被調到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邊進修邊教書。工作期間,她内心對讀書的渴望愈加強烈,于是鼓起勇氣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自此開始了與方言學的緣分。
在師從著名語言學家詹伯慧教授之前,陳曉錦教授對方言學知之甚少,這導緻她初入學時面對學業有些手忙腳亂,加之需要兼顧家庭的重任,更是讓她感到困難重重。但她知道這些挑戰是暫時的,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因此,她堅持每天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鐘,确保不漏掉學習中的任何重要事項。入學不久,詹伯慧教授便讓他們幾個學生将已有的漢語方言研究著作分類整理。面對卷帙浩繁的方言研究資料,那些具備紮實專業基礎的同學都深感困難,而這對當時初出茅廬的陳曉錦教授來說,無疑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她并沒有退縮,而是整日待在圖書館查找資料,整理排序,最終出色完成了這次任務。通過這次試煉,陳曉錦教授對漢語方言研究的古今發展脈絡和研究熱點、研究方向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正是這次嘗試,讓她打開了進入漢語方言學之門的敲門磚。陳曉錦教授曾回憶道:“詹老師把我引進了語言學和方言學的殿堂。”之後不久,她在《中國語文》上發表了首篇論文,這給予了她在方言學道路上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從此真正開啟了方言學的研究之路。
1995年,陳曉錦教授繼續在詹伯慧教授門下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便在導師的帶領下與同門師兄弟姐妹們一同對嶺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開展大範圍的調查研究。他們背着行囊,颠着長途汽車,走鄉訪寨,一個調查點一個調查點奔忙,記錄下一條條珍貴的方言語料,研讨一個又一個方言問題。無論是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研究,還是粵北粵方言調查研究、西江片粵方言調查研究,他們的調查成果在方言學界引起了重大反響,推動了學術界嶺南漢語方言的研究進程。正是這些在田野調查上的磨煉,培養出她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畏艱辛、敢于拼搏的方言學研究精神,讓她與方言學之間的緣分綿遠悠長。
以恒心探尋海外漢語方言
在方言學界耕耘多年的陳曉錦教授,曾做過廣東省的閩粵客方言調查,也曾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閩粵客方言調查研究。多年來的研究經驗使她懂得,做方言研究必須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在擅長的方言學領域站穩腳跟,才能夠在學術道路上行穩緻遠。這一治學思想,讓她在海外漢語方言研究領域取得了獨樹一幟的亮眼成績。
20世紀末,我國的漢語方言研究正式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國内諸多學者早已在祖國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甚至占領了某一方言研究領域的制高點。在如此情況下若想有所突破,必須拓寬學術研究視野,另辟蹊徑。20世紀90年代初,正逢太阳集团app首页迎來首批馬來西亞留學生。彼時正面臨學術抉擇的陳曉錦教授,在不經意間被課堂上的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吸引。在教學期間,陳曉錦教授敏銳地洞察到馬來西亞華人學生日常口語的特殊性。她發現這些學生能說流利的粵閩客方言,但在發音和詞彙的使用上與國内的粵閩客方言存在較大的差别。特别是他們的方言中保留了許多祖籍地早期方言的特色,也吸收了豐富的異域語言元素。作為一位具有豐富閱曆的方言研究者,她突然意識到海外漢語方言有其獨特學術價值,進而開始了初步嘗試。1994年,她參加了李如龍教授主持的“東南亞華人社區語言研究”項目(之後該項目成為陳曉錦教授主持的太阳集团app首页211工程子項目),從此開啟了自己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研究之門。
2003年,陳曉錦教授出版了自己在海外漢語方言研究領域的第一部專著《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在漢語方言學界引起熱烈的反響,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良樹先生稱贊為“海外漢語方言研究先聲”。有了這次嘗試,她鉚足幹勁,砥砺前行,繼續投身于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方言研究當中。從最初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開展田野調查,到後來在美國、加拿大、巴西、巴拿馬、法屬留尼汪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深度調查,五洲四海都留下了她方言調查的足迹。
陳曉錦教授在巴西裡約熱内盧夜晚路燈下調查方言
陳曉錦教授投身于海外漢語方言研究領域已有三十餘年,但是她的研究熱情從未減退。海外漢語方言調查是充滿挑戰的,時時刻刻都在面臨生死考驗。每當提及海外漢語方言調查時,她的描述總是雲淡風輕。而背後的艱辛和困難,隻有她自己知道。在其最新出版的散文集《方言那些事兒》中,記錄了幾十次她在海外調查時的挫折經曆。在小賓館裡遭遇偷竊、在進入美國時被“關小黑屋”、在尋找發音人時屢屢碰壁……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磨滅陳曉錦教授開展調查研究的信心,她憑借着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完成了《泰國的三個漢語方言》《東南亞華人社區漢語方言概要》等著作,主持了多項關于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取得了豐厚的學術成就。由于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方言研究對保護和傳承海外華人華僑的語言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開展海外漢語方言調查研究之餘,她還緻力于擴大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影響力,試圖吸引更多學者關注這一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學術領域。2008年,陳曉錦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張雙慶教授等人的支持下,在太阳集团app首页召開了第一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讨會。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吸引了衆多海内外學者的關注與參與,開啟了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新篇章。時至今日,在其大力号召下,海外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讨會已經舉辦了九屆。其中,2016年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第五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讨會,首次将海外漢語方言學術研讨會推向了世界。如今,越來越多海内外年輕學者關注海外漢語方言,并加入海外漢語方言的調查和研究的隊伍當中。
第五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讨會
(美國三藩市舊金山大學)
如今古稀之年的陳曉錦教授,依舊堅持在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前線,為海外漢語方言的學科建設奔走、護航,并不斷擴展自己的研究視野和研究範圍。她随時關注海外漢語方言的調查和研究動态,緊跟學術前沿,尋找研究突破口。最近幾年,她對東南亞以外華人社區的漢語方言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克服種種困難開展了大量實地調查。2023年,《美國華人社區粵方言與文化研究》(上、下冊)正式出版。這套134餘萬字的皇皇巨著,對美國華人社區12個漢語方言調查點的語言面貌進行全面剖析,是學界首套關于美國華人社區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的著作。這本書的出版,終結了漢語方言調查研究不出亞洲的現象,推動了漢語方言資源保護工作在美洲落地紮根。在海外華人社區漢語方言研究領域已經取得豐厚成果的她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成果,還獨具慧眼地将研究視角投向了國内的華僑農場,帶領學生對特定時期歸僑群體的漢語方言開展持續研究,為厘清漢語方言的傳播與回歸鍊條而奔走努力。而海外一些尚未調查研究的新華人社區的漢語方言,如歐洲的吳方言、日韓的東北官話等,也仍是她心心念念想要突破的研究點,時刻鼓勵後生朝着這些空白領域發展。
以真心哺育桃李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陳曉錦教授堅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态度和堅持不懈的工作作風,每天俯首在案牍前整理調查資料,撰寫學術文章,從未停歇。而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陳曉錦教授同樣悉心戮力。她對待學生是嚴慈并濟的。之所以說“嚴”,是因為她對學生有着嚴格的學術要求,始終堅持“方言研究必須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要求學生不管多麼困難都要堅持田野調查,不能因為所謂的困難和阻礙而動搖。之所以說“慈”,是因為她對學生始終心存慈悲之心,用同情、理解和溫暖的語言和行為來對待學生,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自己被關心和被支持。在生活中,陳曉錦教授與學生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她像家中的長輩一般關愛學生,定期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學生遭遇困境時,她也會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為學生指明前行的方向。她還時常抽出時間邀請學生到家中做客,組織師門聚會,讓身在穗城的異地學子感受家的溫暖。
陳曉錦教授與學生在家中相聚
方言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田野調查是獲取第一手語言材料的關鍵一步。但是田野調查并不容易,尤其是海外地區的田野調查,更是對身心的雙重挑戰,這也導緻國内從事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學者數量屈指可數。因此,陳曉錦教授将發現、培養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後備人才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絞盡腦汁為學生從事海外方言研究創造條件。一方面,她會将自己的學術經驗和學術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每一位進入師門的同學,都會收到她親自挑選的多本專著作為入門禮物。她鼓勵學生多閱讀前人的作品,從前人的研究當中了解研究趨勢和研究熱點,獲得自身對方言學領域的思考。另一方面,她盡力為學生提供海外田野調查所需要的資料和資金支持,甚至陪伴學生到世界各地開展田野調查,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學會海外調查研究的方法。筆者(肖自輝)在泰國一邊做中文教師一邊做當地西南官話調查時,陳曉錦教授就曾親自前往泰國指導。雖然當地條件艱苦,但是她堅持親自下廚,用簡陋的廚具為筆者和同事做了一頓讓人終生難忘的家鄉美食,安撫筆者的思鄉之情。她還以自身的經曆為例,鼓勵筆者一定要堅持下去。正是在其悉心指導和鼓勵下,筆者最終完成了《泰國的西南官話》一書,并跟随導師走向了海外漢語方言的研究之路。
陳曉錦教授與學生
“身形一例,勝似千言萬語。”陳曉錦教授勤奮、堅持和不斷突破的精神深深影響着她所帶領的每一位學生。學生在陳曉錦教授的影響下,大多形成了嚴謹踏實的學習态度和學術精神。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并未從事方言研究,但是無論身處何方,所幹何事,他們都依然牢記陳曉錦教授嚴謹踏實的工作态度和正直善良的處事風格,并以之作為自己的人生導向。
作為一名方言學者,陳曉錦教授堅持用腳步丈量方言的經緯,其步伐邁進了海外華人社區的千家萬戶當中,其研究在漢語方言研究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陳曉錦教授真誠教導學生,甘做學生最可靠的“墊石”,用滿腔熱愛彰顯了一位教育者的真摯情懷,用樸實行動诠釋了教育者的大愛與擔當。
文稿 | 肖自輝 莊曉茹 章策
編輯 | 鄭羽昕
初審 | 肖丹
終審發布 | 魏霞